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文天祥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2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3:01

文天祥的故事
文 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 (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 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 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 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 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 (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 (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 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厓 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 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 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 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 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 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 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 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 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 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 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 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 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 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 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 “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 “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 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文天祥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看了《文天祥的故事》,让我熟悉了一位忠贞爱国的大英雄。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从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至祥兴元年(1278)期间,元军不断进攻南宋,文天祥曾不幸被俘。期间,元军多次劝其投降,企图利用他的声看来收服尚未收服的两淮、江南、闽广等地。但文天祥宁死不屈。后来,文天祥出逃后在宋积极率军抗元,直至兵败被俘。
在监狱中,元多次派多人,包括: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元朝丞相孛罗、被俘的宋恭帝赵显、以及文天祥的家人等前来劝降,都被他坚定回尽。在监狱中,英雄写下了众多不朽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二十年(1283),文天祥因宁死不屈,被处决。终年四十七岁。死后在他的身上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看完故事,我为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想想历史上多少人甘为亡国奴,多少背叛祖国的走狗,多少汉奸狗腿子,假如象文天祥一样,多一些对国家的忠心和坚强气概,多一些至仁至义的英雄品格。我们的国家也少一些磨难、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强大。
不要说“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每个历史时期都会需要这样的忠心爱国人士。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尽一个小学生的能力,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网友点评: 此文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布局安排合理新颖,有一定的创新性,注重了作文的整体结构。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简介】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 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 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 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 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译文注释】
译文一: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生涯;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译文二: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译文三:
遭遇苦难的原因是我精通经书而获官职所致,
使我在荒凉冷落的战场上度过了四个春秋。
山河破碎得像被风吹散的柳絮,
一生动荡如同被雨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惶恐,
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
译文四:
自己由于数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以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让忠心永垂史册!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 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 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作者简介】
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汉族,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抗元名将。著《文山全集》,名篇有 《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 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创作背景】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朝 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 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 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指南录》记 录的文天祥自注云:“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得强,持 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作此诗20天后,厓山海战以宋朝惨败而结束,赵昺跳海而死。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诗词鉴赏】
鉴赏一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 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 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 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 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鉴赏二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 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 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 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 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鉴赏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 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 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 现了他的哀恸。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 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 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 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 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零丁洋: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内伶仃岛和外伶仃岛之间。鸦片战争前,伶仃洋和伶仃岛曾被英美侵略者的鸦片贩子用趸船和快艇强占,成为对我国进行鸦片走私的跳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3:02

