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8 09: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9:30
近些年随着温室大棚的兴起,在给农民朋友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土壤环境恶化的问题。主要有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土传病害严重、土壤营养失衡等。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还作物一个健康生长的环境?
次生盐渍化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一些设施大棚内出现地面上有的地方发白、有的地方则呈现明显的暗红色,而且有严重的死棵现象;已经坐果的番茄出现脐腐病,这些都有可能都是土壤次生盐渍化带来的。
温室大棚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我国设施农业种植中最广的一种土壤问题,一般设施大棚在种植3~5年后,土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现象。
一、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
小环境因素:温室大棚种植和大田种植相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这种封闭的环境缺少天然降雨的淋洗,这是根本的原因。另外就是人为的灌溉,水分不会淋到太深,就会把盐分留到土壤表面。
施肥量过大:施肥量超过了作物带走的量,就会在根区或者更深的层次造成养分过多,累积在土壤当中。
设施内水热环境:大棚内长出现高温、高湿的环境,土壤水分蒸发强烈,盐分离子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向上运动,导致土壤表层盐分的聚集。
农事操作过多:在设施大棚里过多的农事操作,踩踏比较严重,造成土壤板结,毛管空隙受到破坏、通透性变差,这也会加剧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二、土壤次生盐渍化带来的后果
三、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进行改良时遵循:因害设防,因地治理的原则,采用综合的处理方法。
揭膜 歇茬:揭膜能让设施内的土壤接受到阳光的曝晒和淋洗,使土壤熟化,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还能让土壤有休养生息的时间。一般每年6~8月的高温季节歇茬在两个月左右。
深翻、灌水洗盐:在每年清园后,要进行一次深翻改土,这样就能把土壤表层的盐分翻到下层。相当于把土壤中的盐分平均分布以下,深翻完成后,要灌水洗盐,让土壤中的盐分充分进入水中,然后排除含盐的积水,从而降低盐渍化程度。
科学施肥: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科学合理的施肥也是一个重要手段。要科学选择肥料的种类,尽可能的少使用化肥,增加有机肥的用量,尤其是秸秆有机肥对改善大棚里盐碱化的土质有很好的效果。有机质类的物质,能够疏松土壤,恢复土壤结构,让土壤形成更多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活性,使土壤中的腐殖质增多,从而促进根系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吸附多余的氢离子。
使用喷、滴灌:改良土壤的盐渍化问题,除了改变施肥种类,还要对传统的灌溉模式进行改变,有条件的尽量使用滴灌、喷灌等结水灌溉措施,提高设施大棚水肥一体化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也能有效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中的碱基离子被淋洗,氢离子或铝离子增加,导致土壤PH值降低,形成酸性土壤。
一、土壤酸化的形成原因
长期单施单一质化肥:不同化肥种类对土壤酸化程度的影响不同,总体上来说氮肥的影响最明显,尤其是氯化铵和硫酸铵的酸化能力最强,施用尿素后,在土壤中经过氨化和硝化后,也能酸化土壤。其次大量使用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硫酸钾、氯化钾等生理酸性肥料,也会导致PH值下降。
土壤含氧量不足:设施内气流受*,土壤含氧量下降,根系及土壤微生物呼出的二氧化碳积累在土壤中,与水结合形成碳酸,这同样会导致土壤中的PH值降低。
灌溉次数较多:设施土壤一般灌溉也比较多,灌水量过大会加剧钙、镁离子的流失,这也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土壤酸化的表现症状
酸化的土壤表层土壤板结,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通透性也会变差,而且还会有更明显的特征。土壤在不透气同时有酸化的情况下,再加上水渗不下去的时候,土壤当中的一些阳离子如铁、锰就会上升至土壤表层,在有水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绿色的还原状态,当干旱的时候,就会氧化,变成高价如3价的铁离子、5价或者7价的锰离子,它们在一起就变成*偏红的颜色。
三、土壤酸化的改良措施
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要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特别是生理酸性的肥料,改良的第一年,建议要停止土施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肥料,重施有机肥和腐殖酸类肥料,配合钙镁磷肥或者硅钙镁肥等偏碱性的肥料,果实发育等关键时期,可根基施入适量中性的速溶肥,叶面追施部分氮钾肥。
进行土壤改良:对于重度酸化的土壤,就需要通过施用石灰或者贝壳粉等进行改良。但是在选择和使用时,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果一定要用石灰的话,应该是用含镁的白云石灰。如果单纯用普通的碳酸钙这种石灰或者贝壳粉这种碳酸钙类的石灰,应该配合镁肥和一些微量元素来使用。不然作物就会表现出缺少微量元素的症状。
