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冰墩墩雪容融的好词好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1:5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6:23
16世纪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国,培养混血后代,一场海战梦想落空
原创 天地史话 天地史话 2018-08-10 09:46
16世纪,当时的最强全球殖民帝国西班牙计划征服中国,西班牙计划让公民与中国妇女结婚,培养混血后代,执掌中国的统治权。然而一场海战改变了历史走向,西班牙梦想落空。
西班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殖民帝国。16世纪时,西班牙本土疆域包括葡萄牙和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凭著其可怕、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主宰欧洲。
西班牙是欧洲环球探险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贸易路线从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摧毁了阿兹特克、印加帝国和玛雅文明,占领美洲大片领土。此外西班牙征服了非洲众多海岸,亚洲的印度沿岸,菲律宾等地区。一时之间,凭著其无敌舰队,西班牙帝国称霸海洋。
16世纪末,西班牙人在征服了菲律宾之后,即开始积极考察、分析中国国情、民情,并对福建沿海进行侦察,熟悉航道并绘制地图。1586年4月,西班牙驻马尼拉殖民*召开马尼拉大会,制定了征服中国的计划书。侵华远征军计划由1万到1.2万名西班牙士兵组成,另加5000名日本人。远征军总司令由菲律宾群岛的总督担任。军队由*手、甲胄兵和毛瑟*手等组成。派遣4艘大帆船的船员,以及三四名铸炮者,还有12名武器和抛火器的工匠、一些能制沥青的手工艺匠以及能造高舷侧大帆船的船匠。
计划书强调侵略成功后,西班牙可利用在中国获得的物资打击自己的敌人。中国还可向西班牙帆船提供船员,西班牙可获得金、生丝、绸缎、精美的手工艺品。西班牙国王可以从中国获得大量租税和利润。征服中国后,西班牙人可定居中国并得到封爵。
计划书还建议西班牙公民与中国妇女结婚,培养混血后代,执掌中国的统治权。西班牙人和中国妇女结合,便会有适宜作神甫和传教士的人以及担任**和担任军事职位的人。这些人组成的亲属集团和利益集团将会巩固西班牙在中国的统治。
西班牙称霸全球依靠强大的无敌舰队,无敌舰队约有150艘以上的大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西班牙征服中国的计划还未实施就遭受了挫折。西班牙为争夺美洲殖民地,与新兴起的英国发生了矛盾。1588年夏天,英国舰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之海战,西班牙遭受失利。1588年到1601年,西班牙五次远征英国,均告失利。
而西班牙国内,低地国家荷兰从西班牙统治下获得独立。为了应付与英荷的战争,西班牙侵华计划只得一搁再搁,直至最后流产。
明朝水师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强大的舰队,对外的几场海战都是全胜。1633年7月料罗湾海战,参战的荷兰舰队9艘以及荷兰招揽的50多艘海盗舰队全军覆没。明朝郑芝龙的水师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此后荷兰人每年向明朝船队缴纳12万法郎的进贡,才可以保证在远东水域的安全。
西班牙侵华计划破产,如果他们真来打明朝,也将是惨败而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6:23
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
已经彻底火上了天际线!
让我们在中国古诗词里
找寻他们的影子吧!
“冰墩墩”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它的浑身都是中国元素:作为吉祥物的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作为造型灵感的冰糖葫芦,是老北京特色小吃。其实,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冰:冰清玉洁,是对自然景观或者人品的最高褒奖。而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冰元素”可以说俯仰皆是。
北方的“冰墩墩”,大气!
北京冬奥会的主赛场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这里属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中国北方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国北方冬季寒冷而多冰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平时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到了冬季,也是一片冰封景象。
东汉末年,杰出的*家、诗人曹操在北征途中,有感于沿途景观,写作了一组《步出夏门行》。其中第三首《河朔寒》写道: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描述北方黄河流域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诗篇。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京津冀地区——也就是举办冬奥会的区域。这个地方到了隆冬时节,那不是一般的冷:“流澌浮漂,舟船行难”,河流结冰,难以行舟;“锥不入地,蘴藾深奥”,大地整个是一片冰坨子,锥子都没法插进去;“水竭不流,冰坚可蹈”,黄河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坚硬到可以在上面随意踩踏,当然,你也可以来一次无拘无束的速度滑冰,或者一段令人眩目的花样滑冰?
