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感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4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7:14
幼儿教育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如果给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益一生,否则遗恨终生。因此我们根据保教精神,今后要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发展,为使其有章可循,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将这一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结合活动课的科学安排,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保教活动中从小事做起,逐步教育孩子把使用的东西放回原处,如幼儿在玩完玩具后要将其放回原处,凳子不坐了将其推到桌子底下……通过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根据教师的要求逐步教育孩子“总是把东西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二、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结合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导孩子把使用过的东西、玩具等摆放整齐,教育孩子帮助老师或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摆桌凳、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洗手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
三、正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洗手、洗脸、穿衣服、穿鞋袜,自己整理书包、玩具等,在教师的知道下做这些事情,逐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造就了许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行为规范的典范人物,在保育活动中我们向幼儿宣讲模范事迹,英雄任务的童年故事,启发教育幼儿学习英雄,取信于人、说话算数,逐步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对别人负责,不讲空话、大话,逐步养成说了就做的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7:14
说起孩子,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和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好习惯是一个需要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倾向,那怎样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呢?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把握好习惯养成的3个关键期。0-3岁早教期,孩子年龄越小,习惯越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3-6岁幼儿园教育期,幼儿园时期也是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在幼儿园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6-12岁小学教育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为小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兴趣出发,由小到大,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0-12岁习惯培养期需要家长正确引导,遇到事情了解原因再处理,不能打骂孩子,通过奖励和惩罚来疏导孩子,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可家长。家庭教育要立规矩,为了孩子,家长要改变不良的*观。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听会的,是看会的,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事情,尊重孩子的内心,共同商议解决问题。同时要进行挫折教育,达不到标准不能满足或延后满足。
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遵循预习-听课-复习的规律。做完作业认真检查,在反复的训练和细心的引导下巩固好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给孩子创造读书的环境,陪孩子一起,从孩子从感兴趣的书看起,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借助榜样的力量,讲名人励志的故事,引导孩子阅读的方向。
“思想支配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来说多么的重要,让我们蹲下身来,耐心的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7:15
1
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曾有教育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作为父母,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做到,我们却做不到。例如:要求孩子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我们就要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要求孩子衣着整洁,我们就要穿着得体大方;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我们就要谈吐文雅、举止大方;要求孩子诚实守信,我们就要信守诺言;要求孩子读书学习,我们就要看书读报。试问,在这样以身示范的影响下,孩子能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吗?所以我们家长必须表现出良好的修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才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养成主动做一些家务劳动的生活习惯时,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已增强了很多。
有专家研究得出结论——“会做家务的孩子成功率高”,可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性别进行,家务劳动内容应有区别:小学生需要让孩子们感知劳动乐趣,端正态度,引导他们承担劳动责任,传承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初高中应该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孩子从小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将终身受益。
椐调查表明劳动是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占45%,高中生占52%。我们知道,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家务活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因为他们在劳动中会学会的自信、自强,能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当然,有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后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有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7:14
幼儿教育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如果给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益一生,否则遗恨终生。因此我们根据保教精神,今后要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发展,为使其有章可循,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将这一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结合活动课的科学安排,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保教活动中从小事做起,逐步教育孩子把使用的东西放回原处,如幼儿在玩完玩具后要将其放回原处,凳子不坐了将其推到桌子底下……通过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根据教师的要求逐步教育孩子“总是把东西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二、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结合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导孩子把使用过的东西、玩具等摆放整齐,教育孩子帮助老师或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摆桌凳、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洗手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
三、正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洗手、洗脸、穿衣服、穿鞋袜,自己整理书包、玩具等,在教师的知道下做这些事情,逐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造就了许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行为规范的典范人物,在保育活动中我们向幼儿宣讲模范事迹,英雄任务的童年故事,启发教育幼儿学习英雄,取信于人、说话算数,逐步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对别人负责,不讲空话、大话,逐步养成说了就做的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7:14
说起孩子,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和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好习惯是一个需要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倾向,那怎样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呢?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把握好习惯养成的3个关键期。0-3岁早教期,孩子年龄越小,习惯越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3-6岁幼儿园教育期,幼儿园时期也是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在幼儿园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6-12岁小学教育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为小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兴趣出发,由小到大,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0-12岁习惯培养期需要家长正确引导,遇到事情了解原因再处理,不能打骂孩子,通过奖励和惩罚来疏导孩子,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可家长。家庭教育要立规矩,为了孩子,家长要改变不良的*观。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听会的,是看会的,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事情,尊重孩子的内心,共同商议解决问题。同时要进行挫折教育,达不到标准不能满足或延后满足。
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遵循预习-听课-复习的规律。做完作业认真检查,在反复的训练和细心的引导下巩固好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给孩子创造读书的环境,陪孩子一起,从孩子从感兴趣的书看起,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借助榜样的力量,讲名人励志的故事,引导孩子阅读的方向。
“思想支配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好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来说多么的重要,让我们蹲下身来,耐心的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7:15
1
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曾有教育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作为父母,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做到,我们却做不到。例如:要求孩子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我们就要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要求孩子衣着整洁,我们就要穿着得体大方;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我们就要谈吐文雅、举止大方;要求孩子诚实守信,我们就要信守诺言;要求孩子读书学习,我们就要看书读报。试问,在这样以身示范的影响下,孩子能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吗?所以我们家长必须表现出良好的修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才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能力。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养成主动做一些家务劳动的生活习惯时,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已增强了很多。
有专家研究得出结论——“会做家务的孩子成功率高”,可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性别进行,家务劳动内容应有区别:小学生需要让孩子们感知劳动乐趣,端正态度,引导他们承担劳动责任,传承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初高中应该支持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孩子从小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将终身受益。
椐调查表明劳动是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占45%,高中生占52%。我们知道,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家务活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因为他们在劳动中会学会的自信、自强,能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当然,有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后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有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