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济南油旋为什么能从清道光年间传承发扬到现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5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5:41

济南油旋能够传承至今不衰有两大原因:一是经几代人不断改良,口味十分符合济南人。二是经过社会各界,尤其是鲁菜从业者的努力,把这一传统小吃坚守了下来。尤其是经过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推崇,油旋被济南人所广泛接受,知名度也有了极大提高。

油旋的来源并非济南本土,是清道光年间从南方传来。品味本来是甜香的,加了糖。而这并不符合济南人的口味。

于是油旋的从业者进行改良,把“甜香”改成“咸香”,咸香则是鲁菜最大特点之一。同时,油旋做法上也进行了改良,为解决当年人们肚里油水太少的问题,油旋的油水较大,比较香脆,吃起来如同点心。其后,油旋又数次改良,在用油、用面、用火上都进行了标准化,一个面团是一两,做好的油旋要能拎着一圈圈拉成线,每个油旋都要在固定火候下用手按出菊花旋涡出来??

讲到这里,还要讲段小故事:有人解释为什么叫“油旋”时,称是因为按出来的菊花如同旋涡,所以得名。这样的解释挺符合现代人的习惯,也易于理解。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以聚丰德为主的鲁菜大馆子写出来的招牌上,“旋”字的左边还有“饣”部旁,写作“饣旋”。当电脑汉字输入法面世后,这个字根本没法输入,所以人们多用“旋”字了。而且查找常用字典,“饣旋”字并没有收录。也许“饣旋”字是鲁菜从业者生造的字吧,就像陕西面里的那个biang biang面。

油旋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淡出济南人的视野。原因是几大鲁菜馆子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本来有这门手艺的厨师就少,而学手艺的人不愿意从事这个利润率低,制作过程繁琐的小吃。之前的油旋厨师始终都是在几个鲁菜名馆里从业,油旋的做法并不为民间所熟知,市民也多没有品尝过,在很多人眼里,小小的油旋只是一个鲁菜小点心,不如馒头、米饭来的实在。当然,知名度也没有现在这么大。

以下内容是本文作者2002年前后与济南油旋唯一正宗传人苏将林的往事:

就在油旋快被济南人遗忘的时候。上世纪末,聚丰德饭店把油旋最后传承人、已退休回家的苏将林请回去,就在饭店后院里,一间小屋一块案板一个小炉,苏将林夫妻俩打制油旋,而前面聚丰德饭店的外卖窗口下,有一个牌子上写着“苏将林油旋”。

当时苏将林老两口都60余岁了,因为体力达不到,每天打制的油旋数量有限。苏将林的老师叫耿长银,“当年我跟着老师学手艺,光是烧火看炉子就3年,现在的年轻人谁能吃得了这个苦,因此没有人干了。我教的几个学生都半路放弃了??”苏将林的耳朵有些背,说话的时候要扯着嗓子。

老人对手艺没有半点儿马虎,其中最棒的一个手艺叫“打点”,就是一边擀制油旋,一边用手里的擀面棍在案板上敲击,擀面棍的两头发出“哒哒哒”的响声。苏将林使用的枣木案板上,打点出来的小凹坑非常多。“在过去,卖油旋的从来不叫卖,就这样打点。早晨时声音可以传很远,想吃的人家就知道油旋要出锅了。因为油旋要趁热吃,凉了发硬就不好吃了??”当年,苏将林这样说。估计现在的油旋从业者应该没有人再会“打点”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很多经营者销售的油旋不好吃,除了手艺上的差距外,盛油旋的袋子也大有问题。那就是如果用塑料袋盛,简单倒是简单了,但热气会很快把油旋的脆劲湿透,使口味大减。苏将林说,正宗的盛油旋袋子是用麻纸的,吸热保温,又不会产生水汽??