时间来到唐朝,李白在著名的《行路难》中写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的冰,太行的雪,就是最壮观的北方冬景呀!寒冬时节,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连壶口瀑布这样河水飞流直下的地方,很多水流也仿佛在一瞬间被定格,冰挂还保持着曾经激荡的模样。巍巍太行,从北到南纵贯八百里,也曾春花烂漫,也曾夏木繁阴,也曾层林尽染,而如今,层峦叠嶂一夜间白头。
南方的“冰墩墩”,灵气!
如果说,北方“冰墩墩”的特点是大气壮观,那么南方“冰墩墩”的特点,就是灵气十足。
中国南方的冬天,虽然湿冷,但终究不比北方那么寒冷,偶有冰雪,都会令人分外兴奋。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晚年回到故乡苏州,写下一组六十篇《四时田园杂兴》,描述了南方乡野的四季。在《冬日田园杂兴》中,有这么一篇: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冬日乘船游太湖的情景。此前刚刚下过雪,一派银妆素裹。雪后初晴,空气清醒,也别有一番寒意。一天眼看过去,只见红日西沉,一轮素月挂在天边。风一点点起来,只见点点星火摇曳,感觉寒气渐重。夜半时分,睡在船舱里的范成大,不知是被寒气冻醒,还是被什么声音吵醒,耳畔只听得“嘁嘁喳喳”的声音,清清脆脆。披衣到船头一看,只见船家挥动竹篙,碎玉般的冰碴纷纷溅起。船家说:“晚上太冷,湖面都已经冻上啦!不敲的话,船也冻住,行不得也!”
趁人不注意,把船给冻住?哦,原来你是这么调皮的“冰墩墩”!
我们再看另一位南宋诗人的诗作: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小朋友玩冰,这就更加活泼可爱了。隆冬时节,脸盆在屋外放了一宿,盆里的水全都结成了冰,小朋友用丝线把它穿起来,敲敲打打,声如钟磬。正在不亦乐乎间,忽然一失手,冰块掉地上,“哗啦啦”碎成了玻璃渣……
中国古诗词里,还有“冰壶”呢
接下来,我们说跟冰有关的一个物件——冰壶。有人会说,冰壶不是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冰雪比赛项目吗?怎么的,中国古代也有冰壶?
的确,中国古代也有冰壶。不同的是,西方冰壶是一项冰雪运动的道具,而中国古代冰壶是一种容器,可以盛放冰、水、酒;相同的是,西方冰壶也好,中国冰壶也好,都是岩石制品:据说,最正宗的比赛用冰壶是由苏格兰产不含云母的花岗岩石凿琢而成;而中国古代冰壶,是由上好的白玉雕琢而成。
有关中国古代冰壶,最有名的诗句来自唐朝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和玉,的确是气质很搭的事物。中国国家女子冰壶队前队长就叫王冰玉,叫这个名字、从事这项运动,真是绝配!
其实,古代还有人专门写诗来歌咏冰壶:
玉壶冰/咏冰壶
唐 李程
琢玉性惟坚,成壶体更圆。
虚心含众象,应物受寒泉。
温润资天质,清贞禀自然。
日融光乍散,雪照色逾鲜。
至鉴功宁宰,无私照岂偏。
明将水镜对,白与粉闱连。
拂拭终为美,提携伫见传。
勿令毫发累,遗恨鲍公篇。
你看这个冰壶,它真是美不胜收:“琢玉性惟坚,成壶体更圆”,白玉雕琢而成,形状优雅圆润;“温润资天质,清贞禀自然”,人们都说“温润如玉”,而这温润来自于天然造化;“日融光乍散,雪照色逾鲜”,日光透彻,明亮如雪;“拂拭终为美,提携伫见传”,这么好的冰壶呀,我是爱不释手,擦了又擦,拭了又拭——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联想起来,冬奥冰壶比赛中,运动员们围着冰壶反复擦冰的模样?
