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的乾隆帝和他的恶趣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3 22: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19:59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除了华夏初期的尧舜禹禅让制,从夏朝开始那么多的朝代更替,所有的帝王里面,最好命的就是乾隆帝了。
这个好命从他登基之路就开始了,哦不,应该更早才是,他真是个从出生就有一手好牌的人。古往今来登基当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王,那是很多人都希望的吧,但是那是需要机遇与会投胎才行,不过就算你投胎到了皇家,这也是一条艰难的路。
各朝代开疆扩土的开拓者,那是经历多少的厮杀,踩着多少的尸骨才上来的,其中的风险与艰辛自不必说。朝代稳定后,守江山者们帝位的争夺也是血雨腥风,骨肉相残也更加的凌冽。曹植那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写出了广大皇子的心声啊。
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那都是手刃哥哥的人,且都是同母的亲哥哥啊!唐玄宗李隆基、明成祖朱棣,那是起兵夺回来的,还有像唐武宗李忱这样,装疯卖傻几十年忍辱负重的。
就是在清朝,乾隆的爷爷康熙,虽是幼时就登基了,但有权臣鳌拜当道,自己又少不更事,与祖奶奶战战兢兢多年。虽康熙后来执政成绩斐然,也是千古一帝,但死得挺窝囊的,因为活得太久儿子们急了,晚期的九子夺嫡,风云变幻演得好一出大戏。
乾隆的爹雍正,更不用说了,参加激烈的夺嫡之争,隐忍、算计,最后总算赢了,但是胜之不武,且一直背负着弑父之名。
乾隆不同啊,他所有的都避开了。他幼时聪慧,很得爷爷康熙喜爱,据说因为他得于厚爱,还给他爹雍正夺帝位多增加了一些机会。还有他虽是排行老四,但根本没到他动手的年纪,他的两个短命的哥哥就归天了,还余下一个哥哥,那是自己一点不成器的主,根本就不是对手。
就这样,乾隆帝的登基之路那是一个康庄大道啊,没有任何的阻碍。关键是他登基时是25岁,那是正值盛年,风华正茂。在时局上,经过前几代人的努力,国家基本稳定,他可以大刀阔斧的行动,展示自己的抱负与能力。
他的退位也是风平浪静,没一点波折,他是主动禅位给儿子的。其实当时他虽禅位了,但那几年仍掌实权,他仍居住在养心殿安心做太上皇,而皇帝嘉庆仍居皇子的住所,想想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同样是太上皇,那是个凄凄惨惨戚戚。
他自己都说自己是个十全老人,像这种登基与退位都那么顺利,且又长寿的皇帝也只此他一人,这好命好的还真是让人艳羡。
乾隆也是个有才能的人,接过父辈的衣钵把帝国发扬光大,让国库充足,把版图扩大,有很多的建树。但是正因为乾隆帝这种家大业大运气好,且一帆风顺,这些荣耀感让他更好大喜功,自命不凡,自以为是。
这一点在他的一个恶趣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乾隆爱附庸风雅,他喜字画,爱作诗,还很勤奋,据说他一生共作四万三年六百三十首诗。其实有这个爱好多好,我们不也一样吗?明明文章写得不咋地还要写,自娱自乐,增加个生活情趣也很美哉的。
可是他是乾隆爷啊,乾隆爷写的诗,普通的纸能配吗?那一定要写在名家大家的墨宝上才行,这样才配得起他尊贵的身份。比如王羲之的《快雪事晴贴》、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珣的《伯远帖》、还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他是挨个的临幸,临幸一次还不行,那是思绪一起就要传唤的。
结果很多国宝字画都被他弄得满目疮痍、面目全非,尤其《富春山居图》是他最爱,也就遭他毒手最深,有五十五处题诗之多,最后都没下手的地了。我们的国画讲究留白、讲意境,虚实结合的,这样才有格调与美感,现在到好密密麻麻的像块布了。
不过后来经考证,乾隆爷最爱的那个《富春山居图》其实是个高仿品,真迹被他忽略了,大家都庆幸乾隆爷的不识货,这样黄老的真迹才得以保留。
乾隆爷光写还不够,他还刻有很多印章,经常各个字画上盖,爱起来那是八枚印章齐盖。尤其有一个巨大的方型印章“乾隆预览之宝”,更是经常使用,啪啪盖地好爽啊。
乾隆爷的这个恶趣味现在被大家群嘲,说他品位差,不懂欣赏,骂他破坏国宝。其实我认为不是乾隆爷没有审美品味,就算差些,还是比我们普通人高很多的,他之所以那么乐此不惫地在珍贵的字画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不是审美的问题,是他占有欲与控制欲的表现。
生活中我们也时常感叹,有些人那么聪明,怎么会犯低级的错误,其实不是他不懂,是职位越高,能力越强的人很多时候更容易失去常识,因为相对于事实他们更相信自己能改变或控制一切。
尼采曾说,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看来,乾隆爷的占有欲再加上自命甚高,做这些常人看来疯狂举动也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