油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做过很多改良,比如有鸡蛋油旋,并且在香脆上更讲究。“很多人做的油旋不正宗,太硬了,扔到十二马路上能把地砸个坑。”苏将林说自己作的油旋香脆可口,即使凉了也不会硬得咬不动。

在此后的几年里,苏将林离开聚丰德饭店,在泉城路卫巷附近支了一个摊子卖油旋。后来泉城路卫巷改造,老人一度赋闲在家,又在改造前的县西巷支过摊子??据说现在老人的外孙已接过爷爷手艺,在济南经营苏将林油旋。

在油旋发展最难的那几年里,济南的手艺传承者们一直坚守着。这里面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有极大贡献。因为季老年轻求学时,曾在老济南吃过油旋。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季老学生从济南去北京看望老人时,都要从“张氏油旋”那里买上油旋给这位国学大师捎去。后来,一直对油旋情有独钟季老就为张氏油旋提词:油旋张,软酥香。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油旋被更多的市民所熟知。

近年来,随着鲁菜不断改良发展,传统口味也越来越吸引怀旧的市民。吃油旋、喝甜沫就成了早餐的标配。

香脆可口,油而不腻,价格便宜,这是油旋最大的特点。当然,最后还要叮嘱大家一句的是:要趁热吃,凉了口感会打折扣。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5:41

济南油旋能够传承至今不衰有两大原因:一是经几代人不断改良,口味十分符合济南人。二是经过社会各界,尤其是鲁菜从业者的努力,把这一传统小吃坚守了下来。尤其是经过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推崇,油旋被济南人所广泛接受,知名度也有了极大提高。

油旋的来源并非济南本土,是清道光年间从南方传来。品味本来是甜香的,加了糖。而这并不符合济南人的口味。

于是油旋的从业者进行改良,把“甜香”改成“咸香”,咸香则是鲁菜最大特点之一。同时,油旋做法上也进行了改良,为解决当年人们肚里油水太少的问题,油旋的油水较大,比较香脆,吃起来如同点心。其后,油旋又数次改良,在用油、用面、用火上都进行了标准化,一个面团是一两,做好的油旋要能拎着一圈圈拉成线,每个油旋都要在固定火候下用手按出菊花旋涡出来??

讲到这里,还要讲段小故事:有人解释为什么叫“油旋”时,称是因为按出来的菊花如同旋涡,所以得名。这样的解释挺符合现代人的习惯,也易于理解。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以聚丰德为主的鲁菜大馆子写出来的招牌上,“旋”字的左边还有“饣”部旁,写作“饣旋”。当电脑汉字输入法面世后,这个字根本没法输入,所以人们多用“旋”字了。而且查找常用字典,“饣旋”字并没有收录。也许“饣旋”字是鲁菜从业者生造的字吧,就像陕西面里的那个biang biang面。

油旋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淡出济南人的视野。原因是几大鲁菜馆子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本来有这门手艺的厨师就少,而学手艺的人不愿意从事这个利润率低,制作过程繁琐的小吃。之前的油旋厨师始终都是在几个鲁菜名馆里从业,油旋的做法并不为民间所熟知,市民也多没有品尝过,在很多人眼里,小小的油旋只是一个鲁菜小点心,不如馒头、米饭来的实在。当然,知名度也没有现在这么大。

以下内容是本文作者2002年前后与济南油旋唯一正宗传人苏将林的往事:

就在油旋快被济南人遗忘的时候。上世纪末,聚丰德饭店把油旋最后传承人、已退休回家的苏将林请回去,就在饭店后院里,一间小屋一块案板一个小炉,苏将林夫妻俩打制油旋,而前面聚丰德饭店的外卖窗口下,有一个牌子上写着“苏将林油旋”。

当时苏将林老两口都60余岁了,因为体力达不到,每天打制的油旋数量有限。苏将林的老师叫耿长银,“当年我跟着老师学手艺,光是烧火看炉子就3年,现在的年轻人谁能吃得了这个苦,因此没有人干了。我教的几个学生都半路放弃了??”苏将林的耳朵有些背,说话的时候要扯着嗓子。