现在我们讲讲
古诗词中的“雪容融”
“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则是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是一只冰壳包裹的大熊猫,“雪容融”的原型则是一只瑞雪覆盖的红灯笼;随着北京冬奥的来临,“冰墩墩”已经火得不要不要的,而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的即将到来,“雪容融”也已经在火出圈的路上了!
中国古典诗词里,描写雪的诗篇博大精深,精彩纷呈。我们很熟悉的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其代表作就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描写的是大唐西域的雪景;而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一个“雪”字,却是古往今来写雪的“天花板”。值得一提的是,大唐西域,大致就是今天的中国新疆,这真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一片盛产健儿、冰雪和诗篇的土地。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赏雪,发现“六边形战士”
在网络世界里,年轻人喜欢用“六边形战士”来形容实力强大、毫无弱点的明星运动员,譬如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乒乓王者马龙。据说,这来自于六边形数据分析图。六边形并不只存在于数字世界,真实世界里也有六边形,最典型的就是雪花:
对雪
唐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古人没有显微镜,他们仅凭肉眼,细致入微地观察这个无比奇妙的大千世界。他们发现,漫天飞舞的雪花,是六瓣的,所以叫“六出”。
雪花虽然都是“六出”,但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大雪和小雪、“干”雪和“湿”雪、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它们的晶体形状统统不一样。
一整天,这雪就这么漫不经心地飘落着。诗人就静静地坐在窗边,一二三四五,片片数雪花。一片雪花飘进来,遇到屋内火盆散发的暖气,渐渐融化,六只小角更加凸显。
不知坐了多久,天井里的绿竹,披上了白斗篷。从高楼望出去,平日里枯黄的草木、满是尘土的道路,统统消失。雪,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不太真实的美丽世界。雪,让我们的思绪飞到广阔天地中,真好。
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中国古代诗人的赏雪,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大多要依托山体。那么,我们就去看看千年之前的终南山雪:
终南望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冬天的长安,经常下雪。当年,一位叫祖咏的年轻人参加科举考试,望着城里城外的雪,写下了《终南望余雪》。说到这首诗,还有一个小故事:考试要求写八句律诗,考官问祖咏:为啥四句就结束了?他说:意思已经到了。这种无拘无束的精神,很像那些放手一搏的冰雪健儿们。
终南山在长安城南郊,这是长安人心心念念的后花园。这种情结,就像当今的北京人眷顾“燕山雪花大如席”。长安一夜大雪,太阳初升,万物分外明媚。远望终南山,主峰顶着皑皑白雪,就像戴了一顶雪绒花的帽子。白雪反射光线,增添几分亮色。渐渐地,暮色降临国际大都*安,斜阳给雪地铺上了一抹金*,城中的人们感到了更深的寒意。
新华社发(卜向东 摄)
从事户外雪上运动,很多时候要“看天吃饭”,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天气晴好、大雪丰盈。这种场面,中国古代诗人也安排上了,这就叫“晨起开门雪满山”。
山中雪后
清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燮,就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也许,他曾在冬日来到某处深山老林,寻觅一处石头垒就的旧房子住下。一夜过后,“晨起开门雪满山”,真是一个好日子!刚打开门,半人高的积雪涌入门内,门上有清晰的猛兽爪印,或许是昨夜猛虎曾来拜访?雪地里有黎明时分山鸡走过的脚印,就像一行行竹叶。陋室的屋檐上,垂下了长长的冰溜子。门前的那棵老梅树,不畏严寒开出了多多红花!
新华社发(杨敏摄)
玩雪,“老夫聊发少年狂”!
