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3篇300字左右的《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4 23: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09:43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 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故事自晚唐时即已开始流传于民间,至宋时尤盛,金元杂剧中亦多演绎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学者发现了元刊《三国志平话》,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基本轮廓.经过前辈学者的研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基本上为人们所了解:即它是在民间的三国故事,戏剧以及正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罗贯中的整理,加工而成.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大概是一个不太得志的下层文人.《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版本是嘉靖本,以后各种本子都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更动.明末时出现了一个所谓的"李卓吾评本",将嘉靖本的回目予以合并,并加入批语.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冈父子则对此书加以整理,删掉了原来的评语后自行加批;其次又对该书的文字和情节都作了一些更动,这使原书的艺术性有所提高,但思想主题亦偏离原著,比如历史宿命感,历史循环论与正统观念的加强,对"忠"这一君臣伦理的宣扬盖过原书对"义"的强调.
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长期以来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比如封建正统说,拥刘反曹说等.这些说法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发掘了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但是纵观全书,小说中除了对正,邪的截然区分,对忠,义等伦理价值的宣扬之外,实在很难说还有什么集中的主题思想.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主要是描述了一个历史过程中的风云变幻,反映了*与军事斗争中的波谲云诡,从一个更高的立场来表达对历史沧桑的咏叹.书中最为吸引人的部分也都是对*军事谋略铺排描写,和对智慧与勇敢类型人物的集中塑造.比如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即体现出很高的叙事技巧(可参看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中的分析),对诸葛亮,赵云,关羽,曹操,周瑜等人物的塑造也十分成功.但书中对许多小规模战争或战斗的描写却之失简单和草率,对人物的性格塑造也有脸谱化,平面化的倾向,某些人物性格特征则有夸张过头的嫌疑.对此,已有许多学者指出,不必赘述.
「三国演义」导读
张美樱 老师
三国演义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可说是流传最广的一部,不仅是知识分子为它的读者,就连村夫孩童,贩夫走卒,也有它的爱好者,胡适说三国演义是一部绝好的通俗历史,在几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没有一部书比得上它.
三国故事透过戏剧,说书等民间表演活动,深植於中国人心中,影响之深远,非三言两语可言尽,透过三国故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如忠,孝,仁,义等均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根基.
从叙述的技巧,人物的刻划上,最具可看性的部分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定三分隆中决策,诸葛亮舌战群儒,用奇谋孔明借箭,七星坛诸葛祭玄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等.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节奏明快.描述山林时,山林的世外之美令人向往,可以像首诗,也如同一幅画.然而写到战争的场面,擅用夸饰的笔法写勇将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气概,使得三国人物,人人好似天上神祗,从容策马,进出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威风吓人,也长於经营战争场景,使文字影像化,有如战争即在读者眼前,做人彷佛听到,看到刀光剑影,人喊马嘶.写忠臣,其忠肝义胆让人由衷敬佩,写小人,那卑鄙肚肠,让人生厌.看三国演义,最为尽兴的不外在这小说之中,可见到最深刻复杂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