老人对手艺没有半点儿马虎,其中最棒的一个手艺叫“打点”,就是一边擀制油旋,一边用手里的擀面棍在案板上敲击,擀面棍的两头发出“哒哒哒”的响声。苏将林使用的枣木案板上,打点出来的小凹坑非常多。“在过去,卖油旋的从来不叫卖,就这样打点。早晨时声音可以传很远,想吃的人家就知道油旋要出锅了。因为油旋要趁热吃,凉了发硬就不好吃了??”当年,苏将林这样说。估计现在的油旋从业者应该没有人再会“打点”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很多经营者销售的油旋不好吃,除了手艺上的差距外,盛油旋的袋子也大有问题。那就是如果用塑料袋盛,简单倒是简单了,但热气会很快把油旋的脆劲湿透,使口味大减。苏将林说,正宗的盛油旋袋子是用麻纸的,吸热保温,又不会产生水汽??

油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做过很多改良,比如有鸡蛋油旋,并且在香脆上更讲究。“很多人做的油旋不正宗,太硬了,扔到十二马路上能把地砸个坑。”苏将林说自己作的油旋香脆可口,即使凉了也不会硬得咬不动。

在此后的几年里,苏将林离开聚丰德饭店,在泉城路卫巷附近支了一个摊子卖油旋。后来泉城路卫巷改造,老人一度赋闲在家,又在改造前的县西巷支过摊子??据说现在老人的外孙已接过爷爷手艺,在济南经营苏将林油旋。

在油旋发展最难的那几年里,济南的手艺传承者们一直坚守着。这里面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有极大贡献。因为季老年轻求学时,曾在老济南吃过油旋。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季老学生从济南去北京看望老人时,都要从“张氏油旋”那里买上油旋给这位国学大师捎去。后来,一直对油旋情有独钟季老就为张氏油旋提词:油旋张,软酥香。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油旋被更多的市民所熟知。

近年来,随着鲁菜不断改良发展,传统口味也越来越吸引怀旧的市民。吃油旋、喝甜沫就成了早餐的标配。

香脆可口,油而不腻,价格便宜,这是油旋最大的特点。当然,最后还要叮嘱大家一句的是:要趁热吃,凉了口感会打折扣。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5:41

济南油旋能够传承至今不衰有两大原因:一是经几代人不断改良,口味十分符合济南人。二是经过社会各界,尤其是鲁菜从业者的努力,把这一传统小吃坚守了下来。尤其是经过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推崇,油旋被济南人所广泛接受,知名度也有了极大提高。

油旋的来源并非济南本土,是清道光年间从南方传来。品味本来是甜香的,加了糖。而这并不符合济南人的口味。

于是油旋的从业者进行改良,把“甜香”改成“咸香”,咸香则是鲁菜最大特点之一。同时,油旋做法上也进行了改良,为解决当年人们肚里油水太少的问题,油旋的油水较大,比较香脆,吃起来如同点心。其后,油旋又数次改良,在用油、用面、用火上都进行了标准化,一个面团是一两,做好的油旋要能拎着一圈圈拉成线,每个油旋都要在固定火候下用手按出菊花旋涡出来??

讲到这里,还要讲段小故事:有人解释为什么叫“油旋”时,称是因为按出来的菊花如同旋涡,所以得名。这样的解释挺符合现代人的习惯,也易于理解。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以聚丰德为主的鲁菜大馆子写出来的招牌上,“旋”字的左边还有“饣”部旁,写作“饣旋”。当电脑汉字输入法面世后,这个字根本没法输入,所以人们多用“旋”字了。而且查找常用字典,“饣旋”字并没有收录。也许“饣旋”字是鲁菜从业者生造的字吧,就像陕西面里的那个biang biang面。

油旋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淡出济南人的视野。原因是几大鲁菜馆子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本来有这门手艺的厨师就少,而学手艺的人不愿意从事这个利润率低,制作过程繁琐的小吃。之前的油旋厨师始终都是在几个鲁菜名馆里从业,油旋的做法并不为民间所熟知,市民也多没有品尝过,在很多人眼里,小小的油旋只是一个鲁菜小点心,不如馒头、米饭来的实在。当然,知名度也没有现在这么大。