中国人不仅是在静静地赏雪,他们还要走进广阔无垠的雪地,赛马、打猎,要在这雪地上撒点野!中国古诗词里,不乏冰雪运动。
观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描写的是军旅生活,主角原型是汉朝名将周亚夫,整首诗透着威武之师的干练劲儿。
冬日,雪后,长安城外,朔风乍起,像刀子一样在脸上割。白雪覆盖在大地上,露出些微枯草的残茎。天空中,乌鸦、麻雀早已没了踪影。只有高空的几只雄鹰,还在盘旋。雪后的太阳明晃晃的,但空气依旧冷酷。口中呼出的气,在眼前旋即凝成烟幕。
大地苍茫,一片寂寥。突然,“嘣”地一声脆响,打破了这片寂静。“哒哒哒”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一位全副甲胄的马上将军出现在地平线上,手中拿着一把画弓,腰间箭壶里装满大羽箭。他的身后,紧跟着四五个轻骑随从。将军搭弓射箭,大雕应声而落。
打马回营,已是黄昏时分。回首射雕之处,天空密布彤云。小雪之后是大雪,这一场大雪,将在今晚纷纷扬扬地落下。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雪中出猎,向来令人很兴奋,我们再看这一位: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当时主政密州(今山东诸城),年纪三十八岁,其实并不老,“老夫聊发少年狂”,有一点儿“凡尔赛”的味道。苏轼很勤政,劝民耕织、终日奔忙。到了冬日农闲季节,按照惯例要组织军事操练。为了让操练活泼有趣,苏轼决定,以打猎的形式举行。你看他和随从们,骑着高头大马,牵着狗、架着鹰,浑身裹得严严实实,在山林间纵横穿插,积雪在马蹄下飞溅……这种装备和阵仗,已经很有冰雪运动的仪式感了。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从《观猎》中的射雕,到《密州出猎》中的“亲射虎,看孙郎”,猎取了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运动精神。事实上,体育运动源于生活,不少冬奥项目的起源,都带有军事和打猎的色彩。譬如,“冬季两项”运动就是越野滑雪和射击的结合。
逢雪,见中国人的“容融”之道
“雪容融”的原型,是一只覆盖白雪的大红灯笼。看到它,总令人想到充满诗意的雪夜。在这难得的雪夜,应该做点什么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然是邀请朋友一起吃吃喝喝啦:
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日的黄昏,天空彤云密布,看着就要下雪的样子。白居易赶紧写了一张便条,差人送到刘府。刘十九接过条子,拆开一看,原来是这么一首诗。
不一会儿,刘十九登门。白居易说:“今年刚酿的新酒,还飘着沫沫哩。来来来,我们一起喝两杯。”绿蚁,不是绿色的蚂蚁,而是新酿酒的泡沫。二人说话间,红泥小火炉已经支起来,火红的木炭已经烧起来,冬天必须吃火锅。据考证,中国人在青铜时代就开始吃火锅涮肉,这都是有出土文物作证的。
在这寒冷的冬夜,在这大雪纷纷扬扬降落的冬夜,有什么比一二知己围炉夜话、举杯小酌更惬意呢?而在今天的北京冬奥村里,包子、饺子、烤鸭、麻辣烫、八大菜系……各国运动员开开心心地享受中华美食,快快乐乐地发社交媒体分享。美食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
新华社记者朱悦摄
“雪容融”的名字,本就有“包容”“圆融”的意蕴,而这也正是中国人的人生智慧、生活态度,映射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待人处世之道。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北风萧萧,白雪飘飘。旅人行走天地间,不知不觉日落西山,青山转苍茫。渐渐地,看见了老朋友家的屋顶,远远传来犬吠。“吱呀”一声,推开柴门。“哎呦,这么大的雪,你还是来啦!快进来烤烤火,酒都备好了!”老朋友笑眯眯地迎上来。跟着主人的节奏,大黄犬的态度变得异常友善,欢乐地摇着尾巴……
哪怕是再冷的冬夜,哪怕是再大的风雪,你永远可以相信你的“雪容融”朋友。
来源:中华每日电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6:24
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
已经彻底火上了天际线!
让我们在中国古诗词里
找寻他们的影子吧!
“冰墩墩”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它的浑身都是中国元素:作为吉祥物的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作为造型灵感的冰糖葫芦,是老北京特色小吃。其实,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冰:冰清玉洁,是对自然景观或者人品的最高褒奖。而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冰元素”可以说俯仰皆是。
北方的“冰墩墩”,大气!
