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兰开斯特轰炸机的相关资料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8 05:4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1:42
长度:69英尺4英寸(21.08m)
执行任务
翼展:102英尺(31.00m)
机高:20英尺6英寸(6.23m)
最大速度:每小时287英里(462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时200英里(322公里)
升限:19,000英尺(5,793米)
航程:载弹7,000磅(3,178公斤)时2,530英里(4,072公里)
动力装置:四台罗尔斯·罗依斯“梅林”20、22或24发动机,单台功率1280马力
载弹量:内部弹舱载弹22000磅。后期型号可运载单颗8000磅(3632公斤)、12000磅(5448公斤)或22000磅(9988公斤)高爆*用于执行特殊任务。
自卫武器:机头炮塔安装两挺0.303英寸口径布朗宁机*,机身背部炮塔安装两挺0.303英寸口径布朗宁机*,机尾炮塔安装四挺0.303英寸口径布朗宁机*。早期型号在机腹炮塔安装有一挺0.303英寸口径布朗宁机*。
外形特征:厚蒙皮硬壳式机身,机身上部蒙皮经过加固。机头、机尾和后机身上部安装有自卫机*炮塔。双垂直尾翼安装在较低的水平尾翼两端。主起落架可回收到内侧引擎舱的后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1:43
兰开斯特轰炸机(AVRO Lancaster)作为二战中皇家空军轰炸机的主战机种,“兰开斯特”累计出击156192架次,雄居全英之首!累计投弹608612吨,占皇家空军战时总投弹量的三分之二!
“兰开斯特”凭借它所使用的性能优异的“梅林”发动机和相当实用的大弹舱以及丰富多样的作战模式,博得了军事行家的好评。作为战时英国最大的战略轰炸机,以夜间空袭为主要作战手段,几乎包揽了全部重要的战役、战斗任务,以意外少的损失,赢得了巨大战果,为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采用常规布局的“兰开斯特”飞机具有一副长长的梯形悬臂中单机翼,四台发动机均安置在这相对较厚的机翼上。近矩形断面的机身前部,是一个集中了空勤人员的驾驶舱,机身下部为宽大的*舱,椭圆形双垂尾和可收放后三点起落架则与当时流行的重轰炸机毫无二致。“兰开斯特”硕大的弹舱内可灵活选挂形形色色的*,除250磅常规*外,还可半裸悬挂从4000、8000、12000直至22400英磅重(合10160千克)的各式巨型*,用于对特殊目标的打击。作为自卫武器,它的基本装备是机*,后机身背部和机尾分别设FN5、FN50和FN20型动力炮塔,各炮塔安装“白朗宁”7.7毫米机*2~4挺。
基本数据
“兰开斯特”B. Mk.I 型
长度:69 英尺 4 英寸(21.08m)
翼展:102 英尺(31.00m)
机高:20 英尺 6 英寸(6.23m)
最大速度:每小时 287 英里(462 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时 200 英里(322 公里)
升限:19,000 英尺(5,793 米)
航程:载弹 7,000 磅(3,178 公斤)时 2,530 英里(4,072 公里)
动力装置:四台罗尔斯•罗依斯“梅林”20、22 或 24 发动机,单台功率 1,280 马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1:43
兰开斯特轰炸机
二战时期英国空军的四引擎“曼彻斯特”III 型原型机于 1940 年 1 月 9 日首飞,当即表现出良好的飞行品质和可靠性。随后,新机型安装了更大功率的“梅林”发动机,机首、机尾、背部和机腹都安装了炮塔,增大了载油量,配置了自动充气救生筏,并于 1940 年 10 月 31 日进行了试飞。由于新机型与早先的双引擎型号区别极大,所以有必要重新命名,因而兰开斯特轰炸机就此诞生了。由于其极其优异的性能,很多工厂都被用来生产“兰开斯特”,使它的最终产量达到了 7,734 架。第一个装备“兰开斯特”的是第 44(罗德西亚)轰炸机中队,该中队于 1940 年底接收了第一架飞机。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由于该中队完成了“兰开斯特”的改装,因而于 1942 年 3 月 3 日开始执行第一次出击任务,在赫尔果兰湾布雷。随后,驻伍德霍尔温泉的第 97 轰炸机中队,与第 44 轰炸机中队一起,用 12 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执行了一项勇敢的昼间低空轰炸任务,攻击了位于奥格斯堡的 MAN 柴油机工厂。这次轰炸是以后许许多多次同样勇敢的攻击的开始,但是当时有 7 架“兰开斯特”被击落。在后来的任务中各轰炸机中队一直在发展精确轰炸方法和改进投弹技术。到了 1942 年 8 月,在这些先驱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轰炸精确性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提高。
