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4 07: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0:52
《三国志》中没有明白地说过诸葛亮的老师是谁,但从种种迹像来推,还是不难知道的。
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荆州,交游甚广,和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孟公威、石广元乃至岳父黄承彦等经常交流,这些人不能说是诸葛亮的老师,也在师友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肯定的。
但如果要说真正的师承,却还要推得更远一些。诸葛亮是琅琊人,琅琊过去是齐国的地方。诸葛亮青年时自比管乐,又好为《梁父吟》。管仲是齐国的贤相,乐毅是占领过齐国大部分土地的名将,《梁父吟》虽然模糊,但现存的一首讲得正是齐国名相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从这些迹像看,诸葛亮的齐国情结是很浓厚的。
齐国的首任国君是姜太公,传说中太公和周文王周武王的关系,也是一个君臣典范,孔明的出山,正巧和姜太公相似,不过也就是凑巧罢了。姜太公帮文王武王出谋划策和领兵打仗就不用说了,封到齐国以后,也是很有作为:“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天下,其办法,首先是要自己专政,然后是修内政,对外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而齐桓公则闲在宫里寻欢作乐。
乐毅为燕伐齐,提出的办法是自己挂帅,纠合五国兵力,联合起来伐齐。
晏婴在齐国执政,也有很多贡献,而且有外交上的才能,能说会道。
这四个人的故事为人们熟知,不心细讲,而且太公、管仲、晏婴都有著作传世。太公的兵法不知是真的是假的,而《管子》和《晏子春秋》算是比较可信而又详尽的著作,乐毅不知有没有书,但文章传世是真的。孔明生活的时代,读到这些著作应该不难,而且司马迁的《史记》里都有这些人的传记。孔明自比管乐,好为《梁父吟》,则可以肯定熟读了这些著作,并且心向往之。
从孔明的行为看,也很像这几个人。《隆中对》有似太公对文王,游说孙权有似晏子使楚,内修蜀政则似太公管晏,东和孙权联兵伐魏则有似乐毅。所以说这几个人是孔明的老师,应该没有问题。
但孔明还另有家学,可以解释他的执法用刑。孔明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汉书》中有诸葛丰传,是一位类似于包公的人物,执法很严,为抓一个犯法的宠臣竟敢追到宫里去,最后竟以此丢官。诸葛丰也是孔明的老师。所以呢,不是
?徐庶。。。。。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今河南禹县)人。由于他善于知人,被称为“水镜”。北方战乱,他寓居襄阳。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记载有他的趣事。就是说如果有人问某人某事好坏,他都皆说“好”,大有“好好先生”之嫌,连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德操说:“像你这样说,也很好!”于是他有了好好先生之名。其实,司马徽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刘备访问他,问天下大事,他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却态度坚决,语气十分肯定。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琮率荆州降曹,司马徽也为曹操所得,欲大用,惜不久病死。
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今河南禹县)人。由于他善于知人,被称为“水镜”。
水镜先生司马徽
水镜先生,司马徽;在刘玄德匹马跳檀溪后误碰见的:介绍诸葛亮和庞统给玄德;
最后徐庶被曹操将徐庶骗走后,徐庶特意到水镜先生哪里推荐给玄德;司马徽:“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分析如下:
司马徽是隐士,能称得上隐士的人,应该是很有知识和时局很有认识的人(否则,田间躬耕的农民皆为隐士哉),对于当下的*情况有很清晰的认识,对将来的事情有一定判断力,说预测能力有点过。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司马徽对于东面孙氏江东集团地位巩固,江东地位稳固,守有余,攻不足;曹氏中原实力强大,势必一通天下;西蜀暂时无明主;*现状是清晰认识的,估计诸葛亮和司马徽应该有一定程度的结识;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要不然也没有办法对于诸葛亮的能力有认识);
司马徽对于诸葛亮和庞统的能力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性格也有一定的认识,诸葛亮和庞统有能力有抱负(野心的另一种说法),必然会出来做出一番事业的人;这个不是说徐庶推荐或者说司马徽推荐与否的能够改变的。所以司马徽只能惜哉而已。
A徐庶
司马徽(?-208),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国东汉末年一有名隐士,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