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生活习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2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29 05:45
1、耐氧能力差,鱼的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很快就会浮头,或者直接死亡。
2、趋流性,鱼类的趋流性是以感觉流速,喜爱流速为指标。
3、各种鱼类的感觉流速大致是相同的,可以认为鱼类对水流感觉的灵敏性大致是相同的。
4、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越网而逃。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4 03:49
不同的鱼需要的温度都不同,拿一些淡水鱼举例:
1、鲫鱼,活动温度是4~32℃,还能忍受0℃的低温,冬天能钓鲫鱼也就不奇怪了,几乎全年都能钓它。
2、鲤鱼,活动温度是6~30℃,几乎和鲫鱼一样不怎么怕低温,在15~25℃时,食欲达到最旺,但超过这度数就蔫了。
3、草鱼,活动温度是20~32℃,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它就不吃东西了。
4、鲢鱼,活动温度是22~32℃,怕低温的家伙,最适宜温度是25~30℃。
5、鳙鱼,活动温度是22~32℃,鲢鱼的近亲,也是喜欢在25~30℃时大肆开口,过了30℃也是蔫儿。
6、鳊鱼,活动温度是6~25℃,和鲤鱼类似,只是更怕高温,在水温15~25℃时最活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1 16:28
1、鱼类活动有一定规律,一般早晚都游到近岸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河湖中心深水处。
2、大多数的淡水鱼都是喜欢温暖,惧怕寒冷。它们的活跃温度是18℃-28℃,在这个温度内鱼的摄食*高,所以垂钓的效果也好。
3、一般来说鱼类最常见的食物主要是小鱼小虾、水面的浮游生物、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嫩叶、昆虫等。所以一般这些食物多的地方,会成为鱼天然的聚集所。
4、一般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一切开始变得寂静起来,鱼也开始从深水区露头,来到浅水区域觅食。
5、夏季的早晨,气温一般在20-26℃,水温在22-30℃之间,这是鱼儿吃食的最佳水温,这时是钓鱼的最好时间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1 16:29
鱼儿生活在水中,多数鱼属于卵生,它们有自己的交配和繁殖季节,很多鱼类都有固定的产卵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1 16:30
1、 不同的栖息水层
各种鱼类,由于它们对食物的需求不同,经常栖息和活动于不同水层。例如鲢鱼、鳙鱼主要捕食浮游生物,所以经常栖息活动于浮游生物较多的水体上层;草鱼和团头鲂爱吃水草的根、茎、叶,经常栖息活动于水的中下层;鲤鱼、鲫鱼则主要取食底栖生物,通常栖息活动于水的底层;鲇鱼和黄颡鱼,不仅喜食底栖动物,而且怕光,白天钻进洞内,只有在阴天和夜间大量出游,在水底层觅食。
2、 逐暖习性
在自然水体温度较低时,各类鱼都喜欢到向阳的水域活动觅食。初春与晚秋,背风向阳的浅水处白天在日照下较为温暖,鱼喜到此处来游弋觅食。而早晚夜间温差大,浅水处水温亦下降快、降幅大,鱼便到水体相对温暖的深水区去。
3、 洄游习性
鱼类在水体中作具有一定时间、范围、方向、距离的迁移称作洄游。洄游规律和水温、饵料、产卵都有直接的关系,养殖学上把它称为“适温洄游”、“索饵洄游”、“产卵洄游”。
鱼类的洄游方向和距离各有差异,有的从深海到浅海,有的从浅海到深海,有的从南向北,有的则从北向南。溯河洄游成鱼生活于海洋中,等到性成熟时便上溯到河川进行繁殖。如鲑、鳟、鲥、鲟等鱼类。
降河洄游幼鱼生活在河川中,将成熟时游往深海进行繁殖,如鳗鲡等。
垂直洄游不少鱼类有在水体中上下移动的习性,称为垂直移动或垂直洄游。各种鱼类垂直移动的时间往往是固定的,在昼夜24小时内有一定节律性,其垂直移动达到的水层则各有区别。
4、 逐波习性
水域宽阔的池塘,一遇风天水面往往掀起较大风浪,风浪推动表层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积聚于下风口处,并且这些饵物又被浪头打人水中,这一带于是成了鱼类的天然觅食场。
5、 集群习性
除鲶鱼、黑鱼之外,大多数鱼类喜群居。
6、 趋氧、趋静习性
无风天气溶氧慢,波浪大则溶氧情况好,鱼会很敏感地向含氧高的水域转移。这就是鱼喜草、喜流、喜波、喜浅滩的主要原因。此外,喜静也是鱼类明显的特征之一。
7、 趋光习性
光对鱼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有明显影响。同种的鱼类在不同海区对光具有不同的反应,这是环境的差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