1943 年 5 月“兰开斯特”担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攻击行动。5 月 16 至 17 日夜间,第 617 轰炸机中队的“兰开斯特”Mk.III 型轰炸机执行了代号为“惩罚行动”的飞行任务——攻击德国工业中心周围的水坝,进而衰减德国的军事工业生产。“炸坝行动”,就如它后来所闻名的那样,要求使用新设计的圆柱型*,投弹飞机必须在超低空以精确的速度飞行,才能保证圆柱*在水面上弹跳,并沿着水坝大墙下降到大坝底部爆炸。在谢菲尔德和曼彻斯特的山谷与水库上空连续飞行训练后,超低空飞行演练达到纯熟状态,同时“跳跃*”也装配完毕。直到这个时候各机组才知道飞行训练的目的是用来攻击德国水坝,而在这之前,很多机组成员都认为用这种轰炸方式攻击普通目标简直是异想天开。
1944 年 11 月 12 日,皇家空军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成功的精确轰炸任务,击沉了德国的 “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号战列舰。执行这项任务的是来自第 9 轰炸机中队和第 617 轰炸机中队的 29 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
自从“提尔皮茨”号 1941 年建成以来,皇家空军、皇家海军和苏联潜艇对它进行了不下十次攻击。所以很自然德国海军吹嘘“提尔皮茨”号是“不沉之舰”。当帝国空军参谋长阿奇博尔德•辛克莱爵士,到中队驻扎的机场向飞行员们表示祝贺的时候,他说道,皇家空军击沉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为顽强的军舰”。
对在远东服役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主要是修改机身以增加载油量,从而加大航程。例如在机身内增设额外的油箱,甚至还考虑到了空中加油方案。直到最后,由于改进型号使用了全然不同的发动机和自卫武器安装方式,被重新命名为“林肯”式轰炸机。
欧洲的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深入德国的心脏地区活动。记录上的最后一批出击任务是 1945 年 4 月 25 日轰炸希特勒的山顶别墅贝希特斯加登,和对挪威石油设施的许多夜间攻击。到了战争结束的时候,“兰开斯特”一共出击 156,000 架次。1945 年 4 月,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共有 56 个一线战斗中队,装备了 745 架轰炸机,另有 296 架飞机用于训练。停战以后其中大部分飞机被用来运输战俘,总共输送了 75,000 人。
随着战争之后的和平时代来临,一些飞机改进后装备给部署在缅甸的“猛虎队”。同时,另一有些于 1946 年装上了照相侦察设备,随同第 152 轰炸机中队和第 82 轰炸机中队间服役于东部、中非和西部非洲。还有一些“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改装后执行海空救援任务。隶属于空军海防总队的“兰开斯特”以马耳他为基地,到 1954 年 2 月最后一架飞机返回本土之前,一直执行海上侦察飞行任务。但是一架编号为 RF325 的“兰开斯特”MR3 型飞机却持续飞行到 1956 年 10 月 15 日,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但是这并没有意味着“兰开斯特”故事的终结。相当数量的“兰开斯特”10 型轰炸机服役于加拿大空军,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包括空中测量、海空救援和海上侦察。在加拿大,“兰开斯特”一直服役到 1964 年 4 月 1 日,实在令人惊奇。其它的“兰开斯特”外国用户包括阿根廷(15 架经过翻新过的)和法国,共有 54 架“兰开斯特”服役于法国海军。
尽管生产数量巨大,时到今日只有两架还能飞行的“兰开斯特”保存下来。PA474 的“兰开斯特”是最爱欢迎的不列颠战役纪念飞行器,编号 FM123 的“兰开斯特”由加拿大军用飞机博物馆提供的零部件组装而成,1988 年完成了重建后的第一次飞行。
兰开斯特轰炸机的基本数据
长度:69 英尺 4 英寸(21.08m)
翼展:102 英尺(31.00m)
机高:20 英尺 6 英寸(6.23m)
最大速度:每小时 287 英里(462 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时 200 英里(322 公里)
升限:19,000 英尺(5,793 米)
航程:载弹 7,000 磅(3,178 公斤)时 2,530 英里(4,072 公里)
动力装置:四台罗尔斯.罗依斯“梅林”20、22 或 24 发动机,单台功率 1,280 马力