以下内容是本文作者2002年前后与济南油旋唯一正宗传人苏将林的往事:

就在油旋快被济南人遗忘的时候。上世纪末,聚丰德饭店把油旋最后传承人、已退休回家的苏将林请回去,就在饭店后院里,一间小屋一块案板一个小炉,苏将林夫妻俩打制油旋,而前面聚丰德饭店的外卖窗口下,有一个牌子上写着“苏将林油旋”。

当时苏将林老两口都60余岁了,因为体力达不到,每天打制的油旋数量有限。苏将林的老师叫耿长银,“当年我跟着老师学手艺,光是烧火看炉子就3年,现在的年轻人谁能吃得了这个苦,因此没有人干了。我教的几个学生都半路放弃了??”苏将林的耳朵有些背,说话的时候要扯着嗓子。

老人对手艺没有半点儿马虎,其中最棒的一个手艺叫“打点”,就是一边擀制油旋,一边用手里的擀面棍在案板上敲击,擀面棍的两头发出“哒哒哒”的响声。苏将林使用的枣木案板上,打点出来的小凹坑非常多。“在过去,卖油旋的从来不叫卖,就这样打点。早晨时声音可以传很远,想吃的人家就知道油旋要出锅了。因为油旋要趁热吃,凉了发硬就不好吃了??”当年,苏将林这样说。估计现在的油旋从业者应该没有人再会“打点”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很多经营者销售的油旋不好吃,除了手艺上的差距外,盛油旋的袋子也大有问题。那就是如果用塑料袋盛,简单倒是简单了,但热气会很快把油旋的脆劲湿透,使口味大减。苏将林说,正宗的盛油旋袋子是用麻纸的,吸热保温,又不会产生水汽??

油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做过很多改良,比如有鸡蛋油旋,并且在香脆上更讲究。“很多人做的油旋不正宗,太硬了,扔到十二马路上能把地砸个坑。”苏将林说自己作的油旋香脆可口,即使凉了也不会硬得咬不动。

在此后的几年里,苏将林离开聚丰德饭店,在泉城路卫巷附近支了一个摊子卖油旋。后来泉城路卫巷改造,老人一度赋闲在家,又在改造前的县西巷支过摊子??据说现在老人的外孙已接过爷爷手艺,在济南经营苏将林油旋。

在油旋发展最难的那几年里,济南的手艺传承者们一直坚守着。这里面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有极大贡献。因为季老年轻求学时,曾在老济南吃过油旋。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季老学生从济南去北京看望老人时,都要从“张氏油旋”那里买上油旋给这位国学大师捎去。后来,一直对油旋情有独钟季老就为张氏油旋提词:油旋张,软酥香。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油旋被更多的市民所熟知。

近年来,随着鲁菜不断改良发展,传统口味也越来越吸引怀旧的市民。吃油旋、喝甜沫就成了早餐的标配。

香脆可口,油而不腻,价格便宜,这是油旋最大的特点。当然,最后还要叮嘱大家一句的是:要趁热吃,凉了口感会打折扣。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5:41

济南油旋能够传承至今不衰有两大原因:一是经几代人不断改良,口味十分符合济南人。二是经过社会各界,尤其是鲁菜从业者的努力,把这一传统小吃坚守了下来。尤其是经过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推崇,油旋被济南人所广泛接受,知名度也有了极大提高。

油旋的来源并非济南本土,是清道光年间从南方传来。品味本来是甜香的,加了糖。而这并不符合济南人的口味。

于是油旋的从业者进行改良,把“甜香”改成“咸香”,咸香则是鲁菜最大特点之一。同时,油旋做法上也进行了改良,为解决当年人们肚里油水太少的问题,油旋的油水较大,比较香脆,吃起来如同点心。其后,油旋又数次改良,在用油、用面、用火上都进行了标准化,一个面团是一两,做好的油旋要能拎着一圈圈拉成线,每个油旋都要在固定火候下用手按出菊花旋涡出来??