具体的做法:是在换茬整地前,连同有机肥施入石灰或贝壳粉,用量控制在每亩200㎏以内,同时增施适量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石灰不仅能够补充土壤中的钙元素,而且还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方式:改良设施土壤的酸化,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提高设施大棚水肥一体化水平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也能够有效防止土壤酸化。
温室大棚土壤中的土传病害
温室大棚土壤土传病害是在条件适宜时,如高温高湿等,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播快、发病快等特点。生产上常见的土传病害有十字花科的根肿病、菌核病、软腐病;茄果类、瓜类等作物的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
一、土传病害的形成原因
连作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茬,引起的后果是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当中,要发生各种病害、虫害,病虫害在发生的过程中,不可能彻底的消灭干净,就会产生大量的病原体,随着时间的积累,病原体就会越来越多,发病指数也就越来越大,而且发病就会越来越重。
复种指数高:设施大棚复种指数高,病菌藏在土壤中,尤其是冬季缺少晒垡,夏季缺少歇棚,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病害越来越重。
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在设施栽培中,种植户施入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就会把有机肥中的病原菌带入大棚内。这都是产生土传病害的原因。
二、防治措施
防治土传病害,最重要的是要以减少温室菌源为目的。
轮作换茬:通过实践种植表明,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如茄科、葫芦科作物与十字花科或豆科作物实施轮作;十字花科作物与葱、韭。蒜类作物轮作效果都很好。
改进栽培模式:采用深沟高畦栽培等方式,减少田间积水等,有利于抑制病原菌的生存,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消灭病原菌:消灭病原菌是防治设施土壤土传病害的一个重要手段。换茬时重点清园,将上茬作物的残枝落叶彻底清除干净,然后利用温室封闭性能好的特点,进行灌水高温闷棚,可有效杀灭土壤中大量的病原菌。
土壤消毒:如果设施大棚土传病害严重,就要及时对土壤进行消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土壤消毒剂,市场上常见的土壤消毒剂种类有很多,以石灰氮为例来说明如何消毒。石灰氮是以氰氨化钙、氧化钙和其它不溶性杂质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黑灰色的油性颗粒,含氮20%左右,也含有石灰成分,所以叫石灰氮。具有土壤消毒、培肥地力的双重作用。它经过分解以后,会产生氮肥和钙,对土壤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市场上,石灰氮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为了使用方便和安全,建议使用液体石灰氮。
设施大棚在施完基肥,经过旋耕后,就可以使用液态石灰氮,对液态的石灰氮进行稀释,每1㎏液体石灰氮兑水30㎏,每亩用60~80㎏未稀释的液体石灰氮。有条件的可随棚内喷滴灌系统使用;也可以随水冲施。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施用后,要及时覆盖薄膜并闷棚15~20天。在耕种前掀开地膜晾晒5天左右,待气味散尽便可以起垄栽植作物。
由于在做土壤处理的时候,不仅杀死了土传病原菌、地下线虫、害虫等,同时也把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给杀死了,因此在定植的时候要增施生物菌剂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温室大棚土壤养分失衡
设施土壤中的养分失衡是指通过人为作用,土壤中的大、中微量元素固有的比例被打破,氮磷和有机质含量大幅度增高,中微量元素比例下降。
一、土壤养分失衡的形成原因
多年连作:种植户为了获得高收益,往往会连续种植某种产值高的作物,而不注意轮作倒茬。所以每年施入的肥料的种类基本是一样的,而作物需要的养分是不同的营养元素。所以,在每年都带走之后,没有把缺乏的营养元素及时补充,加剧了土壤中营养的失衡,产生连作障碍。
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另外一方面,因为常年施肥,其中一些养分元素过量,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降低了一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从而破坏了土壤中养分的平衡供应。
二、土壤养分失衡的影响
土壤中营养元素失衡的直接后果是作物容易发生缺素性生理病害。常见的有:
在不同地域不同作物所缺元素的不同症状也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三、土壤养分失衡的改良方法
平衡高效施肥:改良土壤营养失衡的根本在于平衡高效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增添中微量元素。施肥时要平衡氮和磷的用量,增加钾、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用量。在有机肥的使用方面,要改变有机肥的种类,减少鸡粪有机肥的使用并增加秸秆有机肥的使用,有条件的可以结合测土配方进行施肥,能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
轮作换茬:结合施肥,进行轮作换茬,不同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也可以减轻土壤总养分的失衡。
对于设施农业中的土壤问题,农民朋友们在实际生产中要经常关注设施农业的土壤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提高设施农业的土壤生产力,确保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