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0 22: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0:33
从《我的古筝艺术生涯》中了解到高自成先生少年时期习筝学艺的坎坷经历,八岁时承本家叔父学唱山东琴书,13岁师从郓城地区著名艺人张为沼学弹筝。早先民间乐器的传授方式大多为师傅(艺人)言传身教,口对口,手把手,一字字背唱,一句句弹记下来。少年时期的高自成家境贫寒,郓城地处穷山恶水,百姓生活苦不堪方,弹筝拉琴学唱根本谈不到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工作,只是以此作为卖艺讨饭的谋生手段。仅有十几岁年龄的高自成从小就挑起生活的重担,繁重的体力劳动时常伴随着饥饿的折磨,但他喜筝、爱筝,弹筝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一天下来,拖着疲惫的身子,硬是赶几十里路去师傅家学筝,学到深夜两三点钟才罢休,白天边劳动边痛主筝曲,念着工尺谱,常常是锄掉了庄稼苗,喂牲口却把料倒进在水缸里,去井上打水,起到井上才发现手里提的不是水桶,而是个筐子。
高先生谦虚实诚的求知*,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很快学会了当地的琴书曲牌筝曲,也使得他在学筝的路途中得益于更多的人。其中较为有名的有民间艺人张为台、黄怀德老师,从中吸取他们的特色长处,张为台老师富有特色的颤音,黄怀德老师干净、洪亮、富有气势的的演奏都深深地印入他的心底。在与张念胜、黎连俊老师学筝的过程中,从他们只言片语中了解到山东筝流派的历史传人黎邦荣先生的右手大指小关节很继活的弹奏技巧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以后高先生大拇指快速劈托的技法创造打下了伏笔。特别 提到的是山东古筝名家王殿玉老师,他是个盲人,但见多识广,热心民乐事业,他把民间自弹自乐的民俗娱乐形式引入救济民众的义演,造福社会,扶持教育的正道上。这一时期的高自成跟随王老师曾赴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演出,靠老师的指教,个人的勤奋,高自成筝弹奏技艺实践经验在点点滴滴的辛勤劳作中汇集了起来,使得他不单在演奏艺术上日渐成熟,在思想、精神和艺术境蚧右也得到了升华,也为他面向社会,面向民众的从艺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5年高自成在一偶然机会里参军入伍到总政文工团,这一时期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从事演出创作活动。赴中南海怀仁堂,上天安门城楼为*首长一次次的演出,受到周总理及外宾的赞赏鼓励,使他的演奏技艺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他还参与了*音乐艺术学院的筝专业教学工作,这使高先生第一次将自己的技艺传授于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并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山东筝曲的整理和改编工作。这一时期他收集整理、创编的有代表性的筝曲《高山流水》、《风翔歌》、《天下同变奏》。这是高先生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闪光点,从艺术实践—演奏—教学—编创中走上了新的艺术道路,50年代的筝界就出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