讲到这里,还要讲段小故事:有人解释为什么叫“油旋”时,称是因为按出来的菊花如同旋涡,所以得名。这样的解释挺符合现代人的习惯,也易于理解。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以聚丰德为主的鲁菜大馆子写出来的招牌上,“旋”字的左边还有“饣”部旁,写作“饣旋”。当电脑汉字输入法面世后,这个字根本没法输入,所以人们多用“旋”字了。而且查找常用字典,“饣旋”字并没有收录。也许“饣旋”字是鲁菜从业者生造的字吧,就像陕西面里的那个biang biang面。

油旋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淡出济南人的视野。原因是几大鲁菜馆子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本来有这门手艺的厨师就少,而学手艺的人不愿意从事这个利润率低,制作过程繁琐的小吃。之前的油旋厨师始终都是在几个鲁菜名馆里从业,油旋的做法并不为民间所熟知,市民也多没有品尝过,在很多人眼里,小小的油旋只是一个鲁菜小点心,不如馒头、米饭来的实在。当然,知名度也没有现在这么大。

以下内容是本文作者2002年前后与济南油旋唯一正宗传人苏将林的往事:

就在油旋快被济南人遗忘的时候。上世纪末,聚丰德饭店把油旋最后传承人、已退休回家的苏将林请回去,就在饭店后院里,一间小屋一块案板一个小炉,苏将林夫妻俩打制油旋,而前面聚丰德饭店的外卖窗口下,有一个牌子上写着“苏将林油旋”。

当时苏将林老两口都60余岁了,因为体力达不到,每天打制的油旋数量有限。苏将林的老师叫耿长银,“当年我跟着老师学手艺,光是烧火看炉子就3年,现在的年轻人谁能吃得了这个苦,因此没有人干了。我教的几个学生都半路放弃了??”苏将林的耳朵有些背,说话的时候要扯着嗓子。

老人对手艺没有半点儿马虎,其中最棒的一个手艺叫“打点”,就是一边擀制油旋,一边用手里的擀面棍在案板上敲击,擀面棍的两头发出“哒哒哒”的响声。苏将林使用的枣木案板上,打点出来的小凹坑非常多。“在过去,卖油旋的从来不叫卖,就这样打点。早晨时声音可以传很远,想吃的人家就知道油旋要出锅了。因为油旋要趁热吃,凉了发硬就不好吃了??”当年,苏将林这样说。估计现在的油旋从业者应该没有人再会“打点”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很多经营者销售的油旋不好吃,除了手艺上的差距外,盛油旋的袋子也大有问题。那就是如果用塑料袋盛,简单倒是简单了,但热气会很快把油旋的脆劲湿透,使口味大减。苏将林说,正宗的盛油旋袋子是用麻纸的,吸热保温,又不会产生水汽??

油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做过很多改良,比如有鸡蛋油旋,并且在香脆上更讲究。“很多人做的油旋不正宗,太硬了,扔到十二马路上能把地砸个坑。”苏将林说自己作的油旋香脆可口,即使凉了也不会硬得咬不动。

在此后的几年里,苏将林离开聚丰德饭店,在泉城路卫巷附近支了一个摊子卖油旋。后来泉城路卫巷改造,老人一度赋闲在家,又在改造前的县西巷支过摊子??据说现在老人的外孙已接过爷爷手艺,在济南经营苏将林油旋。

在油旋发展最难的那几年里,济南的手艺传承者们一直坚守着。这里面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有极大贡献。因为季老年轻求学时,曾在老济南吃过油旋。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季老学生从济南去北京看望老人时,都要从“张氏油旋”那里买上油旋给这位国学大师捎去。后来,一直对油旋情有独钟季老就为张氏油旋提词:油旋张,软酥香。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油旋被更多的市民所熟知。

