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编造历史,请别消费同性恋,请别消费《二十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1 20: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0:12
这几天,不少读者都转给我一篇“12岁被掳走做慰安童男,《二十二》里也应有他的名字”的文章,我大略看了一下告诉我的读者们,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一定是编造的。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自媒体,特别是同志类自媒体开始转发这篇文章,我想酒馆有必要为我们这个本就一直弱势的群体辟个谣了,因为这篇文章伤害了*群体,伤害了历史,更伤害的是那些亲历者。
了解*历史的可能都清楚,在日本明治时代之前,特别是室町幕府时期,*文化被结合到武士道的“主仆”价值观之中,由于女性禁止进入战场,所以年轻貌美的男性被带入战场服侍武将,被称作“小姓”,这就是武士阶层里*的开始。而随着日本的发展,到了江户中期,为了社会的稳定要求所有人对君主的无上忠诚,而不是像战国时代那样强调武士道的“主仆”之间的忠诚,1775年,上杉治宪首次颁布法令,对武士之间的这种关系严格禁止并可以处死。
而后,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积极学习西方列强的技术,制度,甚至连当时*教文化里面的反同也继承过来,在1872年,认定*有罪。在那个时期开始,*在日本进入了一个相当长的灰暗年代。因此,在二战时期,日军中的*行为是要受到军事制裁的,即便是海外作战的日军受到的管制会薄弱一些(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海外作战日军中时有秘密*行为发生),但是要做到文中的用“男童”充当“慰安夫”的公开化是绝不可能的。
文中为了营造“受害者”悲惨的经历和生还的可能,特别写了“军医因害怕染病,而经常让他服用各种抗生素,阿文才没有被疾病所击倒。”
1945年,弗莱明、佛洛里与柴恩因成功提纯“青霉素”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尽管在他们获奖之前的1939年,已经在实验室成功提纯,但是,从实验室应用到医疗之中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而当时青霉素的产能严重不足,即使是美军,也不能保证军需供应,而这种抗生素的价值当时比黄金还要高,日军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存货,还用在“慰安夫”身上。
文中为了故事的轰动性和感染力,特别将主人公设置成一个“十二岁的男童”,而且在文末又给这个长大后的“男童”安排了一位同*人,退一万步讲,日军真就抓了一个“男童”,所以如此凑巧这个男童就是“*”?后来还有了爱人?或者在作者的逻辑里,经过了少年时代的“性侵”,“男童”成长后就变成了*?
这样的叙述,会让人认为日军中的“*”都是恋童癖,美国精神医学学会认为恋童障碍是“性偏离”的一种,而不认定其为一种“性取向”。所以请不要误导人把恋童癖和*等同起来,就像请不要把*和艾滋病等同起来一样,恋童癖是*和异性恋都可能有的“性偏离”,是一种对社会危害极大的“精神障碍”。
叔看了《二十二》,也呼吁没有去看的读者赶紧去刷一遍,面对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我不明白在有些人眼里为什么透露出来的是“热度”这两个字。自媒体也是媒体,而作为本就小众的同志自媒体,从有了一个读者的那一天起,就应该担负起媒体的责任,担负起一个客观表达弱势群体声音的责任,为了人气,为了点击,伪造这种历史,利用人性的善良,和发国难财的汉奸有什么两样?
最后,照例叔想跟酒馆的读者说几句。叔从来不称大家为“粉丝”,因为在叔眼里有个偏见,认为“粉丝”带有“盲从”的意味。叔喜欢称大家为“读者”,因为我觉得读者应该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作者要为自己的文字负责,读者也可以怀疑批判作者,而不是去盲从某些作者和不负责的媒体,利欲熏心的侮辱文学,编造历史,消费*,消费一个真实的《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