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5 02: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3:35
在冷兵器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完整的城防体系相对于棱堡,完全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君士坦丁堡的迪奥多西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立体防御体系,包括三面城墙,后两面也有城市平台碉堡从城墙上突出,高出城墙约2米。从而形成三层不同高度、无死角的打击网。
城市碉堡类似于中国古城防御体系的敌台马面,提供横向火力。一些城市平台有出入口,前墙被打破,让其余防守部队向后撤退。掩护撤退后,可以拆除或切断梯子,使追兵无法利用城市平台进入后方防御体系。同时防守方也可以利用这一渠道补充兵力或追求和扩大战果。
迪奥多城西城墙的敌台高于城墙高2米左右,其设计有些类似于长城上非常常见的明朝将军戚继光的空心敌台。当城墙被突破时,守军可以退入敌台,进行防御抵抗,配合援军消灭敌人。冷兵器时代,要想突破这个防御体系,就得拿尸体来填。
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体系类似,以羊马墙作为外防,有的会建造简单的月城,与城墙形成高低火力。敌人的平台和马面从城墙上突出来提供横向火力。塔楼和角楼作为最后的支撑。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像战棚这样简单而临时的活动棚,它们可以推出城墙,增强横向打击火力。不要侮辱祖先的智慧,这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防御体系。唯一的问题是这座城墙防御系统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火炮。西方的砖石墙一般不会太厚。比如迪奥多西墙只有3到5米厚,经不起炮火的轰击。
这就是为何棱堡取代石堡的原因。棱堡可以有效抵抗炮火的轰击。较短的墙壁可以降低火炮的命中率,而较厚的墙壁和倾斜的表面可以弹开来袭的炮弹。进攻方的火炮失去防御工事后,防守方的火炮可以对攻城方造成成吨的伤害。
最后,棱堡的设计并非诞生于近代中国。一方面,游牧民族铸炮技术差,直到明末孔有德带着大量红夷火炮投降,后金才有真正具有威胁性的攻城火力。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主要的筑城方法是夯土和盖砖。城墙本身厚度相当大,夯土层吸能效果好,比西方的石头城墙好很多。而祖先们的攻城方法可不止强攻,比如郑成功攻打荷兰人的棱堡就是断水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3:35
优势就在于地势比较高,很难去攻打,大概是有200米,这样的厚度其实是非常难打的,就连大炮也轰不进来。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3:36
比如有冬暖夏凉,还有难以攻击的特点,这个城墙得有两米多厚了,是可以很好的阻止大炮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3:36
我觉得优势是可以防风沙,并且便于隐藏,城墙大概有10米厚,也是可以保护城民们的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