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6: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7:05
1、春节:正月初一,庆新春。
2、年宵:正月十五,正月半“赏灯”又称元宵灯会,赏灯自初九开始有,官亭为正月十二尤为热闹。
3、春分,农历春分,扫墓(幸、陈姓祭始祖)陂蓬春分较为热闹,
4、清明,农历清明,扫墓。
5、端午,五月初五,传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死,有挂葛藤习惯。
6、龙华会,农历五月二十日,宝山荷坑塘为纪念李族落居敬社活动。
7、立秋,农历立秋,双夏农忙结束。
8、七月半,七月十五日,扫墓。
9、中秋节,八月十五,纪念汉族反元人活动,庆团圆。
10、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放风筝。 1、故乡端午节
离开故乡五十六年了。但每到农历的五月,就自然地回想到故乡的“五月节”。除了有一顿美味佳肴吃外,还有好玩的呢!这一天,真有意思了。
大清早妈妈就已经从山里割回黄葛藤、苏茅、老艾还有菖蒲这些东西挂在大门和房间的门楣上,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挂这些东西?她只说:这是避邪的。爸爸说:挂葛藤是纪念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并歌颂:背着比儿大的侄子和携着比侄小的儿子逃难的客家贤淑妇女。至于挂艾亦是纪念晋惠帝时邓攸太守曾义救宁化石壁一个村子,和避八王之乱大守夫妻商议弃大于侄的亲子而携小侄逃难之大义。至于端午节纪念屈原之死只有文化人较知道。爸爸备办糖、香烛、果品等和妈妈一起到观音厅去敬观音,到了观音厅,各家人带来的果品放在桌子上。观音吃斋是天上的神,故放在桌上。用箩或篮子盛的三牲酒粄等则放在地上,大人们说这是敬龙神的。小孩子们先也是跟着大人们一样默不作声地祈祷,约二十分钟礼毕鸣炮焚纸宝后,小孩子们就可分到糖果饼干了,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村有个“龙船会”。据说是琼公发了“万”富,拨田一亩,作为龙船尝,每年有几百斤谷开支。为了让儿孙们安心在家不嚷着赴“州里”(梅城)看划龙舟而设的尝。
据我所知好几年都是老屋家的火生伯做龙船,因做龙船大家都叫他“火龙生”了。龙船是用大毛竹截根部(大的)八尺长两端留有竹节,破成12皮,两头用竹蔑系起来成弓状,再用蔑丝把12皮编织成船底和船沿。用竹丝做一个“羊头”,插在船头上,剪纸丝做船尾,整个船身糊上色纸,花花绿绿的。上午十点钟由两个大人抬到大成公王坛敬公王,还有挚着五色旗和敲锣打鼓的队伍。小孩子们跟在大人们的背后,敬完公王就把龙船送到头石桥上,只见抬龙船的大人喊着数,一!二!三!重冲、重冲把龙船抛到河里去了。刹那间,锣鼓也打得特别起劲,有一个大人提着一篮子菜饭、果、酒跟着也投到河里。这是我们村独有的民俗吧。
下午三点钟左右,村里的人们都集中在桥头的楼阁下的禾坪里或塘头板的大路唇边,天气炎热,有的人手里摇着葵扇或白纸扇,有站着的,有蹲着的,有坐着的,谈笑风生,在等待观看梧坑里潘姓人来放龙船。小朋友们则不同,吃过午饭就有三三两两跑二三里去梧坑里山上看潘姓人扛着龙船去祭公王。当听见鸣鞭炮声时便又跑回村里来。很奇怪午后天气还十分晴朗的,祭公王的时候,梧坑村的天顶上就产生了一大片黑云,正是晴天霹雳,一个闷雷以后就嘀嗒嘀嗒下起急雨来,几乎每年都是如此,把待着看龙船的人赶回房子里去了。一阵急雨过后,河水涨了许多(2-3尺)。这时听见远处传来锣鼓声,吨炮声,人们又出来了。大人们就议论起来:公王显神了,下一场急雨要把龙船冲到海龙王那里去。有的说南海观音作法,迟不下雨,早不下雨。偏偏龙船要下水时就下雨,这不是吗?……正在争论不休,突然一个青年大声喊:火龙伯,请您讲讲梧坑人为什么每年的今日要做龙船向我们村“进贡”呢?火龙伯抽完旱烟坐下后慢条斯理地说:你们听着吧,自古传来我村的公王爷很灵显,一百多年来有两次大事:一次是赶走长毛贼,邻近村子都遭了殃,我村里就平安无事。据说长毛贼来到村口的石嘴上,长毛贼的马和人被罗黄蜂蜇得地上乱滚,不能进村。结果贼子改道去了。也不知一时从什么地方来这么多黄蜂。还有一次当时兴梅一带的村子患鼠疫死了不少人,被传染的人多,都抬到祖屋里,作隔离处理。那时医疗困难,都去祈祷公王爷,求法水,用公王坛前的将军树根及子树叶煮水日服三碗,再熏洗,连服三天病愈。梧坑村潘姓闻之公王显灵而派来三位长者,是夜三人都梦见公王说,你要平安就需把公王请来保护你村。翌日三人起来便互相转告原来异床同梦。他们三人便窃窃私语,就把我村公王爷的儿子——如玉的白石块“请”去了。安放在老屋的龙颈上,当晚他村中的病人更是哭哭啼啼,焦躁不安。更有凑巧,我村的三个老人同时梦见公王的化身,一老者在他身边说,公王施德万姓,明天你等潘姓三人来此,应将熬药方法传授,救人生灵功德无量,我已叫他们把病治好后,当备办三牲酬谢,并在端午节做龙船进贡,放于桥下。果然,翌日六老人在公王坛前商议,不得违约。下午,梧坑老者按嘱煎服、熏洗。奇怪,不几天就有的病人好了。因此就在当年的端午节实现诺言,一直沿袭下去。两村人员因而关系更密切来往。
