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不姓赵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1:2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4
其实就是某个人水平不过关,把他叫了嬴政,然后以讹传讹到了现在。
其实古人和现在的名字构成不一样。一个古代贵族,他的名字会有姓、氏(秦汉之前贵族专用,平民没有)、名、字(读书人才有)这几部分,而现在因为只有姓和名,所以造成误解。
那么正确的读法是什么呢?正确读法在先秦时期应该是男子的话氏+名,女子的话名+姓。比如孔子,后面那个子是尊称,但是其实孔子的姓也是姓子(商朝王族的姓),孔是他的氏,而古代至今的文献一直叫他孔子而不是叫子子,所以秦始皇虽然是姓是赢,氏是赵,名是政。正确称呼应该是赵政,不然就是没文化。其实你随意找一本先秦和汉代涉及秦始皇的书或者文章,基本就是称呼他为始皇(史记、过秦论)、秦皇帝(战国策)、秦王政、祖龙等,就是没有称呼他是嬴政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4
其实就是某个人水平不过关,把他叫了嬴政,然后以讹传讹到了现在。
其实古人和现在的名字构成不一样。一个古代贵族,他的名字会有姓、氏(秦汉之前贵族专用,平民没有)、名、字(读书人才有)这几部分,而现在因为只有姓和名,所以造成误解。
那么正确的读法是什么呢?正确读法在先秦时期应该是男子的话氏+名,女子的话名+姓。比如孔子,后面那个子是尊称,但是其实孔子的姓也是姓子(商朝王族的姓),孔是他的氏,而古代至今的文献一直叫他孔子而不是叫子子,所以秦始皇虽然是姓是赢,氏是赵,名是政。正确称呼应该是赵政,不然就是没文化。其实你随意找一本先秦和汉代涉及秦始皇的书或者文章,基本就是称呼他为始皇(史记、过秦论)、秦皇帝(战国策)、秦王政、祖龙等,就是没有称呼他是嬴政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4
赢是姓,下面有不少的氏,赵氏是其一。秦始皇可以称呼为嬴政,也可以称为赵政。只是称呼的习惯不同而已,并不冲突。
电视剧这么叫,小说里面这么称呼,大家就都习惯这么叫了,感觉也是为了跟当时其他国家君主的姓氏区分开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5
秦始皇的先祖里就没有一个姓赵的.但是后人好多非的让秦始皇姓赵.说白了这都是某些姓赵有权利的人篡改了历史.反正秦始皇已经驾鹤西去了.你们让他姓赵.他老人家也听不见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5
按照先秦古姓氏文化规则来说秦始皇的姓是“嬴”而氏是“赵”,所以秦始皇的本名是“赵政”。按照今天的习惯来说,秦始皇的姓是“赵”,因为姓有古今之分。我们今天所说的姓与上古及三代(夏商周)时的姓不是一个概念。现代姓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实是古时的氏。
◆秦始皇姓的“嬴”是古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源自原始社会的部落时代。在三代时期,各姓都分化衍生出很多氏。氏大量出现后,渐渐取代姓的作用并导致古姓走向没落,到了汉代,古姓已所剩无几,最终与氏同质化并一起被混合成为现代的姓。
◆在三代时期,姓与氏是并行的,贵族往往在保留姓的同时使用氏。例如齐国的开国君主吕尚,即为姜姓吕氏。秦国公室则为嬴姓赵氏。
◆我们知道赵氏的始祖是造父,而秦国公室并不是造父的嫡系后裔,为什么秦始皇家族要认造父为祖并跟着他以赵为氏呢。这里有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
◆秦国的始君是非子,他本是商朝重臣恶来的直系后裔。而造父则是恶来弟弟季胜的后裔。也就是说非子只是造父的侄孙而不是孙子。
◆恶来身为纣王近臣死于武王之手,其家室遭到周朝*,沦为奴隶身份,陷入家破人亡的悲惨境地。然而恶来的父亲蜚廉,幸运逃脱灭商之战,没有与儿子恶来一起战死。他避居霍泰山,嬴姓嫡宗主脉因此得以保全。他死后,小儿子季胜成为嬴姓宗主,承担起了传承和复兴家族的重担,并且对于兄长恶来的后裔也尽力保全扶助,恶来一脉因此才得以生存和繁衍。由于这种特殊的历史原因,恶来一脉便成为季胜一脉的家属,在封建制度下,恶来系必须尊宗主为家长,季胜系的家长就是整个蜚廉家族的祖先,故当造父受封赵城以赵为氏时,恶来系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赵氏的成员。非子的赵氏成员身份即来自他的宗祖造父,所以秦国公室以造父为祖,属嬴姓赵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6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4
赢是姓,下面有不少的氏,赵氏是其一。秦始皇可以称呼为嬴政,也可以称为赵政。只是称呼的习惯不同而已,并不冲突。
电视剧这么叫,小说里面这么称呼,大家就都习惯这么叫了,感觉也是为了跟当时其他国家君主的姓氏区分开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5
秦始皇的先祖里就没有一个姓赵的.但是后人好多非的让秦始皇姓赵.说白了这都是某些姓赵有权利的人篡改了历史.反正秦始皇已经驾鹤西去了.你们让他姓赵.他老人家也听不见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5
按照先秦古姓氏文化规则来说秦始皇的姓是“嬴”而氏是“赵”,所以秦始皇的本名是“赵政”。按照今天的习惯来说,秦始皇的姓是“赵”,因为姓有古今之分。我们今天所说的姓与上古及三代(夏商周)时的姓不是一个概念。现代姓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实是古时的氏。
◆秦始皇姓的“嬴”是古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源自原始社会的部落时代。在三代时期,各姓都分化衍生出很多氏。氏大量出现后,渐渐取代姓的作用并导致古姓走向没落,到了汉代,古姓已所剩无几,最终与氏同质化并一起被混合成为现代的姓。
◆在三代时期,姓与氏是并行的,贵族往往在保留姓的同时使用氏。例如齐国的开国君主吕尚,即为姜姓吕氏。秦国公室则为嬴姓赵氏。
◆我们知道赵氏的始祖是造父,而秦国公室并不是造父的嫡系后裔,为什么秦始皇家族要认造父为祖并跟着他以赵为氏呢。这里有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
◆秦国的始君是非子,他本是商朝重臣恶来的直系后裔。而造父则是恶来弟弟季胜的后裔。也就是说非子只是造父的侄孙而不是孙子。
◆恶来身为纣王近臣死于武王之手,其家室遭到周朝*,沦为奴隶身份,陷入家破人亡的悲惨境地。然而恶来的父亲蜚廉,幸运逃脱灭商之战,没有与儿子恶来一起战死。他避居霍泰山,嬴姓嫡宗主脉因此得以保全。他死后,小儿子季胜成为嬴姓宗主,承担起了传承和复兴家族的重担,并且对于兄长恶来的后裔也尽力保全扶助,恶来一脉因此才得以生存和繁衍。由于这种特殊的历史原因,恶来一脉便成为季胜一脉的家属,在封建制度下,恶来系必须尊宗主为家长,季胜系的家长就是整个蜚廉家族的祖先,故当造父受封赵城以赵为氏时,恶来系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赵氏的成员。非子的赵氏成员身份即来自他的宗祖造父,所以秦国公室以造父为祖,属嬴姓赵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2:06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