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明朝王守仁的详细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9:14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1:52

明史-卷二〇四-列传第八十三-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李广贵幸,华讲《大学衍义》,至唐李辅国与张后表里用事,指陈甚切。帝命中官赐食劳焉。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旋以《会典》小误,降右侍郎。瑾败,乃复故,无何卒。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书杨一清改之验封。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浰头,皆称王,与大庾陈曰能、乐昌高快马、郴州龚福全等攻剽府县。而福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又起。前巡抚文森托疾避去。志山合乐昌贼掠大庾,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吴玭战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填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先讨大帽山贼。明年正月,督副使杨璋等破贼长富村,*之象湖山,指挥覃桓、县丞纪镛战死。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指挥王铠等擒师富。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尚书王琼奏从其请。乃更兵制:二十五人为伍,伍有小甲;二伍为队,队有总甲;四队为哨,哨有长,协哨二佐之;二哨为营,营有官,参谋二佐之;三营为阵,阵有偏将;二阵为军,军有副将。皆临事委,不命于朝;副将以下,得递相罚治。
其年七月进兵大庾。志山乘间急攻南安,知府季斅击败之。副使杨璋等亦生絷曰能以归。遂议讨横水、左溪。十月,都指挥许清、赣州知府邢珣、宁都知县王天与各一军会横水,斅及守备郏文、汀州知府唐淳、县丞舒富各一军会左溪,吉安知府伍文定、程乡知县张戬遏其奔轶。守仁自驻南康,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乘胜克横水,志山及其党萧贵模等皆走桶冈。左溪亦破。守仁以桶冈险固,移营近地,谕以祸福。贼首蓝廷凤等方震恐,见使至大喜,期仲冬朔降,而珣、文定已冒雨夺险入。贼阻水阵,珣直前搏战,文定与戬自右出,贼仓卒败走,遇淳兵又败。诸军破桶冈,志山、贵模、廷凤面缚降。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时湖广巡抚秦金亦破福全。其党千人突至,诸将擒斩之。乃设崇义县于横水,控诸瑶。
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初,守仁之平师富也,龙川贼卢珂、郑志高、陈英咸请降。及征横水,浰头贼将黄金巢亦以五百人降,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诡言:"珂、志高,仇也,将袭我,故为备。"守仁佯杖系珂等,而阴使珂弟集兵待,遂下令散兵。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自将抵贼巢,连破上、中、下三浰,斩馘二千有奇。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乃于下浰立和平县,置戍而归。自是境内大定。
初,朝议贼势强,发广东、湖广兵合剿。守仁上疏止之,不及。桶冈既灭,湖广兵始至。及平浰头,广东尚未承檄。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进右副都御史,予世袭锦衣卫百户,再进副千户。
