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等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2 15: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6:20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2-3]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这一文体可称得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 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 以用于驱鬼除邪。事实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则 是对联真正的影子。《诗经》中的“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中 的“满招损,谦受益。”;《论语》中的“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可称得上工整。 但它们毕竟是对偶,不是对联,充其量只是对联 的雏形。关于最早的对联,通常的说法是五代十 国时期,后蜀孟昶(chang)的桃符题词:“新 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隋唐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 之笔凝注于对句中。李白的“三山半落青 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商隐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杜甫的“三顾频繁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 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仗也十 分工整。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欣赏和喜爱对联,倡导 联风,在定都金陵的除夕之夜传旨文武百 官庶民百姓家家户户张贴对联。他本人也 深入到群众中去,创作出不少千古名联。 他的这些做法,对对联的推广和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联在这个时期也得 到了极大发展。
明清两代,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对 联成为科举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当 时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 皇帝喜欢,朝中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 赢得主子的赏识。
这段时间,也确出现过无数楹联高手, 明朝的解缙、唐寅、徐渭;清代的纪晓岚、 阮元、郑板桥等都有杰作传世。孙髯翁所 撰的“昆明大观楼联”被誉为“古今第一 长联”,而钟耘舫的“江津临江城楼联” 长达1612字,空前绝后。
附:
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三代夏商周;
下联:四诗风雅颂。
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上联:门对千根竹; 下联:家藏万卷书。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因荷(何) 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上联:未老思阁老;
下联:无才做秀才。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
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 必定有我。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莲子心中苦;
下联:梨儿腹内酸。
上联: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下联: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末;
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