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0:05
人们时常会好奇于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在古代,没有许多现在习以为常的日用品,如果把一个现代人放到古代,他一定会觉得生活艰难:在夏天,没有风扇、空调,避暑就只有找棵大树;冬天,一直到宋朝才出现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呢?
提到原始人,人们的第一印象常常是茹毛饮血、赤身*,有的种群则用兽皮遮盖身体。兽皮是人类最早的御寒装备。除了贴身衣物,还有外部热源。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火,它不但可以为人们烤熟食物,还能带来热量,在寒冷的冬天,一团篝火是最好的幸福感来源。一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农村地区采用烤火的方式取暖。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纺轮和腰机,此后经过西周、汉代和唐代的逐渐改良,纺织技术已经趋于完善。不过那时棉花还只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古人只是用织好的麻布做成衣服和被子,并根据家庭条件在被子里填充芦苇或动物的毛。
在古代,富人和贫民的御寒方式简直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拿上文所述的皮毛取暖为例,古代的富人用的都是狐裘、貂皮这样直到今天都非常流行的御寒品,而穷人自然不可能用得起这些稀有皮毛,于是只能用狗皮、羊皮等较为便宜的种类。
再说烤火方式的差别。早在商代,就出现了烤火用的火炉。不过平民百姓家用着还好,放到达官贵人甚至皇家,火炉取暖范围小,还会产生很多烟,远称不上舒适,于是在贵族的要求下,产生了“火墙”和“壁炉”,它们可以把烟疏导到屋外,还能产生许多热量,比火炉舒适很多。
白居易曾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但十分有意境,还写到了当时人们采用的一种“小火炉”。随着古代交通工具和道路的日趋发达,人们在冬天有了更多的出行需求,这种情况下,光是用笨重的火炉来取暖,不足以满足古人的需求,手炉和脚炉应运而生。
它们顾名思义,是专门用来烘手和烘脚的炉子。关于手炉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它被春秋时的楚国人发明,因为楚地阴冷潮湿,楚人就把用来除湿的香草放进小炉随身携带,这就是手炉的雏形;另一种说法是,它被地方官发明,并献给了南巡的隋炀帝,苦于南方天气湿冷的隋炀帝得到小火炉非常高兴,便赐名“手炉”。
手炉体积小,重量轻,非常便携,在很长时间里得到了大众的喜爱,不过到了近现代,它的实用价值渐渐减少,它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工艺品,用作收藏和观赏。而脚炉则与手炉相对,是放在足部的取暖设备。不过到了近代,它和手炉一样,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成为了收藏品。
这些御寒的设施和用品无一不体现了古人面对寒冷天气的伟大智慧,正是在这些智慧成果的基础上,社会得以和谐稳定的发展。同时,这些取暖品也带来了朋友们共度冬日时光的闲情逸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0:06
以前的人是用那种稻草,在冬天的时候,盖稻草也是非常的暖和,所以现在的有些老人家还会在自己床上垫稻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0:06
有钱人的家庭都会让丫鬟来暖床,没有钱的穷苦家庭只能够用木炭来取暖。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0:07
就是用动物的皮毛或茅草来过冬的,这些东西还是有一定防寒作用的,当然没有这些的被冻死的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