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是谈话节目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6 06:1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6:44
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是目前国内外都很流行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与新闻节目不同,它不是要向公众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可以随意寻找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英语用“TALKSHOW”来描述这个节目,其中文意思就是“谈话”“展示”,香港人翻译为“脱口秀”,从中可以看出这类节目的特征:即以说为主。国外有的谈话节目只有一个人在说,国内好象不大欣赏这种方式。一个人在说有点象“数来宝”,两个人在说又有点象“相声”。所以,在多数谈话节目中,总是好多人一起说,包括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等,就某个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观众不仅能听到他们的谈话,还能看到他们的谈话现场,他们的动作、他们争论时的表情以及神态等。例如,在*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学会关心》的节目里,一位母亲正侃侃而谈,谈她如何疼爱和关心女儿。谁知,她的女儿突然站起来对全场说:其实我的母亲对我根本就不关心,她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关心。于是,母女冲突立刻成了全场观众讨论的焦点。看到这一幕,一定比从广播里听到更能吸引我们。
好的谈话节目必须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并能讨论或争论起来的话题。同时,参加节目的主持人、嘉宾或现场观众要有一定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谈话节目就会非常好看。目前,*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均开设了若干个谈话节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节目是*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据央视调查中心的收视率调查,在1997年3月26日至6月28日的周日早间《实话实说》播出时间里,收看《实话实说》节目的观众占所有收看观众的62%,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收视率。这个节目首播于1996年3月16日,是一个群体现场交谈节目,即通过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参与,达到各抒己见。其中,《子女眼中的父母》、《不打不成材》、《今天怎样做家长》、《面对孩子的谎言》、《我看甲A》等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话节目:如何个性?怎么追求?
南方网讯 几年前《实话实说》“火”时,谈话节目对于观众来说还算挺新鲜的栏目,到后来,打个俗点的比方,这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而且苗头越蹿越火,大有膨胀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谈话节目就将近200个,内容相当广泛,有新闻信息类、科技教育类、生活休闲类等。由此可以看出,身置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通过这类节目获取信息,在感情上得到交流。但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毛病,时间一长,观众的审美也随之提高,有的谈话节目依然因袭老套,观众就有些不耐烦了,“这不是扎堆瞎聊吗”。常有传闻说某谈话节目要改版,某名牌主持人要离开谈话节目,这类消息已很难吊足观众胃口,改版对于电视人、观众都是家常便饭,做一个节目换主持人、换样式不难,难的是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究其目的还是想“要实现栏目个性化追求”,“个性”是什么,怎么追求?
“个性”是与生俱来的,一个栏目在呱呱坠地时已被赋矛一种“个性”,而有的栏目首创时就没明晰自己的方向,做节目的也不明白缘何做这个节目,想达成什么效果,致使有些观众感觉“时政类谈话节目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不到位,生活类谈话节目主持人津津乐道,却与老百姓的所需有很大距离。”选题的准确对一个节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谈话的中心都没找着,靠主持人生拉硬扯地说出观点,主持人说得费劲,观众听得头昏脑涨。
某谈话节目一“火”,往往被大赞“个性”鲜明,虽说成功的节目必然离不开“个性”的塑造,但有“个性”也绝不等于收视一定火爆。理论上看谈话节目本该是一档不温不火的节目,如果定位准确,收视虽不会特别火爆,但也会比较稳定,电视评论专家尹鸿说:“电视节目分功能分受众,目前有娱乐类、科技类等多领域的谈话节目,没有任何节目是能够让所有观众都喜欢的,只有在有限的空间中挖掘深,及时走近观众,知观众所需所想,才能引起共鸣,目前谈话节目的生存空间并不完善,有些话题还未展开就夭折了,观众的素质、社会*引导都需要完善。”
有种说法提倡谈话节目要走“多元化”道路,也有人认为多元化就是缺乏个性,电视评论专家尹鸿认为谈话节目应该做到“知、情、趣、意”相结合。提高内容的含金量,以此打动观众,光有煽情不够,煽情表演只是包装,谈话应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探讨,目前有的节目形态模式化,光靠赚取观众一把眼泪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加强个性、提高节目质量才是关键。
电视谈话节目的特色和优势
--------------------------------------------------------------------------------
作者:王婷 (我写传媒网2004-3-11发布)
反馈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控制论,其创始人维纳则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将“反馈”提升为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即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整系统活动的方法,其特点就是根据过去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动。在新闻控制系统中,反馈表现为对社会运行情况和社会舆情的调查研究,而这又正是保证新闻能够对社会发挥最佳导向作用(或者说是控制作用)的首道工序。
那么什么是双层反馈呢?它又何以成为电视谈话节目的特色和优势呢?这里,笔者以*电视台名牌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加以说明。
《实话实说》是*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春季推出的一个新栏目,如今,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和改版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这其中,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与《实话实说》从初创到成熟中逐渐形成的双层反馈模式不无关系。
根据目前已播出的200多期《实话实说》的现场交流节目样式和演播节目播出形态,笔者绘制出如下图表:
一、《实话实说》的双层反馈模式
从整个节目的运作机制来看,《实话实说》与其他同类电视节目相比,最为明显的不同就是在话题方面的“策划先行”。对于一个谈话节目来说,一期节目播出后,节目创作人员随时都要掌握的是:观众的态度和倾向,播出效果和前期策划的差距?什么原因?哪些谈话需要回避和删减?哪些选题方面又应该有所开拓和挖掘?以使下一次的策划更加合理,节目制作更加完善,信息传递更有价值。这在节目操作前,花大力气听取观众反馈、调研和讨论策划的节目运行机制不仅成为其他节目在运作中争相效仿的典范,而且也促使了电视谈话节目中“识别测量”这一重要因素的产生。
