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5 13: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5:35
M1917式勃朗宁重机*!
M1917式勃朗宁重机*是一种水冷式重机*,由美国著名的*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M1917式勃朗宁重机*口径.30-06(7.62mm),发射7.62×63mm弹药,*管外套有容量3.3L水的套筒,用于冷却*管。M1917式机*曾在比利时、波兰等国家仿制。中国的汉阳兵工厂于*10年(1921年)仿造成功,称为卅节式重机*。
武器性能
中文名:M1917式勃朗宁重机*
国家:美国
类别:机*
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
*管长:607毫米
研制过程
1900年,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成功采用*管短后坐式原理的重机*,并获得专利权,那时美*方对勃朗宁设计的机*不感兴趣。
1910年,勃朗宁在美国犹他州奥格登堡制造了他设计的水冷式重机*样*,在1900年设计的机*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不同点是增加了一个缓冲器扳机机构,但未受到军方的关注。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购买了M1915绍沙机*,该*在射击过程中容易卡壳,动作可靠性很差,在士兵中口碑很糟糕,被贬为世界上最差的自动武器。
1917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在国内寻求一种作用可靠的机*。美国战争部的一个委员会在对勃朗宁设计的机*进行试验时,2万发*弹发射顺利通过,但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例外,勃朗宁在第二型机*上采用了加长弹链,并进行48分12秒的连续射击,出色的表现使抱怨者闭上了嘴巴。
美国国防部对该*表示满意,勃朗宁设计的重机*被选中作为制式武器,定型命名为M1917式.30-06勃朗宁重机*。1917年M1917式勃朗宁重机*获得了1万挺机*的定单,投入生产。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总共生产了56608挺M1917式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M1917式勃朗宁重机*继续改进发展。按照军方要求,针对一些不足进行改进,托底板易裂,以环箍加固;采用新的弹链输送杆和改进的机匣盖固定销。
1936年,M1917式机*的改进型M1917A1式重机*列为美军制式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商向军方提供了近5.4万挺M1917A1式机*。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在还在使用。二战期间,M1917式机*比较笨重,机动性、勤务性差,难以与德军的MG34与MG42通用机*抗衡。M1917式机*曾在比利时、波兰等国家仿制。中国的汉阳兵工厂于*10年(1921年)仿造成功,称为卅节式重机*。
结构特点
M1917式勃朗宁重机*口径.30-06(7.62mm),发射7.62×63mm弹药,*管采用水冷却方式,*管外套有容量3.3L水的套筒,用于冷却*管。采用*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
机匣呈长方体结构,内装自动机构组件。整个机构比较复杂。勃朗宁机*持续火力强,动作可靠,但比较笨重。
*弹击发后,火药气体作用于弹壳底部,推动*机和*管一同后坐8mm。*机和*管只共同后坐一小段行程,机匣中的两个开锁斜面同时下压闭锁卡铁两侧的销轴,迫使闭锁卡铁滑出*机下部的闭锁槽,于是*机开锁,脱离*管节套,单独后坐。
开锁后,*管和节套在后坐中猛击旋转式加速杆,加速杆上端撞击*机下面的突出部,在加速*机后坐的同时,减慢*管后坐速度。*管节套在惯性作用下向后运动,一方面压缩*管复进簧,一方面迫使加速机构后转,促动*机加快后坐速度,继续压缩复进簧。
后坐过程中,*机上方的取弹器从弹带中抽出一发*弹,其前端的T形抽壳钩则从弹膛内抽出发射过的弹壳。*机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缩,推动*机复进,抛壳挺撞击弹壳,使之向下方抛出。*机继续复进,闭锁铁撞起落架座而上升,于是*机和*管节套又结合在一起。
完成推弹入膛、*机与*管的闭锁动作,在*机与*管共同复进过程中,扣扳机,则击针被释放,击针簧立即使击针前进,而击发下一发*弹底火,完成一个自动循环过程。
该*采用弹带供弹,利用*机后坐能量带动拨弹机构运动。该**管可在节套中拧进或拧出,以调整弹底间隙。该*还配有三脚架。瞄准装置该*准星为片状,可做横向调整;表尺为立框式,可修正风偏。由于M1917式勃朗宁重机*采用水冷结构,因而在高寒及无水地区不便使用。
基本规格—M1917式
*架重:30.5千克
弹药:0.30英寸M1式重尖弹和M2式尖弹
供弹具:250发弹带
初速:854米/秒
最大射程:3154米/5029米
理论射速:450~600发/分
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
瞄准基线长:680mm
基本规格—M1917A1式
*身长:980mm
*管长:610mm
*身重:15.2kg
*架重:24.1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