火生伯讲到这里,锣鼓声也越来越近了,人们的注意力也转移了。看,抬龙船的队伍在茶山下转过弯,很快就到了桥头。这龙船比上午做得好,漂亮得多,到石桥上,锣鼓打得特别起劲、有节奏。抬龙船的人先向公王坛作揖三拜以示禀告。然后喊着一、二、三的号子,锣鼓也来个刹板,把龙船抛到河里去,龙舟顺着漂江河水冲向东方。
这时,有几个大胆的小伙子,下河去玩龙船外。大伙都边议论,边向远方望去……
傍晚,就是我们小朋友的天地了。我们家门口有条小圳长近公里,长年流着清澈如镜的水,灌溉着二三百亩良田。这时我们五六个小孩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松明子或烛油,找到一块小木板,把松明子和易燃烛油放在小木板上点了火,放到水面上,我们叫它“火烟仔”。四个人一组,当“火烟仔”放到水里去,口里也喊着“火烟仔,突突突!谁头名?我冠军!”并跟着跑去,到“火烟仔”被什么搁下一个来,走在前面的为冠军了。我们也叫放火船,孩子们不知疲倦一直玩到天黑,要大人们找回去吃晚饭。
夜里睡觉的时候常常说梦话:“谁头名,我冠军!”惊醒了大人们的甜梦!
我的故乡兴宁市径南镇双溪村,多么可爱啊! (幸辉烈)
2、民情风传
五个自然村的婚、丧、喜、庆的民情均大同小异。除夕,大年初一及元宵(正月十五)最为热闹,打龙灯、舞狮子、放孔明灯,拜祖行三跪九叩之礼。各户备办三牲财帛到祖堂拜祖。 敬公王、拜观音等神祖尝会。
逢清明、春分、端阳、八月初一、中秋等有节景,有公众的拜祖或数家人的敬祖坟活动。以示纪念。
比较特别的是双溪村和梧坑村有龙船会,在端午节有较大型的隆重的活动。
五个自然村历来相处友好,重视文化教育。双口有大同学校(解放后为双梧小学、裕坚小学)。双溪村有三育学校(解放后双梧小学,觉民小学)为国家输送了不少人才。
3、径南镇星耀村火炬*闹元宵
走进星耀村,我们立刻被这里浓浓的节日气氛和盎然的春意所感染,家家张灯结彩,户户欢声笑语,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一边张罗着接待亲朋好友的菜肴,一边砍来竹子,忙着做晚上火炬*闹元宵的火把。这是星耀村人一年中最忙碌、最热闹的时候。
径南镇星耀村,坐落在兴梅交界处,方圆3平方公里,居住着罗姓村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和“华侨村”。清代著名的客家方言家罗蔼其出生于此。这里在海内外的人员达3000多人。因此,每年的春节元宵就成了他们亲人团聚、寻根问祖的日子,而火炬*闹元宵则表达了他们相聚的喜悦以及祈盼来年风调雨顺的良好心愿。
夜幕还未降临,人们就早早吃完晚饭,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到村中的祖公厅前,一边观看舞狮表演,一边等待令人激动的时刻。
每年的这一天,是星耀人特别高兴的日子,不论是本土乡亲,还是在外乡贤,都把这一天作为相逢相聚、畅叙亲情、共享欢乐的好时光。因此,这里的闹元宵比过春节还要隆重热烈。
晚上6时,整个活动正式开始,在鞭炮和鼓乐声中,由长者组成的取火种的队伍,首先来到了罗氏先辈最先落脚的地方,进行简朴的祭拜祖先的仪式,然后取回火种至祖公厅。这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村民,欢呼雀跃,人人手持火把来到祖公厅上点上预示祖宗薪火相传、家业兴旺发达的火种。此时,整个山村火树银花,锣鼓喧天,炮竹声声。由舞狮队、鼓号队、烟花鸣放手及手持火把的男女老少组成的*队伍从祖公厅出发,在长辈的引导下,浩浩荡荡沿着村道游遍全村……
火把映红了村民的脸,也激荡着他们的心,许多走亲戚的人也加入到*队伍的行列。乡情、亲情和对故土的深情此刻汇成一股热流,在先辈们奋斗过的土地上奔流。
当火炬*队伍经过每家每户门口前时,都由一个代表出门接灯,炮竹齐鸣、烟花飞舞,鼓乐声、炮竹声、欢笑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场面十分壮观。
此时的星耀村,沉浸在灯的海洋里,家家红灯高挂,户户灯烛交接,全村的主要路道上插上了火把。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竞相开放,*队象一条舞动的火龙,在灯海里穿梭。远远看去,整个山村犹如星河落人间,浓浓的乡情与客家人积极向上精神编织其中,好一幅欢天喜地的绚丽画卷。
星耀村支部*说:
“我们村正月十五闹元宵,这种活动历史悠久,年年都开展这种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它凝聚了我们父老乡亲的亲情,促进了我村三个文明建设和村风的好转,是我们客家人不忘祖先、情系故园、自强不息的客家精神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