出生与成长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
庶民出身
文天祥于1236年6月6日(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富川。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没有当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盲棋高手 ��
文天祥十分爱好下象棋,而且棋艺极高。他曾撰写一本棋谱,记录了危险制胜奇绝之局共40篇。夏日家居时,文天祥爱一边游泳,一边以水面为棋盘,凭记忆与棋友下盲棋,这实在需要很强的记忆力。其他人不堪久浸水中,都逐渐离开,只有他愈浸愈乐,不知时间流逝。文天祥有四首七言绝句,描写四位棋友的高超棋艺,但这四人都不能战胜他。下棋是文天祥一生的爱好,即使在燕京监狱中也不例外,直到殉国前夕,狱卒收走了他的棋盘,才结束了这个游戏。
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曾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医药、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家教严谨
��文天祥有三个弟弟,大弟文璧、二弟霆孙、三弟文漳。文仪十分重视文天祥兄弟的教育,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他曾聘请乡中名儒曾凤教导他们,后来家道中落,文仪就亲自授课。他不但要求儿子们背诵课文,还经常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启迪智慧。父子常一起议论历代史事、国家大局、社会风尚、士林状况,嗟叹世道人心,痛斥官场*。文天祥就在读书和议事的过程中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格和丰厚的学问。
良师欧阳守道
欧阳守道是白鹭书院的山长(即校长),以德行、学问知名于州县。他从小孤贫,靠自己苦读成才,不到30岁,就成为乡郡儒宗。成名以后,仍保持赤子之心,宁可别人认为他迂腐可欺,也不改变自己的纯真;宁可自己贫无立锥之地,而不愿他人有一点饥寒之色。待人接物,和风细雨;救人急难,迅如雷电。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反对空谈、有益时用的学风使文天祥印象最深刻。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应该能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状元及第
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清醒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21岁。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
[编辑本段]宦海沉浮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但为了社稷人民,于是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扩充兵力、抗元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的朝政也一天比一天败坏。
甘于淡泊
景定元年(1260年),文天祥被委任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25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为什么呢?这是时势造成的。朝廷权奸当道,他的改革设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
瑞州良吏
景定四年(1263年),由于皇帝不听群言,重新起用奸佞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后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县,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兵蹂躏,城垣屋宇被毁,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触动权贵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荒淫无耻,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不堪。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掌管武器制造)、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解书史、经义)等职。有一次,贾似道托言有病,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过去的大臣那样,对贾似道*,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朕心」。结果得罪了贾似道,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咸淳六年(1270年)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咸淳九年(1273年),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了,惟有启程上任。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是他的家乡,为乡人办事,分外勤谨。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元军大举南侵,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编辑本段]兴师救亡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4岁的赵即位,是为宋恭帝。九月,元军20万人由元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投降。各地宋军将官在大兵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王朝兵败如山倒。� 赵即位后,元军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以死报国
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普遍支持他,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佑元年(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常州之役
10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2000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3000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元军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 ��元军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抗元。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朝廷乱作一团。
出使元营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无几。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元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但他没有料到对方手段险毒,一番唇*舌剑之后,竟被伯颜无理拘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元朝投降。
[编辑本段]九死一生
宋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疏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现在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叛贼,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大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元朝上下将官听了这话,都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元军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走动,元军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12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半信半疑,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骗到城外赶走。被自己人怀疑比受敌人侮辱更难受,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元军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 �(江苏省地图)经过两次大兵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朝廷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15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元军,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大队元军呼啸而至。他们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个元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幸好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元军急着躲雨,匆匆而过。后来才知道,这队元军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12人只剩下6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6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 (江苏省地图),但沿路不但元军出没,还有强盗抢劫,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敌人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浙江省地图)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德佑二年(1276年)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占据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宋室。
[编辑本段]苦战东南
德佑二年(1276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去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元军事行动的一大隐患。
**��
德佑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元军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惊惶失措,急忙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成为海上的**。
赣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军进*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土地。
兵败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元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他吞下二两脑子(即龙脑)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过伶仃洋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 (广东省地图)。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崖山决战
在元军的猛烈攻势下,南宋**逃到秀山(今广东东莞虎门的虎头山)。11岁的端宗惊悸成疾,在州(今广东湛江市)病逝。张世杰、陆秀夫立8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 (广东省地图)。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双方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蹈海殉难。
押送大都
厓山战役后,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宋朝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元朝*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大都。
[编辑本段]浩然正气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封官诱降�
�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祥。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难后,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家。他认为宋朝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宋朝「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3:03

