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写百姓疾苦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2:0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4:03
今天学习的《式微》就是反映百姓生活疾苦的代表作,其现实意义要远高于在文学上的成就。
《式微》取自《诗经·国风·邶风》,据前人考定,邶地应属于卫国的统治范围。《式微》大约创作于西周末东周初。
在历史上的西周和东周时期,宗法制度逐渐成熟稳定,整个社会是奴隶制社会。自西周成立后,实行贵族世袭制。这些贵族包括皇亲国戚也包括士大夫等底层的小官,而最底层的就是普通的平民。
在这一时期,社会阶层成金字塔形状,整个阶层的流动几乎是停滞的。也就是说,你生下来是什么身份背景,等到老了之后也几乎不会有什么改变。
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僵硬化,造成了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部分人手里,而社会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
从《诗经》的一些诗歌里,我们能发现这一时期的百姓生活是极为辛苦的。而且也能看出百姓对当权者的怨恨之情,他们已经具有了初步反对这种制度的意愿。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表达劳役人民怨声的《式微》。
《式微》详解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歌里的“式”是语气助词;“微”指(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微君”的意思是“要不是君主”;“中露”是倒装用法,指“在露中”。天黑了,天黑了,怎么还不回家?要不是为了君主,怎么还会在露水中呢?
这两句诗歌描写了劳役的百姓受到非人的待遇,他们是为了贵族才会这么拼命的工作。这一时期的百姓附属于贵族,本身几乎没有自由。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两句诗歌里的“躬”是身体的意思。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要不是为了君主的身体,怎么还会在泥浆中呢?
上下两章意思相近,只是“故”换成了“躬”。虽然仅仅是一个字的变化,但却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故”和“躬”使上下两章的声律押韵,且使诗歌的意思表达的更加饱满真实。在上一章中作者身处露水中,下一章又在泥里,这种虚实结合的描写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百姓深陷在泥中无法自拔,没有人能来救他们,那些贵族也不会体谅他们劳作的不易。他们对贵族是非常怨恨的,诗歌里表达的这一意境也引起后人的关注,此后也多用于古典诗歌中。
读《式微》之感
《式微》是一首底层的劳动人民反对当权者的怨歌,通过反问的手法引出他们受到的非人对待。这对那些贵族而言极具有讽刺意味,这也是当时劳役人民的心声。
这篇诗歌很短,通篇仅仅32个字。但其韵律押韵和谐,文章结构新颖尤其是换了一字后更显意味无穷。《式微》有两言、三言、四言、五言,如此多的结构语句变化,在《诗经》里是非常少见的。这也是《式微》的一大亮点。
《式微》深刻反映了现实生活,对现在关于古代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名家点评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言:“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
意思是《式微》话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它藏有很多的道理,粗心鲁莽的人读一遍是看不出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4:04
从诗经开始,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歌一直就存在。不过这些现实主义题材的诗,往往听起来没有那么优美动听。而且对于诗人来说,写这些”负能量“的作品,有时甚至还会带来生命危险。
诗词大会上似乎不太背诵这一类的诗(我看得不多,或许偏颇),因为这类诗能够脍炙人口并广为流传的相对不多,有一些诗开头几句还能记得,整首能背过就有点难度了。
老街录入几首,看看有没有您非常熟悉的?
一、《诗经·硕鼠》
《诗经》中的《硕鼠》篇,是最早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诗歌之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我记得在学校里这首诗似乎要通篇背诵的,不过现在老街只能背过前几句了。“硕鼠”这个词一直在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中都学习过。这是下层百姓对于奴隶主剥削阶级发出的怒号,我们养育了你们,你们却从来不知道感恩,不如从此以后咱们分道扬镳。《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
《荀子·王制篇》中说道: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