载 弹 量:内部弹舱载弹 22,000 磅。后期型号可运载单颗 8,000 磅(3,632 公斤)、12,000 磅(5,448 公斤 )或 22,000 磅(9,988 公斤)高爆*用于执行特殊任务。
自卫武器:机头炮塔安装两挺 0.303 英寸口径布朗宁机*,机身背部炮塔安装两挺 0.303 英寸口径布朗宁机*,机尾炮塔安装四挺 0.303 英寸口径布朗宁机*。早期型号在机腹炮塔安装有一挺 0.303 英寸口径布朗宁机*。
外形特征:厚蒙皮硬壳式机身,机身上部蒙皮经过加固。机头、机尾和后机身上部安装有自卫机*炮塔。双垂直尾翼安装在较低的水平尾翼两端。主起落架可回收到内侧引擎舱的后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1:44
兰开斯特轰炸机
二战时期英国空军的四引擎“曼彻斯特”III 型原型机于 1940 年 1 月 9 日首飞,当即表现出良好的飞行品质和可靠性。随后,新机型安装了更大功率的“梅林”发动机,机首、机尾、背部和机腹都安装了炮塔,增大了载油量,配置了自动充气救生筏,并于 1940 年 10 月 31 日进行了试飞。由于新机型与早先的双引擎型号区别极大,所以有必要重新命名,因而兰开斯特轰炸机就此诞生了。由于其极其优异的性能,很多工厂都被用来生产“兰开斯特”,使它的最终产量达到了 7,734 架。第一个装备“兰开斯特”的是第 44(罗德西亚)轰炸机中队,该中队于 1940 年底接收了第一架飞机。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由于该中队完成了“兰开斯特”的改装,因而于 1942 年 3 月 3 日开始执行第一次出击任务,在赫尔果兰湾布雷。随后,驻伍德霍尔温泉的第 97 轰炸机中队,与第 44 轰炸机中队一起,用 12 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执行了一项勇敢的昼间低空轰炸任务,攻击了位于奥格斯堡的 MAN 柴油机工厂。这次轰炸是以后许许多多次同样勇敢的攻击的开始,但是当时有 7 架“兰开斯特”被击落。在后来的任务中各轰炸机中队一直在发展精确轰炸方法和改进投弹技术。到了 1942 年 8 月,在这些先驱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轰炸精确性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提高。
1943 年 5 月“兰开斯特”担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攻击行动。5 月 16 至 17 日夜间,第 617 轰炸机中队的“兰开斯特”Mk.III 型轰炸机执行了代号为“惩罚行动”的飞行任务——攻击德国工业中心周围的水坝,进而衰减德国的军事工业生产。“炸坝行动”,就如它后来所闻名的那样,要求使用新设计的圆柱型*,投弹飞机必须在超低空以精确的速度飞行,才能保证圆柱*在水面上弹跳,并沿着水坝大墙下降到大坝底部爆炸。在谢菲尔德和曼彻斯特的山谷与水库上空连续飞行训练后,超低空飞行演练达到纯熟状态,同时“跳跃*”也装配完毕。直到这个时候各机组才知道飞行训练的目的是用来攻击德国水坝,而在这之前,很多机组成员都认为用这种轰炸方式攻击普通目标简直是异想天开。
1944 年 11 月 12 日,皇家空军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成功的精确轰炸任务,击沉了德国的 “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号战列舰。执行这项任务的是来自第 9 轰炸机中队和第 617 轰炸机中队的 29 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
自从“提尔皮茨”号 1941 年建成以来,皇家空军、皇家海军和苏联潜艇对它进行了不下十次攻击。所以很自然德国海军吹嘘“提尔皮茨”号是“不沉之舰”。当帝国空军参谋长阿奇博尔德•辛克莱爵士,到中队驻扎的机场向飞行员们表示祝贺的时候,他说道,皇家空军击沉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为顽强的军舰”。
对在远东服役的“兰开斯特”式轰炸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主要是修改机身以增加载油量,从而加大航程。例如在机身内增设额外的油箱,甚至还考虑到了空中加油方案。直到最后,由于改进型号使用了全然不同的发动机和自卫武器安装方式,被重新命名为“林肯”式轰炸机。
欧洲的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深入德国的心脏地区活动。记录上的最后一批出击任务是 1945 年 4 月 25 日轰炸希特勒的山顶别墅贝希特斯加登,和对挪威石油设施的许多夜间攻击。到了战争结束的时候,“兰开斯特”一共出击 156,000 架次。1945 年 4 月,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共有 56 个一线战斗中队,装备了 745 架轰炸机,另有 296 架飞机用于训练。停战以后其中大部分飞机被用来运输战俘,总共输送了 75,000 人。
