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3 22: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20:39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才能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预防后遗症。
1 临床资料
我院收集统计了新生儿窒息86例,其中男63例,女23例,胎龄37~42周者52例,>42周者15例,<37周者19例。正常分娩19例,胎头吸引助产35例,剖宫产17例,产钳助产12例,臀位助产3例。临床上根据生后1min Apgar评分,将窒息分为轻重两度,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86例均有窒息史,轻度窒息65例,重度窒息21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有75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5例死亡。
2 护理诊断与措施
2.1 气体交换受损与无力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有67例出现呼吸受损情况,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复苏。
2.1.1 将患儿仰卧,臀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
2.1.2 洗胃,及时清理呼吸道,给予1%苏打水或盐水50~100ml洗胃,温度30℃~32℃以清除吸入胃内的羊水等物。
2.1.3 采用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调节给氧方式和浓度,当血氧饱和度≥95%时,间断鼻导管吸氧0.5~1L/min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85%~94%时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当血氧饱和度<85%时,可给头罩吸氧5~8L/min,缺氧改善后改为鼻导管吸氧,一般足月儿鼻导管吸氧0.5~1L/min,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鼻导管氧流量为0.3~0.5L/min,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
2.1.4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由于新生儿的心肺发育不完善,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多引起心衰及肺心肿,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本组86例患儿全部应用微量输液泵,使药物均匀及时地输入体内,输液中密切观察有无局部液体外渗及输液反应,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的记录。
2.2 体温过低与环境温度低下和缺乏保暖措施有关,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欠佳,本组53例体温不升,因此必须保暖,出生后立即擦干新生儿体表的羊水及血迹,以减少体表散热,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准时测出皮肤温度36.5℃~37℃之间。
2.3 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定时通风,空气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感染,本组86例中有57例有感染倾向,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有效控制了感染的发生。
2.4 窒息的危险与气道分泌物增多及抽搐有关。
2.4.1 应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抢救物品,本组86例中有68例应用心电监护以随时监测患儿心率、呼吸、SpO2、BP,注意患儿神志、肌张力、体温、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4.2 合理喂养,根据病情推迟喂奶时间,有吸吮能力者可直接哺乳,吸吮无力者应给滴管或鼻饲喂养,喂奶时需细致耐心,避免移动,宜取右侧卧位,上身抬高,以免呕吐再度引起窒息,鼻饲应选择细软胃管,防止食管及胃粘膜损伤,采用少量多次喂奶法,每次喂奶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胃内有无潴留,若潴留量低于上次奶量20%则喂奶量应减去潴留量,若>20%需停喂1次,鼻饲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注意观察有无溢奶、呕吐、紫绀等情况。
2.5 家长恐惧与病情危重有关,对有恐惧心理的家长,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配合,患儿全部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