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8:1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38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
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洲”:原意是:水中的陆地;引申义是地球上陆地的大的划区,特指其大小和结构上与岛屿和半岛不同的大片陆地及以山脉为界的大盆地。该文字在《诗·周南·关雎》和《国语·楚语》等文献均有记载。
“州”:州的古字形像水中有小块陆地,本义是水中的一块块陆地,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洲”。“州”又用做中国古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后来演变成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现在的“州”基本是只用作第二种意思。
这也是株洲的“洲”字是三点水的洲的原因。
扩展资料: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
株洲水资源非常丰富。株洲市域的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341条,30公里以上的19条,100公里以上的7条,均属湘江水系。湘江干流在株洲市域内全长89.6公里,占湘江总长的10.46%。
市域内湘江一级支流较大的有洣水、渌水;湘江二级支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铁水等4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株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39
株洲,古称建宁,又名槠州。三国时东吴设置的建宁县治。光绪《湘潭县志》引潭云《湘潭古城考》:“据《水经注》建宁有新旧二城:旧城在槠州,隋省建宁县入湘潭县。以后至民间均为湘潭县辖镇。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槠洲,何时依谐音简称株洲。目前至少有四说:
其一,南宋建炎元年(1127),槠洲已名株洲。
其二,2006年《株洲市南区区志·大事记》称:南宋乾道9年(1173),已由“槠洲”改称“株洲”。
其三,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湖南省》称:南宋乾道间已有槠洲地名,后简作株洲。1993年《湖南古今地名辞典·株洲市》亦持此说。
其四,2009年《湖南省地名志·株洲市》称:“自南宋绍熙元年(1190)定名株洲。株洲之名沿用至今。”四说之中,究竟何说为准,至今难以定论。不过,现在一般认为南宋绍熙元年(1190),“槠洲”已定名“株洲”。
扩展资料
槠洲之名,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有源可寻。最早记其地名的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有关史料记:南宋乾道2年(1166),朱熹与岳麓书院主持张栻,在岳麓书院进行著名的“朱张会讲”后,同游南岳,一路以诗酒酬答应和,朱熹事后在《南岳游山后记略》中有“丙戍至槠洲”的记载。南宋丙戍年,即南宋乾道2年。
南宋乾道9年(1173),著名诗人范成大,出任广西静江知府,赴任时途经今株洲境内,写有《题醴陵驿》诗。
南宋开禧元年(1205),湖广总领权宣抚使项世安,过今株洲境,写有《槠洲路口小雨》诗。南宋嘉定元年(1208),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今湖南境)官方绘制的地图册上,已明确标注:“槠洲市”。
这说明其时槠洲,已成为湘江边上一重镇,而知名郡县,通名全国了。
1995年《湘潭县志》、旧《醴陵县志》皆有“株田铺”记载。经笔者实地考查,明清时,株田铺为醴陵县经白关、荷塘铺通往长沙的必经之道,亦为湘潭县通往醴陵重要铺递。1950年仍属湘潭县株洲镇,有株田铺老街,即今株洲市芦淞区龙泉*事处龙泉居委会。
参考资料来源:株洲市*-【图说】株洲名源及区域演变
参考资料来源:株洲社科网-株洲地名略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39
州是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叫州的城市是因为它们古代是一个州。而株洲是解放后由湘潭的几个乡镇划分出来新成立的城市,它又没有作为州的历史,所以就叫有三点水的洲了。株洲名称的来历其他人已经说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40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相传“当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两字连成地名,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9:40
株洲历史要诉说道三国 以前周瑜屯兵的一个洲. 因为槠树比较多..湘江过多沙洲.. 以前叫槠洲 后来好像是到个宋朝年间改的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