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都御史王懋中,编修邹守益,副使罗循、罗钦德,郎中曾直,御史张鳌山、周鲁,评事罗侨,同知郭祥鹏,进士郭持平,降谪驿丞王思、李中,咸赴守仁军。御史谢源、伍希儒自广东还,守仁留之纪功。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岩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守仁闻南昌兵少则大喜,趋樟树镇。知府临江戴德孺、袁州徐琏、赣州邢珣,都指挥余恩,通判瑞州胡尧元、童琦、抚州邹琥、安吉谈储,推官王、徐文英,知县新淦李美、泰和李楫、万安王冕、宁都王天与,各以兵来会,合八万人,号三十万。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己酉次丰城,以文定为前锋,选遣奉新知县刘守绪袭其伏兵。庚戌夜半,文定兵抵广润门,守兵骇散。辛亥黎明,诸军梯纟亘登,缚拱岩等,宫人多焚死。军士颇杀掠,守仁戮犯令者十余人,宥胁从,安士民,慰谕宗室,人心乃悦。
居二日,遣文定、珣、琏、德孺各将精兵分道进,而使尧元等设伏。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文定当其前锋,贼趋利。珣绕出贼背贯其中,文定、恩乘之,琏、德孺张两翼分贼势,尧元等伏发,贼大溃,退保八字脑。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守仁遣知府抚州陈槐、饶州林城取九江,建昌曾玙、广信周朝佐取南康。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妃娄氏以下皆投水死。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士实、养正及降贼按察使杨璋等皆就擒。南康、九江亦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
帝时已亲征,自称"威武大将军",率京边骁卒数万南下。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平贼将军左都督刘晖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诸嬖幸故与宸濠通,守仁初上宸濠反书,因言:"觊觎者非特一宁王,请黜奸谀以回天下豪杰心。"诸嬖幸皆恨。宸濠既平,则相与媢功。且惧守仁见天子发其罪,竞为蜚语,谓守仁先与通谋,虑事不成,乃起兵。又欲令纵宸濠湖中,待帝自擒。守仁乘忠、泰未至,先俘宸濠,发南昌。忠、泰以威武大将军檄邀之广信。守仁不与,间道趋玉山,上书请献俘,止帝南征。帝不许。至钱唐遇太监张永。永提督赞画机密军务,在忠、泰辈上,而故与杨一清善,除刘瑾,天下称之。守仁夜见永,颂其贤,因极言江西困敝,不堪六师扰。永深然之,曰:"永此来,为调护圣躬,非邀功也。公大勋,永知之,但事不可直情耳。"守仁乃以宸濠付永,而身至京口,欲朝行在。闻巡抚江西命,乃还南昌。忠、泰已先至,恨失宸濠。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嫚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言:"宁府富厚甲天下,今所蓄安在?"守仁曰:"宸濠异时尽以输京师要人,约内应,籍可按也。"忠、泰故尝纳宸濠贿者,气慑不敢复言。已,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会冬至,守仁命居民巷祭,已,上冢哭。时新丧乱,悲号震野。京军离家久,闻之无不泣下思归者。忠、泰不得已班师。比见帝,与纪功给事中祝续、御史章纶谗毁百端,独永时时左右之。忠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试召之,必不至。"忠、泰屡矫旨召守仁。守仁得永密信,不赴。及是知出帝意,立驰至。忠、泰计沮,不令见帝。守仁乃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王守仁学道人,闻召即至,何谓反?"乃遣还镇,令更上捷音。守仁乃易前奏,言"奉威武大将军方略讨平叛乱",而尽入诸嬖幸名,江彬等乃无言。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会有言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者,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已,*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诸同事有功者,惟吉安守伍文定至大官,当上赏。其他皆名示迁,而阴绌之,废斥无存者。守仁愤甚。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免丧,亦不召。久之,所善席书及门人方献夫、黄绾以议礼得幸,言于张璁、桂萼,将召用,而费宏故衔守仁,复沮之。