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蟹池鲫鱼很多会不会影响螃蟹生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3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6:31
如果多,可以使用杀鱼剂,可以在不伤害螃蟹的情况下把鲫鱼全部杀死。如果数量很少,那就无所谓了,根据自己情况决定是不是杀鲫鱼了> 水产养殖 > 养蟹技术 >
养蟹池怎么设计思路:如何建造养蟹池塘?
来源:养蟹技术 时间:2020-11-29 15:46:45
池塘养蟹与天然湖泊、水库放养不同,放养密度大既要防止河蟹的逃走,又要在非常小的水面中给高密度的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因此,池塘建设技术要求很高·建设养蟹池塘应做以下几点:
一、建池地址的选择
建池地址的选择
建池地址以水源充足,靠近外河或渠道,水质无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如重金属、油酚类;农业污染如化肥、农药。土质最好是粘土,避免在沼泽性地段挖池。同时选择交通方便叉较为幽静的地方。
二、养蟹池的建设要求
养蟹池面积以0.1-0. 4公顷为宜。太大不易管理,幼体集结易相互攻击。太小防逃等基础设施费用较高。池深1.5米左右,保水深度0. 8-1.0米,池塘东西向,长方形,坡比1 : 3-4.池边离防逃设施1米以上,采用阶梯式池坡,每级宽20-30厘米,每级阶梯用拱形瓦片建成蟹巢,在池中还应建设人工蟹穴,挖池时在池*留占池水面10%左右的长条形土岛,土岛低于水面20厘米。
在池中设计土岛可作河蟹掘穴栖息和蜕壳隐蔽场所,比河蟹在池边浅水处蜕壳更安全,可免遭或少遭水老鼠水蛇等的危害,非蜕壳的河蟹常在池四周摄食相对对蜕壳蟹干扰少。蟹池进出水口设计要求以函管闸门,用板闸和铁丝网作滤水和止水结构,严格防止漏洞出现。
三、防逃设施的建设
防逃设施的建设
河蟹养殖过程中有两个逃逸高峰,其一是在大眼幼体到i期幼蟹,其二是河蟹性成熟期。这是河蟹索饵洄游和生殖洄游习性所致。其它时期只要水环境良好,具有一定栖息环境、饵料,河蟹逃逸性较小。河蟹在逃逸高峰期还具有类似“搭人墙”的逃跑方式,遇到障碍会几个堆叠一起攀援。
在防止河蟹逃跑时应结合河蟹的习性。防逃设施应表面光滑,使河蟹无法依附攀援,坚固耐用,禁得起风吹、日晒、雨淋,不易老化、破损,无可溶毒性,且价格低廉。防逃墙建造时根基要扎实,不塌陷、渗漏,底部埋入地面30-40厘米,以防倒塌和老鼠穿墙打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6:32
一、螃蟹出现水浑危害是非常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螃蟹生长。
1、水浑导致水质指标升高,氨氮、亚盐指标超标对螃蟹生长有影响,亚盐直接导致养殖动物载氧能力下降,后期发病厉害;
2、水浑导致水体缺氧,水浑降低藻类、水草的光合作用,氧气来源减少,同时水体的有机质耗氧,加重缺氧;
3、影响水草生长。水草生长需要光照,如果水质长期浑浊,透明度低会导致水草正常生长,长期附着在草叶上,甚至出现死亡;
4、影响螃蟹生长。水浑缺氧会导致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盐)对螃蟹的毒害,同时氧气低会导致螃蟹的生长和消化吸收不好,氧气不足导致底部有害细菌滋生,导致螃蟹出现甲壳溃疡,肠炎等病害,另外水浑还会导致螃蟹的纤毛虫,蜕壳期间出现蜕壳不遂。
5、导致蓝藻暴发。水浑导致透明度低使很多藻类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蓝藻往往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这与蓝藻独特生理习性有关。
二、发生水浑后的处理方式:
1、虫多,水发白,杂质多类型:第一天适当杀虫、当天或第二天使用“全效底改”,第三天用“优加益生菌+纳米黑金”(或活肥)调水和培藻。
2、杂质多,透明度低,水浑:先清水,再杀虫,当天或第二天抛洒“全效底改”,第三天“水博士+优加益生菌+活肥”,(剂量可以适当加大)隔5天后再次“优加益生菌+活肥”(正常剂量)调水培藻。
3、水发白,水轻微浑,杂质多:“水博士+优加益生菌”,或“优加益生菌+纳米黑金”。
4、杂鱼过多:处理方法:用茶籽饼或地笼杀杂鱼、捕龙虾,当天或第二天“全效底改”;第二步运用“水博士”解毒调水,用“活肥”培藻。
5、螃蟹活动量大:螃蟹活动量大一般有三种情况:投适量不够。特点主要是早晚比较浑,处理方式:增加投食量,每天增加20%,通过观察食台看是否吃完,一般2—3小时内可以吃完时可以继续加,没有吃完可不再加料。多设置几个食台,以免误判。如果养殖密度比较大的池塘壳考虑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高温、低氧或毒素应激。高温、低氧或毒素应激时,可以通过加注新水的方式缓解,关键是提前泼洒“全效底改”或“水博士”+“抗激灵”,增氧解毒抗应激;ƒ纤毛虫附着。保持池底环境清爽,使用“全效底改”改底,同时使用“亮壳宝”或“青苔净”抑制纤毛虫再生。