庶民出身
文天祥于1236年6月6日(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富川。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没有当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盲棋高手 ��
文天祥十分爱好下象棋,而且棋艺极高。他曾撰写一本棋谱,记录了危险制胜奇绝之局共40篇。夏日家居时,文天祥爱一边游泳,一边以水面为棋盘,凭记忆与棋友下盲棋,这实在需要很强的记忆力。其他人不堪久浸水中,都逐渐离开,只有他愈浸愈乐,不知时间流逝。文天祥有四首七言绝句,描写四位棋友的高超棋艺,但这四人都不能战胜他。下棋是文天祥一生的爱好,即使在燕京监狱中也不例外,直到殉国前夕,狱卒收走了他的棋盘,才结束了这个游戏。
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曾做官。他嗜书如命,只要书本在手,就废寝忘食,经常一盏孤灯,通宵苦读。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细认蝇头小字。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对经史百家无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医药、占卜之书也广泛涉猎。他还有买书的嗜好,有时没有钱,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把书买下。文仪对劳苦的乡里充满了同情,有读书补世的志向,著有《宝藏》三十卷,《随意录》二十卷。文天祥文辞出众,父亲的教育实在居功至伟。
家教严谨
��文天祥有三个弟弟,大弟文璧、二弟霆孙、三弟文漳。文仪十分重视文天祥兄弟的教育,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他曾聘请乡中名儒曾凤教导他们,后来家道中落,文仪就亲自授课。他不但要求儿子们背诵课文,还经常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启迪智慧。父子常一起议论历代史事、国家大局、社会风尚、士林状况,嗟叹世道人心,痛斥官场*。文天祥就在读书和议事的过程中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格和丰厚的学问。
良师欧阳守道
欧阳守道是白鹭书院的山长(即校长),以德行、学问知名于州县。他从小孤贫,靠自己苦读成才,不到30岁,就成为乡郡儒宗。成名以后,仍保持赤子之心,宁可别人认为他迂腐可欺,也不改变自己的纯真;宁可自己贫无立锥之地,而不愿他人有一点饥寒之色。待人接物,和风细雨;救人急难,迅如雷电。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反对空谈、有益时用的学风使文天祥印象最深刻。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应该能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状元及第
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清醒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21岁。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
[编辑本段]宦海沉浮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但为了社稷人民,于是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扩充兵力、抗元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的朝政也一天比一天败坏。
甘于淡泊
景定元年(1260年),文天祥被委任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25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为什么呢?这是时势造成的。朝廷权奸当道,他的改革设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
瑞州良吏
景定四年(1263年),由于皇帝不听群言,重新起用奸佞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后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县,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兵蹂躏,城垣屋宇被毁,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触动权贵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荒淫无耻,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不堪。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掌管武器制造)、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解书史、经义)等职。有一次,贾似道托言有病,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过去的大臣那样,对贾似道*,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朕心」。结果得罪了贾似道,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咸淳六年(1270年)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咸淳九年(1273年),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了,惟有启程上任。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是他的家乡,为乡人办事,分外勤谨。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元军大举南侵,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编辑本段]兴师救亡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4岁的赵即位,是为宋恭帝。九月,元军20万人由元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投降。各地宋军将官在大兵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王朝兵败如山倒。� 赵即位后,元军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以死报国
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普遍支持他,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佑元年(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常州之役
10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2000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3000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元军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 ��元军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抗元。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朝廷乱作一团。
出使元营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无几。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元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但他没有料到对方手段险毒,一番唇*舌剑之后,竟被伯颜无理拘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元朝投降。
[编辑本段]九死一生
宋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疏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现在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叛贼,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大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元朝上下将官听了这话,都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元军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走动,元军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12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半信半疑,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骗到城外赶走。被自己人怀疑比受敌人侮辱更难受,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元军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 �(江苏省地图)经过两次大兵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朝廷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15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元军,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大队元军呼啸而至。他们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个元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幸好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元军急着躲雨,匆匆而过。后来才知道,这队元军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12人只剩下6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6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 (江苏省地图),但沿路不但元军出没,还有强盗抢劫,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敌人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浙江省地图)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德佑二年(1276年)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占据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宋室。
[编辑本段]苦战东南
德佑二年(1276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去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元军事行动的一大隐患。
**��
德佑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元军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惊惶失措,急忙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成为海上的**。
赣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军进*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土地。
兵败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元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他吞下二两脑子(即龙脑)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过伶仃洋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 (广东省地图)。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崖山决战
在元军的猛烈攻势下,南宋**逃到秀山(今广东东莞虎门的虎头山)。11岁的端宗惊悸成疾,在州(今广东湛江市)病逝。张世杰、陆秀夫立8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 (广东省地图)。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双方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蹈海殉难。
押送大都
厓山战役后,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宋朝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元朝*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大都。
[编辑本段]浩然正气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封官诱降�
�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祥。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难后,人民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家。他认为宋朝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宋朝「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3:03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有<文山先生集>传世o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厓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五则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要做到。2、严父良师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不做官。

