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0:0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0:39
女儿害怕上学怎么办
--------------------------------------------------------------------------------
问:我是一位八岁女孩的家长,最近遇到一件非常苦恼的事,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望您能给以指点。事情是这样的:今年九月份,女儿上了小学一年级,本以为她能很快乐、可她却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上学,宁愿自己一个人呆在家中。我和她爸好说歹说地把她送到学校,总要惹她大哭一场。有时她还中途逃学,这更使我们忧心忡忡,因为现在的交通事故太多,我们很害怕。请问,怎样才能治好她的“恐学症”?
答,孩子怕上学,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患了学校恐怖症。这种症状多发生在儿童由家庭生活走向学校生活的转变时期,也就是说,在儿童学龄期比较常见一些。患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多有下列表现;不爱上学,想和爷爷奶奶呆在一起,或宁愿自己呆在家里,爸爸妈妈送他(她)上学时,总要哭闹或发脾气。严重恐怖者甚至会产生一些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肚子痛、浑身颤抖不已等症状。
虽然学校恐怖症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但家长们不必为此着急焦虑,这种症状只是孩子从一种生活转向另一种生活时所产生的不适应心理、家长只要正确引导,学校恐怖症是会很快消失的。要引导得好,您最好先弄明白导致学校恐怖症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好对症下药。
一般地说,学校恐怖症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孩子不能适应,常以逃学,拒绝上学来表达自己的心愿。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初到学校不能适应集体生活;3.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投为孩子做心理上的准备,甚至像喊“狼来了”那样吓唬孩子说:“你要不听话,赶明儿就把你送到学校去”,这种做法只能造成孩子对学校的恐怖心理员 4.孩子在初到学校时被老师严厉批评或被一些同学欺侮,使他(她)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心理。
弄清了原因以后,家长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纠正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了。根据上面所列举的几种原因,家长主要可做以下几件事:
诱发孩子对校园生活的兴趣。您可以给孩子讲些有趣的知识或小笑话,这些趣闻轶事最好都是和学校生活有关的,孩子会从您所讲的故事中感觉到校园生活的乐趣,从而向往学校生活。
改变孩子旧有的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毕竟不能等同于学校生活,相比较而言,家庭生活更自由一些,不需要有严格的规定,而学校里上课、下课、放学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这可能使孩子不太适应。另外,孩子在家里多是掌上明珠,被父母宠着亲人爱着,而在学校里却不容易体现出“独苗苗”的个人优越感,有可能还要被一些大同学欺负。所以,家长要在孩子上学之前就开始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使其生活有规律,以便孩子在上学之后能适应学校里的纪律约束。再者,要培养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能力,不要使孩子孤独、胆小、懦弱,也不要养成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坏习惯。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地适应群体生活,变得大方、开朗、爱接触入。
和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通过老师的协助改变孩子的抗拒上学的心理。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对一个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很具有权威性的,孩子大多更信服老师的话。所以,家长在遇到教育难题时,可请老师配合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如果老师能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使孩子感到校园生活的愉快,孩子就不会害怕上学了。
参考资料:http://www.cycnet.com/sunyunxiao/e_e/e_e_par&teac/e_e_par&teac06/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0:39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0:40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