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3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4:15
这句话出自苏轼诗
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全诗大意为,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两句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此诗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
扩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4:16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了重视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具有高尚的情操,才能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才能不畏*,直道而行的思想感情。
释义: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
原诗:
《於潜僧绿筠轩》宋代: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释义:
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
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视政”。於潜僧慧觉在於潜县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苏轼与僧慧觉游绿筠轩时,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
赏析:
关于竹子我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苏东坡先生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释义: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也就是说哪怕嘴上将就一点,也要讲究居住品位。试想一下,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因为不能“居无竹”,而情愿意“食无肉”,这是需要一点决心和毅力的。
这首格律上十分随性率性的作品,写作于东坡先生杭州*任上。此时,他已经经历了“乌台诗案”,地狱般的磨难,经历了黄州被贬,炼狱样的淬炼,经历了天上人间的逡巡,经历了波峰浪谷的考验。实际上,他几乎已经在人格上几近进入方外化境。
於潜,是当时浙江的一个县名,今天的浙江临安附近。於潜僧,是东坡先生的一个方外好友慧觉师傅。绿筠轩,就是慧觉所在寺庙里面的一个待客喝茶,诵经打坐的地方。字面理解,不难发现,一定是翠竹环绕的幽静之所。
东坡先生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寓意深幽。
这里面牵涉到两个典故:
其一,关于“此君”。说的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痴爱竹子。他每到一地,哪怕是短暂的寄居,也要人在其住所周围栽植上竹子。人们好奇的问他原因,他手指着眼前的竹子回答:“何可一日无此君”(怎么可以一天看不到竹子),竹子也被雅称为“此君”。
其二,关于“扬州鹤”。
扬州的富饶,美丽,销魂让多少人心向往之。所以,当有人愿意成为土豪,有人愿意成为扬州*,有人愿意驾鹤仙游的时候,最后一位干脆就说:他愿意腰缠万贯,骑着鹤去扬州。把有钱,有权,有闲诸等美事,兼有之,兼得之。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意思不言自明:又想毗竹为邻的赢得清高之名,又要对着竹子大快朵颐。人间何处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等美事。
守得住名节,就要耐得住落寞;要想执掌权柄,就不要飘飘欲仙;食猪肉的人无高节,高节的人不食猪肉。在名和利面前要有取舍:两种好处不可兼得,多种好处不可能集于一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於潜僧绿筠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4:16
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寄托了高雅的品味。该诗出自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苏轼非常喜欢竹子。他宁愿不吃肉也要住在有竹子的房屋,表达了古代文人对居住环境具有非常优雅的品味。这是对竹子的高度评价,自古以来就有岁寒四君之称的梅兰竹菊。这些植物是人性化的,竹子代表着非凡、清新和优雅。这句话也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成。
竹子在中国是一种气质不同的植物,大多数文人给竹子带上了气节和高风亮节的寓意。特别是在古时候,许多人喜欢竹子。不仅因为它非常漂亮,而且因为它的气质。每个人都希望像竹子一样为世界感到自豪,因此他们喜欢这种植物并用这种植物来表达他们的寄托和正直。我国广泛而深刻的竹文化也催生了许多竹画杰作,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在某些农村地区,竹子的含义是“平安”,而且由于竹子是分段的,所以有些人还认为竹子代表“节节高”。而且竹子是一种流行的植物,我国的大熊猫喜欢吃竹子。实际上,这些不是科学的说法,只是人们的最美好的祝愿,所以许多文人更喜欢竹子,有些人会在院子里种些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竹子的“重视”。在中国古代,竹子是“气节”的象征。许多文人在参加科考的时候,就在自己的房屋周围种了一些竹子,这也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期许”。
此外竹子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植物,它也代表着一种完整性。在我们国家,热爱竹子的文人人数不胜枚举,这也表明我们是一个诚信的民族。因此,我们必须记住这句话的实质并继续前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种植竹子或粉刷竹子,只要每个人都将竹子的精神牢记在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4:17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04:18
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