爱国名将文天祥的故事

后来,元朝统治者对文天祥实在昰无计可施,忽必烈亲自出马。他诚恳地对文天祥说:“汝以事宋者事我,当以汝为中书宰相。”文天祥仍然不为所动,只求一死。忽必烈不得不下令杀他。忽必烈对他的死感到惋惜,曾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

关于文天祥的故事要简洁明了

文天祥1276年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祥光元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著有《过零丁洋》...

文天祥少年正气的故事有哪些

1、《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Wen Tianxiang, a famous national hero in the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 lived in hardship when he was a teenager, and only with the help of good-hearted people did he have the opportu...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介绍

1、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2、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

拥有梅花的精神的人物并讲出他的故事情节

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文天祥相关故事

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中选吉州贡士。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

文天祥故事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当时,身为将领的文天祥因战败被元军俘虏,可是,他宁死不屈,对元世祖手下的劝降置之不理,经过一番对文天祥没有效用的劝降之后,文天祥被关进了土牢,土牢环境恶劣,但土牢只能折磨他的肉体,却不可能摧毁他那比钢铁还坚硬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浩然正气,就可以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就是在这里,...

关于文天祥的故事简洁概括

”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的简短故事 文天祥的爱国故事 文天祥的故事50字简介 文天祥传的故事 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故事50字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誓死不投降的故事 文天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天祥事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怎么在家自制广东白切鸡? 绍兴白切鸡的酱油碟如何制作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区别有哪些 玩忽职守罪和徇私枉法罪区别是什么 发霉的斑点怎样去除 后背晒完有黑色的斑点,而且特别的痒,看起来像是发霉了一样,请问这是... 192168811登录入口19216881 1921681881路由器设置网址~冫? 黄岛特色美食推荐_济南摩托车骑行路线推荐 青岛黄岛的美食攻略 青岛黄岛美食店推荐 中国古代喜欢用银针试毒,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文天祥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古代总是用银针试毒,这个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文天祥的事迹被人们所传颂,历史上的他究竟有多拼? 用银针试毒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关于文天祥的故事,简洁概括 银针试毒有什原理?为何古人会用银针来试毒? 急求文天祥的故事 银针能试毒吗? 古代的毒药用银针都可以检验出来吗? 在很多古装片里都会说用银针试毒,银针试毒是什么原理呢? 文天祥的事迹? 为什么银针可以试毒 找文天祥的故事。 古代试毒一般都是用银针,这种方法靠谱吗? 电视剧中古人喜欢用银针试毒,银针真的可以测试毒素吗? 古代常用“银针试毒”,银针能试出所有的毒吗? 文天祥的故事是什么? 影视剧中用银针试毒,现实中可行吗?有什么科学依据? 古代中有很多人用银针试毒,那么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吗? 电脑格式化用什么格式好 同志们谁知道文天祥的事迹 银针试毒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古代为什么用银针试毒? 初一作文《文天祥的故事》 拘留15天要带衣服吗 景观照明有哪些设计要求? 问下大家处理违章时交警大队的人说要拘留十五天,那十五天都干嘛,需要带什么包吃包住吗,可以带手机吗? 拘留15天要戴手铐吗 MBTI怎样评估性格类型? MBTI性格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MBTI是什么?为什么大家现在都在做? 景观亮化设计绿化照明规范? MBTI测评有什么用?对我有什么帮助? 拘留15天的保释金一般要多少 MBTI理论与其他心理测试的区别? 照明设计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 拘留15天去接需要准备红布吗 拘留所拘留15天能带手机吗 景观照明设计要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