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4:08
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猴子死后要求面见上帝,它愤懑地说:“下辈子我一定要做人!做猴子遭人戏弄,而且没有钱,看看那些游客吧,他们穿着那么鲜艳,使用的东西那么先进,而且有趣,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做人了。”
上帝笑着说:“既然你这么想做人,而且说得也很有道理,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不过你必须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为人!”
随着上帝的一声吩咐,一群可爱的天使向猴子走过来,他们手中都拿着一把镊子,接着按住猴子,飞快地拔它身上的毛。一时间,猴子痛得嗷嗷直叫,它不满地问上帝:“刚才你不是说我的话很有道理吗?现在为什么要这样来折磨我?”
上帝依然温和地笑着说:“你要变*自然要先拔掉身上的毛!只有这样才能变*。又想做人,又想一毛不拔怎么可能呢?”
是的,“又想做人,又想一毛不拔怎么可能呢?”这是上帝对人类祖先的教诲。
“一毛不拔”的人很少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没有人会喜欢小气的人。吝啬的人往往为人所不屑。一个凡事只想从别人身上索取,却吝惜付出的人是很难做人的,更不用说以此获得好人缘了。
古时候,中山国的君王有一次设宴款待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被邀之列。席上,中山君把羊肉羹分给各位士大夫,却没有分给司马子期。
司马子期心里非常不高兴。于是,他跑到楚国,怂恿楚王攻打中山国,楚王受其蛊惑,带兵向中山国猛击。
不久,中山国就被打败了。中山君仓皇逃命,后面只有两个人拿着长矛紧紧护卫他。他有点奇怪,就回头问那两个人:“别人都逃跑了,为什么你们还乐意跟着我?”
两个人回答:“大王,以前在我们的父亲即将饿死的时候,你曾经赐给他一箪食。家父临终时就要求我们,如果中山君遇上灾难,我们必须以死报答大王的恩德。我们遵从家父的教导,誓死也要保护您。”
中山君听了,仰天叹息道:“给予不在于多少,在于别人是否正处于困厄之境;施怨不在于深浅,在于是否曾经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因为一箪食而得到两位义士的生死相随。”
“一毛不拔”的人容易失去人心,甚至最终会众叛亲离;慷慨的人则易得人缘,处处受欢迎。
吝啬的人不能给自己也不能给任何人快乐,因为他们时刻不停地都在算计。“索取就能挣,付出将丢失”,他们总是在害怕、猜忌和忧虑中度过。他们害怕“朋友”借钱不还,忧虑亲人挥霍自己的钱财,担心员工损坏了器材,盘算自己的账号上还有多少钱。即使是朋友,他们也愿意用他们来获得好处,“使用”完后一不答谢,二不往来。亲情、友情、爱情对他们而言都是获取利益的源头而不是付出的对象。对于这样的人,人情关系恐怕会越用越淡,一旦别人知道他们的“个性”后便不会再倾力相助。
如果抛弃“慷他人之慨”,而选择“慷自己之慨”的处世方式,境况就会大不一样。
人际交往注重“礼尚往来”、“相互买账”。你需要慷慨地购买礼品,在必要的场合以物相送传情达意,今天别人买单请你一顿,你就不能把这当做理所当然或者天经地义,投桃需报李,下次你就要知趣地主动买单。只有互动才能沟通,才能加深和别人的感情,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子。
慷慨者乐善好施,不斤斤计较,让人感觉仗义,什么事情都好说,这种甘愿慷自己之慨的*多性格乐观,胸怀阔达,开朗大方。他们在慷慨的举动中体会到了快乐的情绪,别人也从中得到了方便和好处,也会被他的快乐所感染。这样一种宽松而祥和的氛围,还有谁会不喜欢呢?时不时地“慷自己之慨”,你一定会受到朋友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