北京冬奥会的主赛场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这里属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中国北方地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国北方冬季寒冷而多冰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平时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到了冬季,也是一片冰封景象。
东汉末年,杰出的*家、诗人曹操在北征途中,有感于沿途景观,写作了一组《步出夏门行》。其中第三首《河朔寒》写道: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描述北方黄河流域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诗篇。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京津冀地区——也就是举办冬奥会的区域。这个地方到了隆冬时节,那不是一般的冷:“流澌浮漂,舟船行难”,河流结冰,难以行舟;“锥不入地,蘴藾深奥”,大地整个是一片冰坨子,锥子都没法插进去;“水竭不流,冰坚可蹈”,黄河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坚硬到可以在上面随意踩踏,当然,你也可以来一次无拘无束的速度滑冰,或者一段令人眩目的花样滑冰?
时间来到唐朝,李白在著名的《行路难》中写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的冰,太行的雪,就是最壮观的北方冬景呀!寒冬时节,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连壶口瀑布这样河水飞流直下的地方,很多水流也仿佛在一瞬间被定格,冰挂还保持着曾经激荡的模样。巍巍太行,从北到南纵贯八百里,也曾春花烂漫,也曾夏木繁阴,也曾层林尽染,而如今,层峦叠嶂一夜间白头。
南方的“冰墩墩”,灵气!
如果说,北方“冰墩墩”的特点是大气壮观,那么南方“冰墩墩”的特点,就是灵气十足。
中国南方的冬天,虽然湿冷,但终究不比北方那么寒冷,偶有冰雪,都会令人分外兴奋。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晚年回到故乡苏州,写下一组六十篇《四时田园杂兴》,描述了南方乡野的四季。在《冬日田园杂兴》中,有这么一篇: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冬日乘船游太湖的情景。此前刚刚下过雪,一派银妆素裹。雪后初晴,空气清醒,也别有一番寒意。一天眼看过去,只见红日西沉,一轮素月挂在天边。风一点点起来,只见点点星火摇曳,感觉寒气渐重。夜半时分,睡在船舱里的范成大,不知是被寒气冻醒,还是被什么声音吵醒,耳畔只听得“嘁嘁喳喳”的声音,清清脆脆。披衣到船头一看,只见船家挥动竹篙,碎玉般的冰碴纷纷溅起。船家说:“晚上太冷,湖面都已经冻上啦!不敲的话,船也冻住,行不得也!”
趁人不注意,把船给冻住?哦,原来你是这么调皮的“冰墩墩”!
我们再看另一位南宋诗人的诗作: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小朋友玩冰,这就更加活泼可爱了。隆冬时节,脸盆在屋外放了一宿,盆里的水全都结成了冰,小朋友用丝线把它穿起来,敲敲打打,声如钟磬。正在不亦乐乎间,忽然一失手,冰块掉地上,“哗啦啦”碎成了玻璃渣……
中国古诗词里,还有“冰壶”呢
接下来,我们说跟冰有关的一个物件——冰壶。有人会说,冰壶不是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冰雪比赛项目吗?怎么的,中国古代也有冰壶?
的确,中国古代也有冰壶。不同的是,西方冰壶是一项冰雪运动的道具,而中国古代冰壶是一种容器,可以盛放冰、水、酒;相同的是,西方冰壶也好,中国冰壶也好,都是岩石制品:据说,最正宗的比赛用冰壶是由苏格兰产不含云母的花岗岩石凿琢而成;而中国古代冰壶,是由上好的白玉雕琢而成。
有关中国古代冰壶,最有名的诗句来自唐朝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和玉,的确是气质很搭的事物。中国国家女子冰壶队前队长就叫王冰玉,叫这个名字、从事这项运动,真是绝配!
