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列昂惕夫的反论观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3:1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53
举例说明列昂惕夫的反论观点。
答: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由于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著作有《投入-产出经济学》、《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等。
里昂惕夫对赫-俄原理确信无疑,按照这个理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要较多使用国内比较稀缺的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基于以上的认识,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其目的是对赫-俄原理进行验证。他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力两种,对200种商品进行分析,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出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中所含的资本和劳动的密集程度。具体可以见下表:
1947年
1951年
出口
进口替代
出口
进口替代
资本(美元)
2 550 780
3 091 339
2 256 800
2 303 400
劳动(人年)
182.313
170.004
173.91
167.81
人平均年资本量
13 991
18 184
12 977
13 726
从上表可以看出,1947年平均每人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量与出口商品的资本量相比18184∶13991=1.30,即高出30%,而1951年的比率为1.06,即高出6%。尽管这两年的比率的具体数字不同,但结论基本相同,即这两个比率都说明美国出口商品与进口替代商品相比,前者更为劳动密集型,据此显然可以认为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替代商品更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这个验证结论正好与赫-俄原理相反。正如里昂惕夫的结论所说:“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论后,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因而将这个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并掀起了一个验证和探讨里昂惕夫之谜的热潮。一些经济学家仿效里昂惕夫的做法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进行验证发现,一些国家也存在着这个“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53
答: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由于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著作有《投入-产出经济学》、《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等。
里昂惕夫对赫-俄原理确信无疑,按照这个理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要较多使用国内比较稀缺的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基于以上的认识,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其目的是对赫-俄原理进行验证。他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力两种,对200种商品进行分析,计算出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从而得出美国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中所含的资本和劳动的密集程度。具体可以见下表:
1947年1951年
出口进口替代出口进口替代
资本(美元)2 550 7803 091 3392 256 8002 303 400
劳动(人年)182.313170.004173.91167.81
人平均年资本量13 99118 18412 97713 726
从上表可以看出,1947年平均每人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量与出口商品的资本量相比18184∶13991=1.30,即高出30%,而1951年的比率为1.06,即高出6%。尽管这两年的比率的具体数字不同,但结论基本相同,即这两个比率都说明美国出口商品与进口替代商品相比,前者更为劳动密集型,据此显然可以认为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替代商品更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这个验证结论正好与赫-俄原理相反。正如里昂惕夫的结论所说:“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论后,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因而将这个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并掀起了一个验证和探讨里昂惕夫之谜的热潮。一些经济学家仿效里昂惕夫的做法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进行验证发现,一些国家也存在着这个“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54
1953年里昂惕夫在费城的美国哲学协会上宣读了题为《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的重新检验》的论文。论文根据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材料,归纳为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定了“投入-产出表”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其中的一个结论性统计表为:
在表中,美国出口品所需的资本比进口替代品约少16%,出口品所需劳动比进口替代品约多7~8%。对此,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平均每百万美元的出口与国内生产等量的进口替代品相比较,在出口中包含较少的资本和略多的劳动,故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为基础。即美国进行对外贸易目的在于节约其资本而处理过剩的劳动。他指出,过去广泛流行的美国经济的特征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是资本相对有余而劳动相对短缺的看法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里昂惕夫的这个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完全相反。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一国必然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丰饶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一时轰动西方学术界,称之为“要素稀少性定理中的里昂惕夫反论”。
后来,里昂惕夫根据1951年的材料,对1947年的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和修正,在1956年提出了第二个研究报告,题为《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仍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所占有的资本高于美国出口品约6%,如把投入-产出系数中的资本替代也考虑在内,则高出17.57%。里昂惕夫反论依然成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54
晕阿,李源班上的,同病相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55
我来回答吧,交个白纸,叫李源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