屡推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提督团营,皆弗果用。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总督姚镆不能定,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绾因上书讼守仁功,请赐铁券、岁禄,并叙讨贼诸臣,帝咸报可。守仁在道,疏陈用兵之非,且言:"思恩未设流官,土酋岁出兵三千,听官征调。既设流官,我反岁遣兵数千防戍。是流官之设,无益可知。且田州邻交阯,深山绝谷,悉瑶、僮盘据,必仍设土官,斯可藉其兵力为屏蔽。若改土为流,则边鄙之患,我自当之,后必有悔。"章下兵部,尚书王时中条其不合者五,帝令守仁更议。十二月,守仁抵浔州,会巡按御史石金定计招抚。悉散遣诸军,留永顺、保靖土兵数千,解甲休息。苏、受初求抚不得,闻守仁至益惧,至是则大喜。守仁赴南宁,二人遣使乞降,守仁令诣军门。二人窃议曰:"王公素多诈,恐绐我。"陈兵入见。守仁数二人罪,杖而释之。亲入营,抚其众七万。奏闻于朝,陈用兵十害,招抚十善。因请复设流官,量割田州地,别立一州,以岑猛次子邦相为吏目,署州事,俟有功擢知州。而于田州置十九巡检司,以苏、受等任之,并受约束于流官知府。帝皆从之。断藤峡瑶贼,上连八寨,下通仙台、花相诸洞蛮,盘亘三百余里,郡邑罹害者数十年。守仁欲讨之,故留南宁。罢湖广兵,示不再用。伺贼不备,进破牛肠、六寺等十余寨,峡贼悉平。遂循横石江而下,攻克仙台、花相、白竹、古陶、罗凤诸贼。令布政使林富率苏、受兵直抵八寨,破石门,副将沈希仪邀斩轶贼,尽平八寨。
始,帝以苏、受之抚,遣行人奉玺书奖谕。及奏断藤峡捷,则以手诏问阁臣杨一清等,谓守仁自夸大,且及其生平学术。一清等不知所对。守仁之起由璁、萼荐,萼故不善守仁,以璁强之。后萼长吏部,璁入内阁,积不相下。萼暴贵喜功名,风守仁取交阯,守仁辞不应。一清雅知守仁,而黄绾尝上疏欲令守仁入辅,毁一清,一清亦不能无移憾。萼遂显诋守仁征抚交失,赏格不行。献夫及霍韬不平,上疏争之,言:"诸瑶为患积年,初尝用兵数十万,仅得一田州,旋复召寇。守仁片言驰谕,思、田稽首。至八寨、断藤峡贼,阻深岩绝冈,国初以来未有轻议剿者,今一举荡平,若拉枯朽。议者乃言守仁受命征思、田,不受命征八寨。夫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专之可也,况守仁固承诏得便宜从事者乎?守仁讨平叛籓,忌者诬以初同贼谋,又诬其辇载金帛。当时大臣杨廷和、乔宇饰成其事,至今未白。夫忠如守仁,有功如守仁,一屈于江西,再屈于两广。臣恐劳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帝报闻而已。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守仁既卒,桂萼奏其擅离职守。帝大怒,下廷臣议。萼等言:"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知众论之不予,则为朱熹晚年定论之书。号召门徒,互相倡和。才美者乐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虚声。传习转讹,背谬弥甚。但讨捕CP贼,擒获叛籓,功有足录,宜免追夺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帝乃下诏停世袭,恤典俱不行。
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赠新建侯,谥文成。二年予世袭伯爵。既又有请以守仁与薛瑄、陈献章同从祀文庙者。帝独允礼臣议,以瑄配。及万历十二年,御史詹事讲申前请。大学士申时行等言:"守仁言致知出《大学》,良知出《孟子》。陈献章主静,沿宋儒周敦颐、程颢。且孝友出处如献章,气节文章功业如守仁,不可谓禅,诚宜崇祀。"且言胡居仁纯心笃行,众论所归,亦宜并祀。帝皆从之。终明之世,从祀者止守仁等四人。
始守仁无子,育弟子正宪为后。晚年,生子正亿,二岁而孤。既长,袭锦衣副千户。隆庆初,袭新建伯。万历五年卒。子承勋嗣,督漕运二十年。子先进,无子,将以弟先达子业弘继。先达妻曰:"伯无子,爵自传吾夫。由父及子,爵安往?"先进怒,因育族子业洵为后。及承勋卒,先进未袭死。业洵自以非嫡嗣,终当归爵先达,且虞其争,乃谤先达为乞养,而别推承勋弟子先通当嗣,屡争于朝,数十年不决。崇祯时,先达子业弘复与先通疏辨。而业洵兄业浩时为总督,所司惧忤业浩,竟以先通嗣。业弘愤,持疏入禁门诉。自刎不殊,执下狱,寻释。先通袭伯四年,流贼陷京师,被杀。
守仁弟子盈天下,其有传者不复载。惟冀元亨尝与守仁共患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1:53