6、关于菌团过多导致水体浑浊:主要问题是降低有机质的数量,消毒,可以过水,然后勤用底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6:32
养蟹池里鲫鱼多了肯定会影响螃蟹的生长的。
主要影响如下:1、与螃蟹争食;2、缺食时会搅水,水会浑浊;3、会与螃蟹在池底争夺氧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6:33
“螃蟹鱼混养”和“鱼蟹混养”,前者是以螃蟹为主,适量混放鱼类。蟹池选择、水质调节、投饵管理均应以蟹为主,首先要建好防逃墙。后者是以鱼为主,适当混放河蟹,在池塘选择、放养比例、水质调节、投饵种类、方法均以鱼考虑,适当兼顾河蟹。放养的数量、品种比例以鱼为主,以蟹为辅,但两者均是综合利用水体和饵料,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好方法,现将两种混养方法介绍如下:
1、蟹鱼混养河蟹除蟹苗阶段外,基本生活在水底,整个水体空间未能很好利用,有潜力。蟹鱼混养,河蟹排出的粪便,培肥水质,繁殖浮游生物,可为吃浮游生物的鱼类提供饵料,也能起到改善池塘水质的作用,有利蟹、鱼生长。河蟹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死鱼,起到r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减少鱼病的作用,、但在蟹苗阶段.一般不宜与鱼混养,待饲养20天左右,蜕壳2-3次成幼蟹后,再投放鱼类,但仍不能养鲤鱼、青鱼等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草鱼也不宜放。可放养鲢鱼、罗非鱼或部分团头鲂。一般在6月下旬,每亩投放鲢、鳙夏花300-500尾,第一年5月再放3寸左右罗非鱼100-200尾,只要饲养管理得当,不但河蟹获得好收成,鱼类也有一定产量,提高了水体效益。但在捕捞时,应使用捕蟹法,先捕蟹,后捕鱼,以免蟹鱼混杂,造成河蟹断肢伤残,对鱼类也有影响。
2、鱼蟹混养它是一种介于人工放流和池塘养蟹之间的养殖方式,也有精养鱼塘套养幼蟹的。鱼蟹混养一般亩净产河蟹可达IO-15kg,高的也可超过25kg。放养密度,每亩放蟹种4-5kg。
鱼蟹混养的优点是:可保证鱼产量不受影响下混养河蟹,能增加经济效益;放养密度小,饵料能满足,池塘生态条件比河蟹精养池优越;防逃要求不严格,可采用简便的大包围防逃设施;河蟹个体大,同期精养池个体,河蟹品质也好;以鱼为主,套养河蟹,管理上简便,不像池塘精养河蟹那样严格,便于推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6:33
一、产生应激反应的原因
1、在换季时节,温差变化大,温度或高或低,造成河蟹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2、气候突变,如遇冷空气,台风、暴雨,连续阴雨天,冷热湿差大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导致河蟹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3、出现倒藻,藻类突然死亡,水色变清等水质突变,导致河蟹产生应激反应。
4、青苔和水草死亡腐烂后,产生的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刺激,导致河蟹发生应激反应。
二、河蟹应激反应的防控技术
1、在换季时节,针对温差变化较大的特点,适时适量全池泼洒乳化钙等抗应激类药物,缓解河蟹应激反应。同时开启微孔增氧,上下对流水体,消除温差。
2、通常情况下,河蟹在雨后会迎来脱壳高峰,若管理不善,会出现脱壳不遂和软壳蟹。
因此在下雨之前全池泼洒离子钙,补充水中钙离子浓度。若出现连续性阴雨天,定期开动微孔增氧,增加水中溶解氧,同时用高效底质改良剂全池撒洒,消除残饵粪便,净化池底。雨后用藻源性物质和氨基酸类水体营养剂全池泼洒,稳定水质,保持健康养殖环境。
3、当水体出现倒藻,藻类突然死亡,水色变清时,先排放老水10-15厘米,然后进入新鲜水10-15厘米复原,池水不易排放过多过急。
换水结束后,全池泼洒水质解毒净化类药品,再用藻源类物质配合氨基酸类水体营养剂全池泼洒,稳定pH值,平衡藻相,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4、加强水草管理,定期投施草肥,促进水草生根长叶,适时适度稀疏水草密度,修剪水草高度,保持水草覆盖率60-70%,防止水草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