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6 23: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3:19
朝鲜半岛原本是中日之间博弈之地。但是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美军和苏军先后进入朝鲜半岛,并以商定的北纬38度为界线,在各自的受降区域接受日本投降,之后分别在自己的占领区成立了韩国和朝鲜。从此朝鲜半岛逐渐成了“两大阵营”之间对抗,以及美苏中三方之间博弈之地。而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就是这种对抗博弈的突出表现。
韩国和朝鲜各自于1948年8月15日、1948年9月9日成立,并都宣称自己对整个朝鲜半岛拥有主权,两国之间从各执一词的口水战逐渐演化为边境的武装冲突而且持续不断,终于在1950年5月爆发为大规模的战争。那么,为什么战争偏偏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呢?
这与当时苏联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早在1949年2月,朝鲜金日成访问苏联时,就已经向苏联提出要求支持朝鲜进攻韩国,但是苏联的态度是,只给朝鲜武器装备方面的援助,而不支持进攻韩国。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斯大林并不希望在朝鲜半岛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担心这样有可能引发与美国的直接对抗。1949年8月,金日成又一次向苏联提出,希望能支持进攻韩国,但斯大林仍然没有支持的表示。然而,到了1950年1月底,金日成突然接到了驻朝大使斯蒂科夫的通知,说斯大林请金日成去苏联具体商议进攻韩国的有关问题。毋庸置疑,此时斯大林态度发生了逆转。于是,在1950年3月金日成秘密访苏,最终得到苏联对其解放整个朝鲜半岛的全面支持。
人们不禁要问,斯大林曾两次拒绝支持。为什么又在这时候突然同意了呢?情况是这样的:1950年2月,苏联和中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按条约苏联在长春铁路和旅顺港的一切权力最晚在1952年底前交还中国,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驻军也要陆续撤回。这样,苏联在东北亚的不冻港出海口就又没有了。这时斯大林的目光转而瞄向了朝鲜半岛的元山、仁川、釜山和济州岛等自然条件优越的港口。
所以,斯大林的态度由起初的不同意之后突然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斯大林作出这样的决定是经过全面慎重考虑的。
一是斯大林认为无论朝韩之战结局如何对苏联都有利。如若支持朝鲜进攻韩国取得胜利并统一了朝鲜半岛,那么没有什么疑问,这些港口苏联自然可以使用;如若打成平手,由于朝鲜半岛战争的紧张局势,根据中苏条约的相关条款,苏联可以延缓从中国东北撤军;如若朝鲜战败,那么金日成只能撤到中国东北,这样美国支持的韩国就与中国面对面了,自然对新生的中国是一种威胁,这样苏联也有理由不撤出东北。所以无论朝鲜战局最后是胜、是平、是负,苏联都没有亏吃。
二是斯大林觉得美国介入朝韩之战的可能性不大。斯大林非常关注美国对朝鲜开战的态度,因为斯大林最大的顾虑,就是担心朝鲜进攻韩国会引起美国的武装介入。然而,在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了一个演讲,就美国在亚洲需要绝对保卫防御的目标画了一条线。这条线从阿留申群岛、日本、冲绳一直画到了菲律宾,而明确把朝鲜半岛和台湾画在了线外。而且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解放战争中,美国不但没有支持**,还在1946年到1947年对**实行了武器禁运,宋美龄在1948年亲访美国寻求援助倍受冷遇,美国也只是勉强把抗战时期答应的装备60个师的装备给完了事。这更坚定了斯大林美国不会介入比中国战争还微不足道朝韩之战的判断。
三是斯大林观察美国在战后没做再打仗的准备。斯大林对美国当时的情况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军事上,在二战结束时,美*队总兵力是1250万,在战后迅速裁军,到1950年6月,美国陆军的总兵力已不到60万人,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外驻军不到7万人,在日本的4个师,基本处于“度假”状态,装备还是二战时的旧货,人员也都不满编。经济上,在二战中美国本土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破坏,不像苏联、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几乎都卷入战争,国家倍受推残。所以当时美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制造业生产能力占到世界的一半。虽然国家实力这么强,又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核武器,但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没做再打仗的准备,更不像有什么野心的样子!所以斯大林判断,美国就是真有要干涉,最多就是招募日本退役军人,因为当时日本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退役军人,而且很多人都没有工作,生活窘困,提供武器装备就可组成雇佣军。
基于上述这些综合分析判断,苏联最终同意并支持朝鲜进攻了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