王守仁是明朝中叶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21岁浙江乡试中举,28岁举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等。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疏援救戴铣等而得罪宦官刘瑾,被滴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洙后,王守仁先后任庐陵知县、南京刑部主事、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等职。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二年(1517年),他在江西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职*农民起义。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率兵平息宁王朱辰濠在江西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职*农世起义。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率兵平息宁王朱辰濠在江西南昌发动的叛乱。十六年(1521年),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属闲职),受封“新建伯”。嘉靖六年(1527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了瑶族和僮族的少数民族起义。次年(1528年),王守仁在归途中病死于南安舟中。

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字派”、“王学”、“心学”)。其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曾广泛流行,并曾流传到日本,对明治维新发生积极影响。

王守仁是明中叶著名的教育家,从34岁起他开始从事讲学活动,直至去世,历时23年。其中除6年(1522-1527年)是专让从事讲学之外,其余均是一面从政,一面讲学。他所到之处,讲学活动不断,并热心建书院,设社学办学校。此外,他还不拘形式,随处讲学。王守仁如此热心设学、讲学、其目的一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二是为了对民众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教化,即所谓“破心中贼”。但在客观上,对于明中叶以后书院的发展、讲学之风兴起,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守仁的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主要教育著作《答顾东桥书》、《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等。

二、主要教育思想

(一)、关于“心学”思想

王守仁的教育学说,带有明显的哲学色彩,哲学思想是指导他的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而教育学说又是其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挥,在他的教育学说中贯穿了他的思想的基本原理。把他的哲学思想联系起来考察,能够更好地把握他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挥了孟轲“万物皆备于我”(1),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与“心即理”(3)的思想,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4) 就是说,“心”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世界万物及其规律,以至人类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都是由“心”派生出来的,是“意之所用”。有一次,王守仁与友人同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守仁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5)他对自己哲学思想的简明概括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6)这种把客观事物说成是人的意念活动,离开了人的意识活动就没有客观事物存在的观点,不仅抹煞了客观事物的实在性,又否定了事物规律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所以人们又称他的哲学为“心学”。他在《象山文集序》开头说:“圣人之学,心学也。”

(二)、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他是用“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的。

王守仁不同意朱熹将“心”“理”区分为二,认为“理”存在于“心”中,“心即理’同时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轲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良知不仅是宇宙的造化者,而且也是伦理道德观念。他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7)王守仁认为良知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其次,它为人人所具有,不分圣愚;再次,它不会泯灭,也不消失。不过,“良知”也有致命的弱点,即在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基于此,王守仁提出了“致良知”的学习论,并且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致良知”而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还是“明其心”,其实质是相同的,即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他认为用功求学受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他说:“吾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更是复得一分天理。”(9)

尽管王守仁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心学”基础上的,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积极的内容。他认为“良知”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圣愚的区别仅在于能不能“致良知”;由于“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研”,总要受到物欲的引诱,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教育是为了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因此它“不假外求”,而重在“内求”,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觉“胜私复理,去恶为善。”王守仁教育作用思想中所包含的这些合理因素,是值得注意的。

(三)“致良知”的学习论

“致良知”是王守仁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学习论。在王守仁的学说中,“良知”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认识本体,道德修养的本体。“致良知”既是认识过程,也是道德修养的方法。

王守仁把“致良知”看作是“圣学之的传”(10)“学问大兴脑”;(11)他反复强调学习就是“致良知”。如何“致良知”呢?一方面,要“存其心”、“求其心”。就是说对先天固有的“良知”要保存它、培养它,不可使它丧失。另一方面,就是要“去人欲”,“去蔽与害”,是对人欲“省察克治”的修养功夫。他强调“去人欲”应象“去盗贼”、“猫捕鼠”那样斩钉截铁,追根究底,达到“扫除廓清”。所以他的学习论,不是扩充知识,而是“日减人欲”。所谓“人欲”,指的是一切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其中主要是指劳动人民最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的要求和他们的反抗意识。所谓“天理”指的是封建的等级制度。以及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规范。

王守仁批评朱熹的学习论是“支离”,标榜自己的“致良知”学习论是一种“简易”、“轻快脱洒”之教,实际上是以内心的直觉体验来代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否定人们向外界学习的重性要,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学习论。这种学习论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去其昏蔽,”从而达到“灭人欲,存天理”,这又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异途而同归,所不同的是,朱熹提倡通过读圣贤之书来达到,而王守仁则强调通过自我体验来实现。