在《实话实说》每期节目制作前,栏目都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搜集、整理观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分门别类列出来信来电提供的信息源,并通过细致耐心的核实和查询,最终确定适宜制作的选题。然后根据前期调研的情况,结合电视的传播特点和谈话节目的独特要求,讨论话题可能延展的结构和可以挖掘的层面,在此基础上,列出一份纲要性的策划方案以备主持人参考。
这种根据反馈不断使节目求新求变的运作方式,就使得谈话节目的制作人员在传播过程中,也就是说,从前期策划到后期编辑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开始学会自觉地换位思考,“还视点于民”:即传播者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参照受众的接收心理定位来确立自身的传播心理定位,这是电视新闻传播者针对曾经长期忽略受众接受心理与反馈行为的决策性的自省;是传播主体自觉向传播客体,向受众逐步靠拢的一种努力倾向;也是电视发展的大势所趋。
而这种“还视点的取决权于民”的节目创作理念就使得《实话实说》在创办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话题”识别和“嘉宾”测量的人文关怀色彩和平民化特征,使《实话实说》得以越来越贴近社会、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从而确立了自身独特的栏目定位和品牌特色。
由此可见,《实话实说》中策划和识别测量因素的存在,实际上是在目前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电视传媒主体主动放弃居高临下的“老大”姿态,告别单向、线形的传播方式,取道*、循环的传播途径。
除了节目运作中以策划、识别测量为主要特征的第二层反馈外,在《实话实说》的整体节目制作过程中,还有节目录制现场最易感知的第一层反馈,这其中,现场观众的设计和出现不仅成为《实话实说》纪实话语结构得以良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亮点,而且也使谈话节目成为大众传播学“*弹论”的真正终结者。
《实话实说》推出时是一种新型的节目样式。节目形式为群体现场交谈,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展开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这其中,演播室现场观众的出现不仅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感,而且也增加了整个节目的真实性和可视性;但从整个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来看,现场观众的不同预测性和不可设计性,更强的突发性和随意性实际上更增加了整个谈话的风险,这个不稳定的“隐患”会使整场谈话因未知的期待而更加“好看”,更加引人,但也给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这也就形成了谈话节目主持人在双层反馈中的一个特殊的媒介角色——控制器角色。在这方面,《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和启迪。
二、双层反馈的特色和优势
《实话实说》在不断变化调整中所形成的双层反馈模式,不仅是节目在竞争压力下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而且更体现了一种媒介、一个节目和一群制作人对观众特别的关注和关怀。
1.从传播的角度来说,双层反馈是调节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矛盾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它的功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媒介交流,更是一种人际交流和人际传播。在《实话实说》中,主持人、现场嘉宾和现场观众在演播室里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交换彼此对某一事物的观点,构成了节目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态;而另一方面,电视工作者又要把制作的每一期节目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给广大观众。所以,这里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人际传播与作为大众媒介的大众传播二者因传播模式的差异而带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其中,最大也是最难调和的矛盾就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在接受与反馈上的差别不利于主持人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受众需求。《实话实说》的双层反馈模式正是节目在长期的摸索中实现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在这里,人际传播中的及时自发性反馈弥补了大众传播的延时反馈,使信息沟通得更便捷、更直接,而通过场外识别测量和策划因素的提升,也使得现场的人际传播和即时反馈能更加顺畅真实,也更加完整有效。所以,一些学者把《实话实说》看作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典范,它使主持人能在最大程度上即时调整传播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优化反馈资源,整合出最佳的传播效果,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2.从受众的角度来说,是鼓励和启发观众积极参与的最佳选择。
在接收传播内容过程中,受众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自己的价值参考系统,这个价值参考系统是受众所在群体所通行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及个人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受众进入传播过程接收媒介传播内容不是被动的,他们总是按照个人的喜好以及自身的价值观念作出反应,表示出认同、选择、反对、宽容等不同的态度。
在谈话节目中,受众参与影响传播者的主要渠道便是反馈,除了谈话现场积极的呼应,主要是通过场外受众调查、热线电话等形式来表达对传播者的期望、意见、建议和要求。观众看了节目,仿佛能看到其中的精神、情感和智慧,可以给节目打电话,与节目进行沟通。比如《实话实说》有一期是《父女之间》,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很多观众朋友甚至借助电视台给王东生和王琳琳写信,与他们交流同样的感受,这实际上把谈话现场尚未完成的反馈重新予以补充和完善。而在节目录制现场后续的反馈中,也就是本文所指的第二层反馈中,节目的主题得以进一步升华,节目所包涵和传导的价值观也得以进一步传达和延伸。
3.从节目学的角度来考察,创造了一个鼓励人们说话和说实话的媒介与人“互动的现代神话”。
曾有人说:“《实话实说》对中国电视发展史来说最功不可没之处在于它引进了一种新的电视节目样式,在于通过这种类型节目的创立和成功发现了人,发现了人的话语,发现了话语中的人的魅力。”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话实说》等谈话节目的出现、存在和提高、完善,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电视媒介和某一种节目样式本身娱乐欣赏的意义和价值,它也在提醒着每一位谈话节目的创作人员所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电视谈话不仅仅是要给人们提供一个说话的场所,更是要借助电视这一先进传媒,借助双层反馈的沟通渠道,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平等说话,实现表达意见权利和说实话的机会,这实际上是体现电视技巧之外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李立】
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
媒体来源: 《现代传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6:44
不是,是一种记实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6:45
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