随着战争之后的和平时代来临,一些飞机改进后装备给部署在缅甸的“猛虎队”。同时,另一有些于 1946 年装上了照相侦察设备,随同第 152 轰炸机中队和第 82 轰炸机中队间服役于东部、中非和西部非洲。还有一些“兰开斯特”式轰炸机改装后执行海空救援任务。隶属于空军海防总队的“兰开斯特”以马耳他为基地,到 1954 年 2 月最后一架飞机返回本土之前,一直执行海上侦察飞行任务。但是一架编号为 RF325 的“兰开斯特”MR3 型飞机却持续飞行到 1956 年 10 月 15 日,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但是这并没有意味着“兰开斯特”故事的终结。相当数量的“兰开斯特”10 型轰炸机服役于加拿大空军,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包括空中测量、海空救援和海上侦察。在加拿大,“兰开斯特”一直服役到 1964 年 4 月 1 日,实在令人惊奇。其它的“兰开斯特”外国用户包括阿根廷(15 架经过翻新过的)和法国,共有 54 架“兰开斯特”服役于法国海军。
尽管生产数量巨大,时到今日只有两架还能飞行的“兰开斯特”保存下来。PA474 的“兰开斯特”是最爱欢迎的不列颠战役纪念飞行器,编号 FM123 的“兰开斯特”由加拿大军用飞机博物馆提供的零部件组装而成,1988 年完成了重建后的第一次飞行。
兰开斯特轰炸机的基本数据
长度:69 英尺 4 英寸(21.08m)
翼展:102 英尺(31.00m)
机高:20 英尺 6 英寸(6.23m)
最大速度:每小时 287 英里(462 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时 200 英里(322 公里)
升限:19,000 英尺(5,793 米)
航程:载弹 7,000 磅(3,178 公斤)时 2,530 英里(4,072 公里)
动力装置:四台罗尔斯.罗依斯“梅林”20、22 或 24 发动机,单台功率 1,280 马力
载 弹 量:内部弹舱载弹 22,000 磅。后期型号可运载单颗 8,000 磅(3,632 公斤)、12,000 磅(5,448 公斤 )或 22,000 磅(9,988 公斤)高爆*用于执行特殊任务。
自卫武器:机头炮塔安装两挺 0.303 英寸口径布朗宁机*,机身背部炮塔安装两挺 0.303 英寸口径布朗宁机*,机尾炮塔安装四挺 0.303 英寸口径布朗宁机*。早期型号在机腹炮塔安装有一挺 0.303 英寸口径布朗宁机*。
外形特征:厚蒙皮硬壳式机身,机身上部蒙皮经过加固。机头、机尾和后机身上部安装有自卫机*炮塔。双垂直尾翼安装在较低的水平尾翼两端。主起落架可回收到内侧引擎舱的后部。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624775.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1:44
兰开斯特(Lancaster)轰炸机是英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常重要的战略轰炸机之一,担负对德国城市的夜间轰炸任务。在执行三处德国水坝的轰炸任务之后获得水坝克星(Dam Bustter)的昵称。
1.历史
英国皇家空军在1936年提出P.13/36双发动机中型轰炸机的设计案,爱芙罗公司提出以劳斯莱斯设计的秃鹰(Vulture)24汽缸发动机为动力的设计案,被称为曼彻斯特轰炸机(Manchester)。由于秃鹰发动机的测试过程相当不顺,爱芙罗提议以4具劳斯莱斯的梅林发动机加上曼彻斯特的机体结合而成新的轰炸机。实际上,1941年1月试飞的第一架原型机的机身,中段与尾部都是直接使用曼彻斯特的结构。
2.技术特点:
机员数:7人(机师、飞行工程师、领航员、投弹员、无线电通讯员、2名机*操作手)
长:21.18米
翼展:31.09米
高:6.10米
翼面积:120.49平方米
空重:16738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31751公斤
发动机:4具梅林 XXIV型液冷式发动机(最大出力:1,640匹马力)
航程:4072公里(携带3175公斤*)
最大空速:时速462公里(3505米)
实用升限:7,470米
武装:
8挺7.7毫米机*
一枚9979公斤或6350公斤混合*
3.主要生产次型
Mk I
Mk I是兰开斯特量产的第一型,使用梅林XX,22或者是24型发动机,一共生产3440架。
Mk I特别型
改良自Mk I,用来携带超过12000磅(5443公斤)的*。
Mk I(FE)
Mk I的远东区改良型。
Mk II
这一型改用布里斯托大力士VI或者是XVI型发动机。一共生产320架。
Mk III
改回使用梅林28、38或224型发动机。一共生产3020架。
Mk III特别型
改良自Mk III,用以携带Upkeep水雷。
Mk VII
将机身上方的马丁炮塔与机尾的FM82炮塔调整位置,一共生产180架。
Mk X
由加拿大胜利飞机公司生产,使用佩卡德生产的梅林38或224型发动机,一共出厂43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