但王守仁“致良知”的学习论,也包含了一些富有意义的见解。第一,他反对盲从《六经》,提倡“自知”、“自得”,认为学习不能死抠典籍,盲从典籍,为典籍所束缚,而是要“自知”、“自得”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第二,他反对迷信古圣先贤,提倡“惟是之从”,肯定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权利。判断是非的能力。第三,反对道学教育对个性的束缚,提倡“点化”、“解化”和“谏师”。所谓“点化”,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点和开导,朋友之间的砥砺和切磋;“解化”指发生独立思维解决问题,认为这才是“一子百当”的功夫;所谓“谏师”是指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生之间应以朋友之道相待、提倡师生之间直谏。上述这些见解对今天的教育来说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四)、论道德教育

王守仁坚持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首要地位。他认为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任务。同时在此基础上,也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得到发展,日臻精熟。

王守仁所要培养学生形成的优良品德,具体说,就是封建的伦理道德。因此,他反“明人伦”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夫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12)所谓有“人伦”,在王守仁看来,即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他甚至还认为,明人伦之外无学。此外而学者,谓之异端非此而论者,谓之邪说;假此而行者。谓之伯术;饰此而言者,谓之文词;背此而驰者,谓之功利之徒,乱世之政。

正是基于让述认识,他猛烈抨击当时在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认为当时的学校虽然仍以“明伦”名堂,但实际上由于受科举的影响,为了追逐“功利”,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全失去了“明人伦”的立学本意。由此可见,王守仁“明人伦”的道德教育目的论,虽然并没有超出儒家思孟学派的一贯主张。然而,他在当时士人“皆驰于记诵辞章”,重功利而轻修养的社会风气中,重新强调人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王守仁提出四个基本主张。

静处体司

这是王守仁早年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他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是“去蔽明心”,即去除物欲的昏蔽,发明本心所具有的“良知”。因而,道德修养无须“外求”,而只要做静处体悟的功夫。虽然王守仁曾表白他据说的静坐与佛教的“坐禅入定”不是一回事,然而,所谓“静处体悟”,实际上就是叫人静坐澄心,摈去一切私虑杂念,体认本心。这是对陆九渊“自存本心”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佛教禅宗的面壁静坐,“明心见性”的修养功夫,也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事上磨炼

这是王守仁晚年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他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因此,他改而提倡道德修养必须在“事上磨炼”。所谓有在“事上磨炼”,即是结合具体事物,体究践履,实地用功,他举例说:“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然布景胃之学,岂徒县空口耳讲说,可以谓之学孝乎!”(13)很显然,王守仁晚年重视“在事上磨炼”,是他“知行合一”思想在道德修养方法上的反映。

3、 省察克治

王守仁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闻。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很清楚,这是对儒家传统的“内省”、“克已”修养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包含的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合理因素,是可以批判地吸取的。

贵于改过

王守仁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一些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错,即是大贤人,也难以避免,因此,在道德修养中不贵无过,而贵改过。要能改过,首先必须对过错要有认识,表示悔悟,但悔悟并不就是改过。所以他说:“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14)这种“贵于改过”的主张,体现了王守仁在道德教育中的求实精神和向前看的态度,是可取的。

王守仁道德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但他对于道德教育的某些主张,反映了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五)、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比较集中地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现简述如下:

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

王守仁说:“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囚。”(15)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教育的结果,与施教育的相反。儿童“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游”,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游的目的。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因而,他深刻地揭露到:“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王守仁的揭露和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王守仁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牙,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16)因而,他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法代替“督”、“责”、“罚”的方法,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儿童自然就能不断长进,就好比时雨风滋润草木一样,日长月化,生意盎然,而不是如冰霜剥落,生意萧索。

儿童教育的内容,“歌诗”、“习礼”、和“读书”,具有促进情感和身体发育的作用。
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进行“歌诗”、“习礼”、和“读书“教育,是为了顺导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鄙吝,化除其粗顽,让他们日渐礼义而不觉其苦,进入中和而不知其故,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中,即所谓“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因此,儿童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不可躐等。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他认为,如果不顾及儿童的实际能力,把大量高深地知识灌输给他们,就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芽上把它浸坏一样,对儿童毫无益处。

