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2: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8:08
中国汽车的顶级品牌,终于对超级跑车“下手”了。
几日前,中国一汽(FAW)官方宣布将与长春市*、美国丝尔科(Silk EV)公司一同在长春成立合资公司,用以搭建红旗S系列超跑的生产线和体验中心,目前已经签署了红旗S系项目合作意向书,尽快落实生产线和体验中心的建设任务。
根据公布的规划显示,丝尔科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打造红旗S系列产品及品牌。而红旗S制造交付中心将分三期建设,短期规划下线四款车型,工厂将首先实现红旗S9、S7超跑的国内组装和交付,接下来还会逐步实现红旗S5、S3等车型的国内制造交付。
结合红旗之前发布的品牌计划,再看丝尔科的背景,红旗进军超跑的大船,已然铺设好了龙骨。
这个丝尔科什么来头?
丝尔科(Silk EV),光听名字这家公司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它的全称是“丝尔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单看公司历史沿革,这只是一家注册成立于2019年4月29日成立在上海自贸区的汽车工程和设计公司,注册资金也仅为一百万元,是个不折不扣的初创公司。但根据其官网显示的信息,丝尔科的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除了中国有布局,在意大利摩德纳也设有全资研发生产中心。
不过资料显示,Silk EV的核心业务包括了整车设计、工程研发、原型车、整车生产制造、车辆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复合材料、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动力系统等各个方面。媒体披露这个公司的精英团队由世界顶级工程师和设计师团队构成,并且此前跟布加迪、帕加尼、保时捷、法拉利和莲花等全球主要汽车品牌都有过成功的合作。
布加迪威龙Grand Sport Vitesse La Finale
帕加尼zonda
至于曾经成功开发的车型,则更有派头了,据消息称布加迪威航、帕加尼Zonda等超级跑车均来自这个团队(或者其中某位匠人?)之手。
未来的三方合作是否顺利,我们交给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超级跑车,会在不久的未来照进现实。
红旗S9仅是开胃餐
2019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红旗S9概念车就已经和红旗的超跑项目一同被正式揭开神秘的面纱。
如今的超跑主流是混动,保时捷918、法拉利LaFerrari、迈凯伦P1,都使用了燃油机+混动系统的组合,红旗S9同样采用了这一技术路线。超跑最为关键的性能方面,该车搭载了一套基于4.0T V8发动机的插电式混动系统,最大功率超过1400马力,0-100km/h加速时间为1.9秒,极速超过400km/h。参数上看,它已经超越了super car的,进入了hyper car的范畴。
但实际上,性能参数只是超跑的一方面,如何拥有一副看起来就像超跑的长相也是颇为关键的,更何况这是一部红旗,它无法忽略红旗品牌对于国人的意义,不能忽视国人对于一辆“自己家超跑”的造型预期:除了科技,它必须有中国风并且符合中式审美。
而从已发布车型的外观来看,红旗S9确实丝毫看不出来有“借鉴”之嫌:前脸*由红旗全新LOGO贯穿,左右两侧搭配LED大灯与*进气、双侧进气融为一体,使得车头呈现楔形且相当低矮有力。侧身设计前后双拱形翼子板和夸张的侧后进气口,看长相就不好惹。而“花瓣式”原子结构示意图一般的轮毂造型也相当前卫科幻。尾部的设计俨然已经看不出造型了,除了采用T字造型的尾灯,其余的部件几乎都是为空气动力准备的,超跑属性一看便知。
除了外在可感知的部分,S9的内核也相当有讲究,内饰的设计上,方形方向盘、碳纤维+alcantara材质覆盖了整车的内部空间,辅以金色点缀进一步提升了其科技感。全车碳纤维框架隐约裸露在装饰材料覆盖之外的部分,生生把产品力拔高了一个层级。
红旗×丝尔科意义何在?
在和丝尔科合作之前,红旗S9就基本已经定型,而之后丝尔科研发团队将承担调试升级改造之类的任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纵使量产S9也不会是一台人尽可得的车型,它的销售模式很有可能和未来的EP9差不了多少,只是产能有可能会高那么一点点。
蔚来EP9
但红旗和丝尔科真的仅仅是奔着超跑去的么?合作意向书已经说明了,S9这款车仅仅是红旗S系列超跑的开端,在它之外,短期还有三款S系列的车子问世。
有了S9这个超高的标杆给产品系列定下品牌高度,就给余下的车型留出了相当宽裕的动力空间,之后S7/S5/S3动力上肯定不会如S9那般强悍,但在产品方向和定位人群上却也都会各有主张。而毫无疑问,这几位定位较低的车型才是真正能进入普罗大众视野乃至家庭的产品。
而很明显,这几位一定也不会重蹈吉利美人豹或者前途K50的覆辙,毕竟红旗不仅有一汽做背书,还有种花家人民的背书。
顶尖的汽车工厂未必能造出顶尖的跑车,能造出顶尖超级跑车的也未必能造好民用车,超级跑车是极为小众的车型,从图纸到落地都需要更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更高水平的工艺技术。
抛开红旗汽车曾的黑历史不谈,你看好红旗S系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