其实,古代还有人专门写诗来歌咏冰壶:
玉壶冰/咏冰壶
唐 李程
琢玉性惟坚,成壶体更圆。
虚心含众象,应物受寒泉。
温润资天质,清贞禀自然。
日融光乍散,雪照色逾鲜。
至鉴功宁宰,无私照岂偏。
明将水镜对,白与粉闱连。
拂拭终为美,提携伫见传。
勿令毫发累,遗恨鲍公篇。
你看这个冰壶,它真是美不胜收:“琢玉性惟坚,成壶体更圆”,白玉雕琢而成,形状优雅圆润;“温润资天质,清贞禀自然”,人们都说“温润如玉”,而这温润来自于天然造化;“日融光乍散,雪照色逾鲜”,日光透彻,明亮如雪;“拂拭终为美,提携伫见传”,这么好的冰壶呀,我是爱不释手,擦了又擦,拭了又拭——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联想起来,冬奥冰壶比赛中,运动员们围着冰壶反复擦冰的模样?
现在我们讲讲
古诗词中的“雪容融”
“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则是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是一只冰壳包裹的大熊猫,“雪容融”的原型则是一只瑞雪覆盖的红灯笼;随着北京冬奥的来临,“冰墩墩”已经火得不要不要的,而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的即将到来,“雪容融”也已经在火出圈的路上了!
中国古典诗词里,描写雪的诗篇博大精深,精彩纷呈。我们很熟悉的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其代表作就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描写的是大唐西域的雪景;而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一个“雪”字,却是古往今来写雪的“天花板”。值得一提的是,大唐西域,大致就是今天的中国新疆,这真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一片盛产健儿、冰雪和诗篇的土地。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赏雪,发现“六边形战士”
在网络世界里,年轻人喜欢用“六边形战士”来形容实力强大、毫无弱点的明星运动员,譬如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乒乓王者马龙。据说,这来自于六边形数据分析图。六边形并不只存在于数字世界,真实世界里也有六边形,最典型的就是雪花:
对雪
唐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古人没有显微镜,他们仅凭肉眼,细致入微地观察这个无比奇妙的大千世界。他们发现,漫天飞舞的雪花,是六瓣的,所以叫“六出”。
雪花虽然都是“六出”,但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大雪和小雪、“干”雪和“湿”雪、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它们的晶体形状统统不一样。
一整天,这雪就这么漫不经心地飘落着。诗人就静静地坐在窗边,一二三四五,片片数雪花。一片雪花飘进来,遇到屋内火盆散发的暖气,渐渐融化,六只小角更加凸显。
不知坐了多久,天井里的绿竹,披上了白斗篷。从高楼望出去,平日里枯黄的草木、满是尘土的道路,统统消失。雪,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不太真实的美丽世界。雪,让我们的思绪飞到广阔天地中,真好。
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中国古代诗人的赏雪,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大多要依托山体。那么,我们就去看看千年之前的终南山雪:
终南望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冬天的长安,经常下雪。当年,一位叫祖咏的年轻人参加科举考试,望着城里城外的雪,写下了《终南望余雪》。说到这首诗,还有一个小故事:考试要求写八句律诗,考官问祖咏:为啥四句就结束了?他说:意思已经到了。这种无拘无束的精神,很像那些放手一搏的冰雪健儿们。
终南山在长安城南郊,这是长安人心心念念的后花园。这种情结,就像当今的北京人眷顾“燕山雪花大如席”。长安一夜大雪,太阳初升,万物分外明媚。远望终南山,主峰顶着皑皑白雪,就像戴了一顶雪绒花的帽子。白雪反射光线,增添几分亮色。渐渐地,暮色降临国际大都*安,斜阳给雪地铺上了一抹金*,城中的人们感到了更深的寒意。
新华社发(卜向东 摄)
从事户外雪上运动,很多时候要“看天吃饭”,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天气晴好、大雪丰盈。这种场面,中国古代诗人也安排上了,这就叫“晨起开门雪满山”。
山中雪后
清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燮,就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也许,他曾在冬日来到某处深山老林,寻觅一处石头垒就的旧房子住下。一夜过后,“晨起开门雪满山”,真是一个好日子!刚打开门,半人高的积雪涌入门内,门上有清晰的猛兽爪印,或许是昨夜猛虎曾来拜访?雪地里有黎明时分山鸡走过的脚印,就像一行行竹叶。陋室的屋檐上,垂下了长长的冰溜子。门前的那棵老梅树,不畏严寒开出了多多红花!
新华社发(杨敏摄)
玩雪,“老夫聊发少年狂”!