同时,王守仁还认为儿童教学“授收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因此,教学应该留有余地,“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使儿童“精神力量有科”,这样他们就“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不会因为学习艰苦而耒学,而乐于接受教育。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其目的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多方面都得到发展等主张,充分反映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这在十五、十六世纪就已提出,确是难能可贵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1:53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于浙江余姚。父王华,在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绍兴还到过北京。
相传,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欢喜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他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作一番事业。此后刻苦学习,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突患肺病,以病告归,结庐于会稽山龙瑞宫旁之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
王守仁病愈复职后,因反对宦官刘瑾,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916年)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作事智敏,用兵神速。以*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77年)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谥文成。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洲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去恶者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的宗旨。他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处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认为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这种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他论儿童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
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
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1:54

王守仁是明朝中叶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21岁浙江乡试中举,28岁举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等。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疏援救戴铣等而得罪宦官刘瑾,被滴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洙后,王守仁先后任庐陵知县、南京刑部主事、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等职。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二年(1517年),他在江西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职*农民起义。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率兵平息宁王朱辰濠在江西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职*农世起义。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率兵平息宁王朱辰濠在江西南昌发动的叛乱。十六年(1521年),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属闲职),受封“新建伯”。嘉靖六年(1527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了瑶族和僮族的少数民族起义。次年(1528年),王守仁在归途中病死于南安舟中。
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字派”、“王学”、“心学”)。其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曾广泛流行,并曾流传到日本,对明治维新发生积极影响。
王守仁是明中叶著名的教育家,从34岁起他开始从事讲学活动,直至去世,历时23年。其中除6年(1522-1527年)是专让从事讲学之外,其余均是一面从政,一面讲学。他所到之处,讲学活动不断,并热心建书院,设社学办学校。此外,他还不拘形式,随处讲学。王守仁如此热心设学、讲学、其目的一是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二是为了对民众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教化,即所谓“破心中贼”。但在客观上,对于明中叶以后书院的发展、讲学之风兴起,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守仁的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主要教育著作《答顾东桥书》、《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等。

二)、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他是用“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的。
王守仁不同意朱熹将“心”“理”区分为二,认为“理”存在于“心”中,“心即理’同时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轲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良知不仅是宇宙的造化者,而且也是伦理道德观念。他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7)王守仁认为良知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其次,它为人人所具有,不分圣愚;再次,它不会泯灭,也不消失。不过,“良知”也有致命的弱点,即在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基于此,王守仁提出了“致良知”的学习论,并且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致良知”而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还是“明其心”,其实质是相同的,即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他认为用功求学受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他说:“吾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更是复得一分天理。”(9)
尽管王守仁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心学”基础上的,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积极的内容。他认为“良知”人人都有,因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圣愚的区别仅在于能不能“致良知”;由于“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研”,总要受到物欲的引诱,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教育是为了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因此它“不假外求”,而重在“内求”,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觉“胜私复理,去恶为善。”王守仁教育作用思想中所包含的这些合理因素,是值得注意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1:54

