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0:31
目前以及规划中来看都是 渝中区最多。 重庆市主城九区公厕现状简述如下。 (1) 渝中区 规划区现有公厕186座(不含社会单位的公厕),总建筑面积12606m。,其中男蹲位1285个,男女蹲位比为1:0.84。所有公厕中,一类公厕10座(八一路、下青年路、两路口菜市场、文化宫巷、聚兴村、东水门长滨路等),占5.38%:二类公厕41座,占22.04%;三类公厕49座,占26.34%,四类公厕86座,占46.24%。现有公厕按人口计算为1.8座/万人,建筑面积12㎡/万人,蹲位23个/万人(考虑流动人口);按建成区面积计算为10座/k㎡,建筑面积700㎡/k㎡,蹲位130个/k㎡。 区内无粪便处理场,区内粪便运往巴南区八公里麒龙粪便处理场进行处理。 (2) 南岸区(含经济开发区) 现有公厕数量、质量达不到要求。南岸区现有公厕152座,全部为水冲式。所有公厕中,一类公厕7座,占4.61%;二类公厕29座,占19.08%;三类公厕57座,占37.5%,其余一般公厕59座,占38.82%。现有公厕普遍标准偏低,一、二类公厕占比例较小,有的地方甚至还有旱厕存在。 南岸区共有化粪池、沼气池等粪便处理设施838个,容积23897立方米,其中,沼气池145个、5391立方米,密闭厌氧池1个、600立方米,三格化粪池649个、14445立方米。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达797t/d,全区日产粪便611t,现有吸粪车3辆,粪便全部运往南岸区黄桷垭龙井湾粪便处理场。 主城区污水系统及污水厂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大多数公厕不宜再设置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随着主城规划排水设施的完善,黄桷垭粪便处理场将减小处理规模并趋于淘汰。 (3) 江北区 规划区现有环卫处管理公厕108座。所有公厕中,一类公厕3座,占2.78%,二类公厕13座,占12.04%,三类公厕18座,占16.67%,三类以下公厕74座,占68.52%。现有公厕主要分布于商业居住集中的观音桥片区、五里店片区等旧城区域,新建居住小区及城乡结合部分布较少。 江北区现有吸粪车3台,粪便处理场1座,位于渝北区的龙溪镇龙头寺,占地面积140㎡,采用厌氧生物处理。主要处理旧有公厕粪便和部分没有城市排水管网到达的公厕粪便。 (4) 沙坪坝区 现有公厕95座,总建筑面积5497㎡,蹲位1127个(其中男蹲位575个)。所有公厕中,一二类公厕均为11座,各占11.58%:三类公厕39座,占41.05%,其余34座公厕未进行评级分类。现有公厕按现状人口计算为3.0座/万人,建筑面积175.47㎡/万人,蹲位39.64个/万人:按现状建成区面积计算为6.37座/k㎡,建筑面积373.16㎡/km,蹲位84.29个/k㎡。 区内现有吸粪车1台,粪便处理场1处,占地面积约550㎡,容积1200立方米,日处理能力40t,采用厌氧生物处理,主要处理旧公厕粪便和部分没有城市排水管网到达的公厕粪便。 (5) 巴南区 巴南区现有公厕64座,其中,李家沱组团现有公厕24座,吸粪车1辆,区内一类公厕仅1座,二类公厕26座,占40.63%:三类公厕7座,占10.94%,其余一般公厕和旱厕共30座,占46.88%。 麒龙村粪便处理场位于八公里,该场主要针对旧有公厕以及部分城市下水道未到达的公厕的粪便进行厌氧处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旧公厕不断改造,场址一带已成为城市近期建设发展用地。 (6) 九龙圾区 由环卫部门建设和管理的公厕共有69座,870个蹲位,吸粪年2辆。其中,一类、二类及三类公厕数量分别为7座、10座、13座。另外,社会单位自建和管理的公厕大多属一般水冲公厕和旱厕。大部分因建设年代久远,加之管理不善,条件极差,更有不少公厕因而废弃使用。 (7) 大渡口区 大渡口城区由环卫部门建设和管理的公厕有27座,吸粪车1辆;此外,重钢社区建有公厕74座,自备环卫车辆7台。现有公厕绝大部分都建有化粪池,对粪便进行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但仍有少量公厕为直排方式。 (8) 渝北区 现有公厕约33座,其中龙溪镇公厕13座。所有公厕中,一类公厕7座,占21.21%;二类公厕21座,占63.64%,三类以下公厕5座,占15.1 5%。 (9) 北碚区 北碚区现有公厕约42座,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一类公厕3座,二类公厕13座,其余为三类以下公厕。该区公厕不仅分布不合理,且设施陈旧、老化,亟待改造。 (10) 高新区 高新区现有公厕约21座,多于近年建设,但主要仍为二、三类公厕,与高新区环境不相匹配。其中,一类公厕2座,占9.52%,二类公厕6座,占28.57%,其余为三类以下公厕。 参考: http://www.cq.xinhuanet.com/2006/toi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