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sweet dreams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1 09: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0:05
我是在2012年夏天买下《孤独的梦中人》这本书的版权的。有过与《偷影子的人》等后来大红大紫的畅销书失之交臂的惨痛教训,我学乖了,不等竞争对手报价,便快刀斩乱麻地将其据为己有。当时它在意大利已经卖出了40万册,法文版权卖给了罗贝尔·拉丰——《偷影子的人》的原出版方。
翻译《看不见的城市》的张密老师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译者的第一人选。这源自一种情结——我读过的第一本卡尔维诺便是此书,我既为卡翁精妙的文章击节沉醉,也对精湛传神的译文尤为感佩。通过译林社的朋友顺利要到张老师的联系方式以后,我抛出橄榄枝,并很快得到了积极的回应,连Plan B都无须准备了。约定一年时间完成翻译,她也答应尽量提前,因为我计划着第二年母亲节前上市,得借着书里母爱的主题好好推推。
正如书中某一章的标题那样,“天有不测风云”,刚刚接下翻译任务的张密老师竟检查出了疾病。我是几个月后才知道的,新年里从她的回信得知此事,随信附有一封长长的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治疗日记》。这样的意外我还是头一回遇到,一时间不知所措。一番权衡之后,我回信表达了请她安心养病,我再另寻译者的意思。我隐约觉得翻译这书本身就有个一种元叙事的味道,书中的马西莫用了四十年的光阴同心中的恶魔“贝尔菲戈尔”作对,才最终完成自我救赎,而张老师还没开始动笔,就要面对病魔的挑战。
张老师终究不是马西莫,她更成熟,更坚强,也更乐观。三月,春光灿烂,大病初愈的她拾起了笔,重新开始迟到的翻译。接下去就是按部就班的了,她在深秋时分准时交稿,我开始编辑。按照更新后的计划,这本书2014年初出版,我有充足的时间细细打磨。
计划赶不上变化,而有些变化还是自找的。那一阵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开始火起来,有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开始不知不觉地把这两个原本不搭界的东西联系起来,越想越兴奋,差点彻夜无眠。第二天我就向领导报告,打算将书名改为《妈妈去哪儿了?》,争取11月底推出——留给我的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是的,这在外人看来也许是投机取巧,但为了新书能够好卖,我豁出去了,谁叫我选择了编辑这么一个在理想主义光环笼罩之下的苦*的行当呢。
冲动是魔鬼,再加上我这如哈姆雷特般犹疑不决的性格,我很快说服了另外一个自己,静下心来,好好做书吧,别去想什么《爸爸去哪儿》了。那是昙花,不是你追求的东西。你是有梦的人,这是你独立策划的第一本书,你不能就这么马马虎虎地让它流于浅薄和平庸。《孤独的梦中人》,当这个书名在若干个备选方案中杀出重围的时候,我恍惚看到了自己。
就在《妈妈去哪儿了?》在我心中盘桓不去的那几天,我完成了初校。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样书(已经是第十二次印刷的版本了)比电子稿(显然是初版)多出一章后记,译者没译,我也疏于检查,未能及时指出。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战战兢兢地向张老师坦承这一过失,并期望半个月内能收到译文。她在电话里告诉我的事实又一次把我击懵了——她正忙于处理老父亲的后事,九十高龄的他刚刚离他而去。我一时间愣住没开腔,就像当初得知她生病住院并经历手术的事实一样。我又一次想到了马西莫,这个在九岁的一天早上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的小男孩。
虚构和现实总是并辔而行,它们驮着的这个东西叫作人生。
张老师及时地交了稿。封面也在我的催*下迅速地完成,赶在2013年底下厂印刷。封面上的那个小男孩,并不像《偷影子的人》封面上的小伙伴一般长相甜美乖巧,而有着一脸的雀斑,让我想起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里的匹诺曹。可不是吗?这个撒谎的孩子,在自我欺骗中踽踽独行。这个马西莫。这个你我他。直到我们从梦中醒来,又开始做另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