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1: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9:43
(一)立足教材,使目标充分体现教学价值。
集体教学是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其中教材是主要活动内容,每个教材都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因此,分析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1.正确分析教材内容,使目标更有针对性。教材分析要能够抓住基本元素,各领域各种形式都会有一些基本的框架结构。如儿歌要分析到句式、用词的押韵等;歌曲要分析到音乐本身的要素,即节奏、节拍、乐句:绘画有构图、线条、色彩等要素:科学有知识点的分解等等。每一个元素又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对学科知识要把握到位,才能分析制定具体的领域特点、认知目标。很多教学活动就是因为对教材分析不够透彻,出现目标制定不到位、偏离教材本身、空泛笼统等现象,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如小班语言活动“高老鼠和矮老鼠”:
目标一:
1)喜欢听故事,并能大胆的教学故事表演。
2)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高矮物体的不同。
3) 初步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目标二:
1)喜欢跟着老师一起讲述、表演故事,体验其中的乐趣。
2)理解故事,初步感知“高”和“矮”的不同视线效果,知道要运用“你好”和别人打招呼。
3)能较响亮地说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显然,目标一缺少对故事细致的分析,目标大而空,使教师难以把握指导要点,无法对教学结果进行检验;而目标二则是充分分析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清晰的梳理了故事中的语言教育元素,且分析出的切入点是“小而精的”,便于教师在短短15分钟的集体教学中始终贯穿和把握的,整个目标既突出了语言领域的特点,又明确了此次活动重点语言认知目标,即运用“你好”和别人打招呼,非常具有针对性,易于操作也便于检验。
2.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使目标更有全面性。
幼儿园的很多教材除自身领域特点的核心价值外,其实还蕴含了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教师应考虑在本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什么”、“幼儿能学吗?”、“幼儿学的有兴趣吗?”,既考虑目标知识、能力与情感三方面的协同发展的需要,又使制定的目标具有全面性。因此,教师除了从教材中找出关键的认知点,确定具有领域特点的重难点之外,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在这三方面的教育价值,将统一教材在一个教学活动中目标制定的更加全面。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挖掘教材蕴含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价值,使目标兼具整合性,最大程度地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如小班健康活动“小蚂蚁运粮”:
目标一:
1)学习手膝着地向前爬的动作技能。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目标二
1)练习幼儿在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并逐步学习爬着背运的动作技能;
2)锻炼幼儿身体四肢的协调能力;
3)体验集体游戏和帮助人带来的快乐。
显然,目标一只是突出了健康领域动作发展方面的要求,忽略了孩子可能在游戏时情感上的发展;而目标二则挖掘了此次体育游戏中同时获得的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立足幼儿,使目标凸现孩子个性发展。
幼儿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体,集体教学活动离不开孩子的积极参与,集体教学价值的最终体现也在于幼儿是否在活动中得到真正有意义的发展,因此,关注幼儿发展情况,确立好教学“基点”,是目标制定时的“核心”。
1.关注幼儿认知特点,使目标更具适宜性
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发展规律表现在到一定年龄幼儿就会做什么事情。目标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能充分考虑幼儿现阶段认知水平,准确定位目标中的重难点,确保目标对幼儿认知学习的适宜性。
如小班科学活动《沉浮》:
目标一
1)观察、感知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3)萌发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操作的兴趣。
目标二
1)感知水果在水中沉浮的现象。
2)在老师引导下大胆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3)萌发观察科学现象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是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动手能力弱,因此,目标一中“记录”的要求显然没有遵循这一认知特点,难度高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不仅无法达成,而且会影响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观察;而目标二则把“观察”、“表达”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孩子看一看说一说,既符合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又符合《纲要》科学领域的学习要求。
2.关注幼儿原有经验,使目标更具发展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幼儿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幼儿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幼儿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努力之后可能会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是对幼儿具有发展性和挑战性的。教师要对幼儿原有经验有充分的了解,在目标中分析出本活动中可以对哪些经验进行归纳、梳理和提升,同时可以丰富哪些新经验。
如中班语言活动《我喜欢的书》:
目标一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目标二
1)进一步了解书的结构和特征,知道不同的人喜欢看不同的书。
2)提高阅读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自主阅读并有初步的理解。
目标一“与阅读有关的经验”、“阅读兴趣”宽泛而空洞,无法确定幼儿原有经验及新的经验是什么;而目标二则清晰反映了教师对幼儿阅读方面的经验了解,也陈述了本活动中幼儿需要归纳、梳理和提升和丰富的新的阅读经验。这样的目标对于幼儿来说更具挑战性和发展性,教学活动也更具意义。
3.关注幼儿个体特点,使目标更具差异性
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和满足幼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制定要充分体现差异性,制定的教学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使不同个性的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教师可以确定多种方式的表现性目标适合不同孩子的寻求或确定不同难度的不同层次的行为目标来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发展需要。例如,中班数学活动《水果列车》目标:体验按规律排列的有序性,激发排序活动的兴趣;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学习看标记进行ABB、ABA、AAB三种规律排列物体。这个目标充分考虑了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的差异性,制定出三个层次的排序目标,根据目标提供了三种层次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由于目标制定考虑了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针对性强,幼儿操作完成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