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8 17: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20:10
主要功能:
1、社会化功能(即教育和抚养儿童,使之适应社会)
家庭从很多方面讲,都是很适合承担社会化任务。它是一个亲密的小群体,父母通常都很积极,对孩子有感情,有动力。孩子常常在依赖下,将父母看做是权威。可是,父母很少经过明确训练来对孩子社会化,家庭并不总能很有效果、有效率地完成这一功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专业机构担负起这方面的责任。
在一些国家,人们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代替家庭进行儿童社会化的方式。比如在早年的前苏联,引入过集体养育孩子的新模式,在以色列,探索过用集体农庄代替家庭的试验,然而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2、情感和陪伴核心功能
在现代社会,对*和孩子来说,家庭是情感陪伴的主要源泉。对儿童来说,缺少父母的关爱会导致智力、感情、行为等方面的成长都受到伤害。对*来说,虽不会因缺爱而死,但也需要感情的关怀。
从一些现状来说,家庭规模日趋微化,新婚夫妇日趋单独居住,而人们又很少能从家庭以外获得友谊和支持,迫使家庭成员在情感和陪伴上彼此深深依赖。提供情感和陪伴已成为现代家庭的核心功能。
3、性规则
对社会来说,性关系到怀孕,不是个人的事。所以在一般的社会里,强烈提倡合法生育和性规范的制度化,为的是使儿童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平稳的代际过渡。
一些现状是相对于以前在性方面对男女的双重标准,女性的性自由提高了,此外人们更能容忍婚外性生活了。但由此产生的是,有的人不愿意结婚了,有的人结婚了也不一定和配偶在一起了,使得配偶间的感情和陪伴关系的稳定性减弱了。
4、经济合作
对以前的,或者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家庭来说,家庭通常是一个生产的主要单位。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家庭的主要经济功能由生产转变成了消费,如汽车、房屋、电器的购买等等。
另外在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就业的增多,家庭中女性对男性在经济上的依赖在减少。
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与思考
一个人除天性之外,他的成长是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后天的培养分不开的。其环境的影响最具有造就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工作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开拓性的教育,使良好的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但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爱子不当或爱子无方,加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增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先的特殊地位,父母们又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视子女为“皇帝”、“公主”。
在家庭越来越富裕的今天,孩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父母对孩子缺乏良好的教养态度,任孩子养成专横任性的性格。这样一来,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长,在父母姑息纵容下,形成了许多坏习惯,这不但给自己今后带来痛苦和烦恼,而且会使孩子走上邪门歪道,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乐园。这乐园是由父母共同创建、共同担负教育子女的第一所学校。因此,父母也就是子女的第一任领导和老师。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在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身教,身教是最具有影响的隐性教育,是心理学中有关“自我意象”的理论。
不管人们认识与否,人都有一幅自我心理蓝图,也就是自我肖像,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或什么人,他就会不自觉地按照那种样子、那种人行事。因为,环境中的那个人影响着他,使他心理中理想人物得以在自身的行动上去实现。所以,自我意象既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也是一个基础。
每个人的全部个性、行为,乃至环境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个感受到的美好形象。以此为基础,孩子在对父母的为人和行动上敏感程度,常常激发孩子去想、去做,其影响远远胜出直接对孩子的管教。
家庭中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教育,是以父母的品质、修养、能力、习惯和作风等,来形成的家庭环境教育,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模特儿”和描绘心理蓝图的样本。因此,良好的家庭是由父母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品质等促成的环境氛围。
孩子在这种环境的氛围中,受到的影响和感染是任何一个显性教育所不及的。这影响和感染就是一种潜意识的熏陶或无声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