近年来,随着鲁菜不断改良发展,传统口味也越来越吸引怀旧的市民。吃油旋、喝甜沫就成了早餐的标配。

香脆可口,油而不腻,价格便宜,这是油旋最大的特点。当然,最后还要叮嘱大家一句的是:要趁热吃,凉了口感会打折扣。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5:41

济南油旋能够传承至今不衰有两大原因:一是经几代人不断改良,口味十分符合济南人。二是经过社会各界,尤其是鲁菜从业者的努力,把这一传统小吃坚守了下来。尤其是经过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推崇,油旋被济南人所广泛接受,知名度也有了极大提高。

油旋的来源并非济南本土,是清道光年间从南方传来。品味本来是甜香的,加了糖。而这并不符合济南人的口味。

于是油旋的从业者进行改良,把“甜香”改成“咸香”,咸香则是鲁菜最大特点之一。同时,油旋做法上也进行了改良,为解决当年人们肚里油水太少的问题,油旋的油水较大,比较香脆,吃起来如同点心。其后,油旋又数次改良,在用油、用面、用火上都进行了标准化,一个面团是一两,做好的油旋要能拎着一圈圈拉成线,每个油旋都要在固定火候下用手按出菊花旋涡出来??

讲到这里,还要讲段小故事:有人解释为什么叫“油旋”时,称是因为按出来的菊花如同旋涡,所以得名。这样的解释挺符合现代人的习惯,也易于理解。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以聚丰德为主的鲁菜大馆子写出来的招牌上,“旋”字的左边还有“饣”部旁,写作“饣旋”。当电脑汉字输入法面世后,这个字根本没法输入,所以人们多用“旋”字了。而且查找常用字典,“饣旋”字并没有收录。也许“饣旋”字是鲁菜从业者生造的字吧,就像陕西面里的那个biang biang面。

油旋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淡出济南人的视野。原因是几大鲁菜馆子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本来有这门手艺的厨师就少,而学手艺的人不愿意从事这个利润率低,制作过程繁琐的小吃。之前的油旋厨师始终都是在几个鲁菜名馆里从业,油旋的做法并不为民间所熟知,市民也多没有品尝过,在很多人眼里,小小的油旋只是一个鲁菜小点心,不如馒头、米饭来的实在。当然,知名度也没有现在这么大。

以下内容是本文作者2002年前后与济南油旋唯一正宗传人苏将林的往事:

就在油旋快被济南人遗忘的时候。上世纪末,聚丰德饭店把油旋最后传承人、已退休回家的苏将林请回去,就在饭店后院里,一间小屋一块案板一个小炉,苏将林夫妻俩打制油旋,而前面聚丰德饭店的外卖窗口下,有一个牌子上写着“苏将林油旋”。

当时苏将林老两口都60余岁了,因为体力达不到,每天打制的油旋数量有限。苏将林的老师叫耿长银,“当年我跟着老师学手艺,光是烧火看炉子就3年,现在的年轻人谁能吃得了这个苦,因此没有人干了。我教的几个学生都半路放弃了??”苏将林的耳朵有些背,说话的时候要扯着嗓子。

老人对手艺没有半点儿马虎,其中最棒的一个手艺叫“打点”,就是一边擀制油旋,一边用手里的擀面棍在案板上敲击,擀面棍的两头发出“哒哒哒”的响声。苏将林使用的枣木案板上,打点出来的小凹坑非常多。“在过去,卖油旋的从来不叫卖,就这样打点。早晨时声音可以传很远,想吃的人家就知道油旋要出锅了。因为油旋要趁热吃,凉了发硬就不好吃了??”当年,苏将林这样说。估计现在的油旋从业者应该没有人再会“打点”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的很多经营者销售的油旋不好吃,除了手艺上的差距外,盛油旋的袋子也大有问题。那就是如果用塑料袋盛,简单倒是简单了,但热气会很快把油旋的脆劲湿透,使口味大减。苏将林说,正宗的盛油旋袋子是用麻纸的,吸热保温,又不会产生水汽??

