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15
公式:G — W — 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收回的货币G′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这里G′=G+ 腉 。腉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m)。
这个公式来自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130多年前,马克思曾探讨过用什么方式概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问题,认为:“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产业资本的目的和动机——价值增值、赚钱和积累——表现得最为醒目”,最后用这个公式概括了企业货币资本运动的过程。
1867年马克思出版资本论第一版时,用的是德语,上面公式中的G是金的单词Gold的第一个字母,代表货币;W是商品的单词Ware的第一个字母,代表商品,企业购买的商品是各种生产要素或生产用品,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G’表示W’卖出以后变成了货币,右上角的一小撇是货币化了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包含在产品中的剩余价值变成了货币。字母间的连线“—”表示流通及买卖。
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存在矛盾。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因而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G — W,还是W — G′,商品价值都不能变化,不能发生价值增殖。但资本总公式表现出来的却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却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这一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扩展资料:
1、流通目的:资本流通公式G—W—G中,货币所有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将商品重新换回货币,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再次获得货币,即交换价值本身。
2、流通内容:资本流通公式G—W—G的两端都是货币,货币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般等价物,都是社会财富的代表。而货币所有者拿出货币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换取同等数量的货币,而是为了通过交换过程获取更多的货币,在于价值的增值。即资本总公式准确形式为G—W—G′(G'=G+m), 马克思将m称作剩余价值。
3、流通次数:货币购买商品重新卖出去换回货币的过程不是一次简单的过程,而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如果循环结束,货币就失去了增值的能力,不能再转换为资本。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创造更多的货币。所以这个公式的流通(运动)是无限次数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本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