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板块划分的依据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9 13:5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9:11
在*漂移和海底扩张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将*地质的研究与海洋地质的研究结合并统一起来。力图找出它们之间本质的联系。这就产生了板块构造的理论。
最早将板块构造的思想介绍到我国的是地质界老前辈尹赞勋1972年。
一、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
1.固体地球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刚性的岩石圈与下部塑性软流圈。
2.岩石圈在侧向上又可划分为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之间以洋脊、海沟、转换断层及地缝合线为界。板块边界是地震、火山、构造活动集中的地带。
3岩石圈板块在地球表面作大规模水平运动。洋脊处扩张增生,海沟处压缩消亡,以保证地表面积不变。
4.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
二、板块的划分
(一) 边界类型
1. 洋脊———离散型边界,生长性边界。
地幔物质在此涌出,洋壳增生,两侧板块沿边界相背运动(离散运动)。
大量的玄武岩喷发及频繁的浅源地震。
2. 海沟———汇聚(敛合)型边界(消减带、消之带、俯冲带)。
沿此边界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洋壳府冲潜入陆壳之下消亡。沿此边界有了强烈的地震,岩浆活动(火山、侵入)构造变形、变质作用)。
3. 转换断层——(与洋脊、海沟通共生)平错型边界。
相邻两板块作剪切错动,无增生,无消减。沿此边界有地震及构造变形。
4. 地缝合线——汇聚型边界(碰接边界)。
两*壳的碰撞带或焊接线。
两板块相碰,洋中壳府冲到地幔中消失,两侧的陆壳相碰,发生强烈挤压,经长期褶皱、逆掩、破裂、混杂、变质形成的线状分布,复杂地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雅鲁藏布江。
(二)、全球板块的划分
根据以上的边界樗,全球大致可划分为六大板块(法地球物理学家1968年提出Le.P:chon)
上述六大板块可以称为全球性的一级板块,在板块内部又划分出次一级的小板块,小板块边界类型仍与大板块相同,仅规模小。
以上讲的是现代地球队表面板块划分,这里板块边界仍然是活动着的。在整个地质历史中,如果都贯穿着板块运动,析以块必定有分、合合分的现象,对古板块的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板块的运动及驱动力
1. 板块的运动
严格地说板块不是平面,是曲面是球面上的一部分。
板块运动也不是水平运动,它是刚体沉球面运动。根据“欧拉定律”球面(球面几何定律)说明,任何一个刚体沿球体表面的运动都必定是一种绕轴的旋转运动。因此板块运动也必定绕某些旋转轴的运动。
旋转轴在球面的投影我们叫旋轴极。显然板块运动在靠近板点处,速度慢,而远离极尤其在旋转赤道上,速度最大。转换断层很可能是为适应和调节运动调节运动速度差异而产生的。
以大西洋脊为例,基本证实了这个理论。
大西洋脊上的转换断层基本垂直于某一轴——旋转轴。与旋转轴垂直的旋转赤道上,扩张速度最快2cm/年,向两极递减。
2. 动驱动力
地热对流,早在1928英国霍姆斯设想了不能存在地幔对流。
由于地幔对流,上升该处为洋脊,下降流处为海沟,其间岩石圈板块,象驮伏在传送带上,向两侧运动。
无直接证实,是板块构造对*辩于的问题。
三.板块运动与大洋的起源和发展
在讲*漂移的理论时,我们讲过魏格纳能及后来五十年代新资料都证实了,侏罗纪之前地球表面仅有泛*大洋。理在分隔各*的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不存在。而中生代之后,联合古陆*,漂移才形成理代的大西洋和印度洋。
大西洋、印度洋—中生代之后形成的年青的大洋。
太平洋——古老的洋盆、年青的洋底(≤1.7年)当初魏解释,Si-Al层在 Si-Mg之上漂移。一方面两钢性体之间的大规模移动本身难以成立,另一方面也无法解释太平洋矛盾的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人们用板块的离散边界和汇聚边界比较*地解释了新大洋的张开,及古老大洋的收缩。
新大洋形成处正是离散边界开始出现的地方,这里洋壳俯冲的少,洋底生长快,谓之慢,洋底扩大,增生多。
古老太平洋,洋脊生长同时,海沟处消亡。消亡量>生长量。海盆缩小(太平洋缩小量正好=大西洋 + 印度洋张开的量,地表面积不变)。
同时,由于生长与消亡的循环,使太平洋保留下年青的洋底。
1974年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把大洋的开合,大洋盆地的演化归为六个发展阶段。称威尔逊旋回:
阶段 实例 主导运动 特征形态
胚胎期 东非裂谷 抬升 裂谷(断裂、地裂)
幼年期 2000万年红海亚丁湾 扩张 狭海(有平等的海岸及*凹陷)
成年期 印度大西洋 扩张 洋盆中有活动的洋脊
衰退期 太平洋 收缩 有发青的岛屿及海沟
终了期 地中海 收缩 无活动的中脊狭小
遗痕(地缝线) 喜马拉雅山 抬升 年青山系
前三个阶段,表明了大洋形成和张开,后三个阶段标志了大洋的收缩关闭。
扩张中的大洋泛发育大西洋型*边缘(*架、*坡、陆隆)
收缩中的大洋至少有一侧是太平洋型*边缘(*架、*坡、弧、海沟)
大洋的发展过程中,大西洋型*边缘,由于软流图的下降流引及地壳均衡作用,逐渐转化为太平洋型*边缘。
板块运动存在的问题:
1. 驱动力尚无直接证据;
2. 切断洋脊的原因;
3. 洋底含煤沉积的原因无法解释
4. 从目前资料来看,非洲板块的南、东、西都被扩张的洋脊所环绕
如何消减?
5. 日前板块构造涉及的时间范围不超过中生代,对更早时代的地质现象 如何解释,也就是古板块划分如何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有些板块构造学者认为,现代*上很多山脉或大构造行迹都是古板块相撞的结果。*是多次板块碰撞焊接而成,但很难严格地划分识别古板块边界,推测板块运动。识别古板块还无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9:12
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当然是六大板块出现的那年了1968;依据?这个可是个很专业的问题,人家都是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论证的,厚厚的一大堆资料和书,怎能轻易说解。不过,大致可以说是根据大洋中脊、海沟以及大断层来划分的。建议下次有问题去google一下,那会更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9:12
根据地震带 火山带 地心活动频繁的地方就是 交界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