中国人不仅是在静静地赏雪,他们还要走进广阔无垠的雪地,赛马、打猎,要在这雪地上撒点野!中国古诗词里,不乏冰雪运动。
观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描写的是军旅生活,主角原型是汉朝名将周亚夫,整首诗透着威武之师的干练劲儿。
冬日,雪后,长安城外,朔风乍起,像刀子一样在脸上割。白雪覆盖在大地上,露出些微枯草的残茎。天空中,乌鸦、麻雀早已没了踪影。只有高空的几只雄鹰,还在盘旋。雪后的太阳明晃晃的,但空气依旧冷酷。口中呼出的气,在眼前旋即凝成烟幕。
大地苍茫,一片寂寥。突然,“嘣”地一声脆响,打破了这片寂静。“哒哒哒”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一位全副甲胄的马上将军出现在地平线上,手中拿着一把画弓,腰间箭壶里装满大羽箭。他的身后,紧跟着四五个轻骑随从。将军搭弓射箭,大雕应声而落。
打马回营,已是黄昏时分。回首射雕之处,天空密布彤云。小雪之后是大雪,这一场大雪,将在今晚纷纷扬扬地落下。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雪中出猎,向来令人很兴奋,我们再看这一位: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当时主政密州(今山东诸城),年纪三十八岁,其实并不老,“老夫聊发少年狂”,有一点儿“凡尔赛”的味道。苏轼很勤政,劝民耕织、终日奔忙。到了冬日农闲季节,按照惯例要组织军事操练。为了让操练活泼有趣,苏轼决定,以打猎的形式举行。你看他和随从们,骑着高头大马,牵着狗、架着鹰,浑身裹得严严实实,在山林间纵横穿插,积雪在马蹄下飞溅……这种装备和阵仗,已经很有冰雪运动的仪式感了。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从《观猎》中的射雕,到《密州出猎》中的“亲射虎,看孙郎”,猎取了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运动精神。事实上,体育运动源于生活,不少冬奥项目的起源,都带有军事和打猎的色彩。譬如,“冬季两项”运动就是越野滑雪和射击的结合。
逢雪,见中国人的“容融”之道
“雪容融”的原型,是一只覆盖白雪的大红灯笼。看到它,总令人想到充满诗意的雪夜。在这难得的雪夜,应该做点什么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然是邀请朋友一起吃吃喝喝啦:
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日的黄昏,天空彤云密布,看着就要下雪的样子。白居易赶紧写了一张便条,差人送到刘府。刘十九接过条子,拆开一看,原来是这么一首诗。
不一会儿,刘十九登门。白居易说:“今年刚酿的新酒,还飘着沫沫哩。来来来,我们一起喝两杯。”绿蚁,不是绿色的蚂蚁,而是新酿酒的泡沫。二人说话间,红泥小火炉已经支起来,火红的木炭已经烧起来,冬天必须吃火锅。据考证,中国人在青铜时代就开始吃火锅涮肉,这都是有出土文物作证的。
在这寒冷的冬夜,在这大雪纷纷扬扬降落的冬夜,有什么比一二知己围炉夜话、举杯小酌更惬意呢?而在今天的北京冬奥村里,包子、饺子、烤鸭、麻辣烫、八大菜系……各国运动员开开心心地享受中华美食,快快乐乐地发社交媒体分享。美食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
新华社记者朱悦摄
“雪容融”的名字,本就有“包容”“圆融”的意蕴,而这也正是中国人的人生智慧、生活态度,映射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待人处世之道。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北风萧萧,白雪飘飘。旅人行走天地间,不知不觉日落西山,青山转苍茫。渐渐地,看见了老朋友家的屋顶,远远传来犬吠。“吱呀”一声,推开柴门。“哎呦,这么大的雪,你还是来啦!快进来烤烤火,酒都备好了!”老朋友笑眯眯地迎上来。跟着主人的节奏,大黄犬的态度变得异常友善,欢乐地摇着尾巴……
哪怕是再冷的冬夜,哪怕是再大的风雪,你永远可以相信你的“雪容融”朋友。
来源:中华每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