王守仁(1472~1529),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明成化八年(1472)九月卅日生于县城瑞云楼(今武胜门内寿山堂)。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守仁少受儒家教育,暇好骑射兵事,善射。15岁随父游居庸关、山海关等要塞。弘治元年(1488)于南昌完姻,结褵之夜,入铁柱与道士谈养生术,次日晨还。次年归姚途中于广信(今江西上饶)拜见娄谅,听他讲授朱熹“格物致知”论。五年中举人,寓京*闲官署,遍读朱熹遗书。为决疑虑,“格”竹七天,无所得且罹疾。六年、九年会试均落第,遂归姚以诗书棋自娱。寻闻边关告急,精究兵家秘书。十二年中进士,值西北告急,疏陈“蓄材备急、舍短用长、简师省费、屯田足食、行法振威、敷恩激怒、捐小全大、严守乘弊”八事。十四年至安徽审查案件,事成游九华山,与道士谈仙。次年因病南归,先后隐居、养病于绍兴阳明洞、钱塘净慈、虎跑诸寺。十八年于北京与湛若水结为好友,同倡“圣人之学”。
正德元年(1506),刘瑾专权,矫诏逮捕戴铣等,守仁时任兵部主事,抗疏救援,“宥言官,去权奸”,“有政事得失,许诸人直言无隐”,要武宗“开忠谠之路”,触犯刘瑾,受廷杖,贬为龙场(今贵州修文县治)驿丞。三年春至龙场,自筑草棚栖身,因穷荒无书,日绎旧闻,“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后人称“龙场大悟”),又创龙岗书院,为开化西南首举。次年应聘主府城文明书院讲席,始宣讲“知行合一”,学转陆九渊,渐自成体系。
五年三月,任庐陵知县,决积案,清邮驿;杜苛捐杂税,禁迷信神会。八月,刘瑾伏诛。十二月,调任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间事学术活动。七年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次年初赴职便道省亲,途中向徐爱阐述《大学》新说与“知行合一”思想。十月督滁州马政,闲时聚徒讲学。九年升南京鸿胪寺卿。十一年升佥都御吏,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庚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农民起义。十四年六月,率部*福建农民起义军,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安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宸濠。九月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六月升南京兵部尚书,九月归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天阁,指示“良知”之说,十二月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
此后6年许,丁父忧,服满亦不召用,专事讲学。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文书于壁。六年五月,受命*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起义,翌年秋平定。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年57岁。葬绍兴兰亭洪溪(1989年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绍兴市兰亭乡花街村),谥文成。《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守仁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又是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著有《阳明全书》(又称《王文成公全书》)。
在余姚遗迹有出生地“瑞云楼”遗址、读书处“龙泉寺”、讲学处“中天阁”、“新建伯牌坊”(原在城区人民路小学大门口,1964年毁)等,龙泉山另有“阳明祠”、“阳明亭”、“故里碑亭”等纪念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表格列求和公式怎么设置 求和函数公式怎么输入 北京注册成立一个公司需要多少钱 北京公司都是什么 手机导航地图语音怎么下载 如何分别真金和仿金首饰 怎样区分真金和仿金首饰呢 小学生新年晚会主持人的串词!!(不要太多)急 大大后天就需要了!!!_百度... 周年晚会策划公司 奥格瑞玛传送门大厅在哪 奥格瑞玛传送门大厅怎么走 中国历史帝王的名字及他们所统治朝代名字的具体排序? 有一篇文言文中石哼,渭南人出自哪篇文言文 五帝的相关记载 明朝所有皇帝及他们的关系及介绍 请告诉我中国古代全部皇帝的名字 明朝有几个杨博?三杨里的和朱厚璁是的是一个人吗? 石亨为明朝正统年间的第一勇将,为何最后被满门抄斩? 古代廖氏有何功绩,,,,,,,,,, 明朝的皇帝 明嘉靖是个怎样的皇帝啊?…荒诞奇迹… 明朝 有哪些皇帝 明正德帝是不是就是嘉靖帝?如果不是,他们有什么... 凡古今是非,六艺百家,大细穿穴,用而不遗者,毛颖之... 明朝有几个皇帝? 李福达之狱的李福达之狱原文 猪年缺金名字姓刘,男孩,2019年7月28日,17:09生... 兄弟要过生日了。求一藏头诗(郎功勋生日快乐) 中通国脉是数字龙头股吗 数字出版概念股有哪些 5g概念股中哪些是真正的龙头 汽车保险脱保对续保有什么影响? 车辆脱保有什么影响 汽车脱审会有什么后果 车辆脱保后怎样续保? 车保险脱保对续保有什么影响? 机动车脱保一般怎么处理 车辆脱保后怎样续保 汽车脱保怎么处罚 车子保险脱保了有什么后果 汽车脱保了怎么办 车险脱保几天会有什么影响 汽车保险脱保后再续保有影响吗 车保险断保后会有什么影响 汽车脱保后续保费用会增加吗 汽车脱保有什么后果? 车辆脱保多久可以正常续保? 汽车脱保后再买保险有什么限制 车辆保险过期多久可以续保 车险脱保了再买有什么影响? 在小红书剁手的宝贝去哪里看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