油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做过很多改良,比如有鸡蛋油旋,并且在香脆上更讲究。“很多人做的油旋不正宗,太硬了,扔到十二马路上能把地砸个坑。”苏将林说自己作的油旋香脆可口,即使凉了也不会硬得咬不动。

在此后的几年里,苏将林离开聚丰德饭店,在泉城路卫巷附近支了一个摊子卖油旋。后来泉城路卫巷改造,老人一度赋闲在家,又在改造前的县西巷支过摊子??据说现在老人的外孙已接过爷爷手艺,在济南经营苏将林油旋。

在油旋发展最难的那几年里,济南的手艺传承者们一直坚守着。这里面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有极大贡献。因为季老年轻求学时,曾在老济南吃过油旋。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季老学生从济南去北京看望老人时,都要从“张氏油旋”那里买上油旋给这位国学大师捎去。后来,一直对油旋情有独钟季老就为张氏油旋提词:油旋张,软酥香。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油旋被更多的市民所熟知。

近年来,随着鲁菜不断改良发展,传统口味也越来越吸引怀旧的市民。吃油旋、喝甜沫就成了早餐的标配。

香脆可口,油而不腻,价格便宜,这是油旋最大的特点。当然,最后还要叮嘱大家一句的是:要趁热吃,凉了口感会打折扣。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结核病是什么样的疾病? 曹丕17岁得了肺痨,明知自己命不长久,还要强争王位,是不是很自私呢?_百... 古代小说常出现的病名 急求一篇"生活小窍门"(500字)的作文 至今最有什么小妙招 健康的戒烟方法 笔记本电池锁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黑龙江债权转让合同纠纷该怎样取证 安徽债权转让合同纠纷应该怎么样取证 房产官司律师费多少 济南油旋为什么能从清道光年间传承发扬到现在? 在苦难中寻找幸福的事例,急,好心人帮帮我啊 在苦难中寻找幸福的事例,急,好心人帮帮我啊 陪你到世界终结的结局是什么 陪你到世界终结的结局是什么 《三年K班》人物介绍 《三年K班》人物介绍 刘汉宏的生平 《陪你到世界终结》柳溪川结局是什么? 用比喻论证和先破后立写有钱就有幸福的作文? 男主叫钟季柏女主叫云萱的小说或类似的小说 唐太傅黄晟是什么朝代的 葡萄树剪枝在什么时候最好 违纪案件剖析材料(多篇范文) 刘汉宏是唐末乱世奇人,为何他的一生都在砍人? 橙光游戏学长与我攻略 葡萄的修剪方法和时间 姓钟的怎么起名字 项羽手下中,因为一件事成为刘邦赦免甲级犯的悍将是谁? 《穿越火影之宇智波甲》最新txt全集下载 编辑和制作视频的软件有哪些?? 求一个可以录制视频和剪辑的软件 有什么软件能录视频并能修改的 求屋塔房王世子百度云盘 求 屋塔房王世子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链接,谢谢 求《屋塔房王世子》的全部OST 求屋塔房王世子的高清迅雷下载,种子最好 求屋塔房王世子20集mp4格式的视频打包!急急急~ 在那里可以下载到屋塔房王世子这部电视 屋塔房王世子17集 屋塔房王世子18集 屋塔房王世子17集18集高清迅雷下载 求屋塔房王世子凤凰天使高清版下载。不要种子,最好是115或者微盘,邮箱 su_9@qq.com 屋塔房王世子9集 屋塔房王世子第九集什么时候更新 屋塔房王世子9集下载 屋塔房王世子7集 屋塔房王世子电视剧7集在线播放 屋塔房王世子第7集下载 号码一旦做成微信公众号还能做回普通吗? 公众号中途换领域了可以做起来吗? 公司已经有一个公众号,现在还可以认证公众号?需要怎么做,最好有详细流程 个人公众号可以多人做吗 企业还应该继续做公众号吗? 去哪里可以做公众号 乌龙茶和普洱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