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是清朝哪个皇帝弄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1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22:31
闭关锁国是清朝雍正帝弄的,他在位时的举措被视为锁国的开始。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贸易。
乾隆以后,清朝开始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对出口货物的种类也多有*。
清代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曾在他的文章中接受了这一观点,后来这一观点于20世纪50年代纳入了当时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写入了教科书,并且形成了一个观点认为“清代闭关锁国”。
扩展资料
闭关锁国*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国际冲突。影响社会科技发展。*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闭关锁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1 23:49
清朝闭关锁国是乾隆皇帝。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乾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自然没有交往贸易的必要,清统治者反而以此骄人,夜郎自大。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对外贸易。”
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朝的活动。乾隆帝曾说:“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所以清*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清*制订各种“防范夷人章程”,目的是要隔绝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任何交往。同时,清*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无论船只的大小,来往日期,贸易货物及其数量种类,均规定甚严。
清*实行闭关*,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其结果正如魏源所说:“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1840年,英国侵略者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前清**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清朝*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
清*的闭关锁国*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盲目的排斥外来东西,没有好好与外界沟通,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难以追上世界的潮流。因此,我们必须要将自己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联系,了解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吸收外来先进思想、技术来不断的提高自我,不要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01:23
闭关锁国是从清朝乾隆皇帝开始的。
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又称广州十三行)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这一命令,标志着清*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公行是由官方特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这些规定在以后的嘉庆和道光年间屡被重申。清*实行闭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但这种自卫措施是非常被动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03:15
闭关锁国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后来被明朝曾一度开放又重新实行只留下澳门一地
清代层一度对外开放后来同样闭关锁国只留下广州十三行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