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历史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2 02:04
我来回答
共7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2 06:25
梦见菜羹 一杯羹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菜羹 一杯羹好不好?梦见菜羹 一杯羹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懂视生活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菜羹 一杯羹的详细解说吧。
梦见菜羹,是吉祥之兆。
梦一杯羹并全部喝下,感觉很甜,预兆着即将富贵。
男人梦见菜汤,很快会有好消息。
女人梦见菜汤,不久就会应邀参加婚礼。
梦见喝汤,是祥瑞,不久的将来能得到贵重的礼物。
已婚女人梦见喝汤,要怀孕。
病人梦见喝汤,病情会有好转。
商人梦见喝汤。要去国外游,能发大财。
旅行者梦见喝汤,途中会生病。
梦见给别人菜汤,家里会有好事。
原版周公解梦
梦菜羹,吉。志在求道,滋味甚长;志在求名,志誉甚远。《梦林玄解》
梦一杯羹,吉。梦自手烹调者,职居辅相;梦神人赐饮者,孕生贤良。啜下喉,是先难后易之兆;梦饮尽而甘,变更在即,而富贵在此。《梦书玄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3:33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扩展资料:
文学成就
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后世纪念
鄞州王安石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忠应庙内,以照片、绘画、实物等展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和治鄞政绩,以纪念他在鄞县时的每项改革。馆内陈列有“王安石在鄞史迹”,分“荆公年谱”“治鄞方略”“重修东湖”“兴学教化”“咏鄞风采”“丰碑永存”“湖区新貌”等7个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4:51
王安石的历史故事:
1、拗相公
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事。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悔恨而逝。文中写道:“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2、三不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3、清廉朴素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
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4、不迩声色
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
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夫人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摆着鹿肉丝,他竟完全不知道。
5、千锤百炼
王安石作诗《泊船瓜洲》,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字,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即“春风又绿江南岸”。
扩展资料:
王安石从小就学习优秀,会读书爱读书更是有所成就。在科举考试中很轻易的就考取了进士,四处为官的经历让满腹理论知识和书本的王安石又丰富了许多经验和亲身经历。这对于他的仕途是很有利的,所以在后来的官途中,他凭借着自己很好的政绩和优秀的才华逐步上升,官至宰相。
王安石在有年少时候跟随父亲四处宦游的经历后,自小思想就成熟了不少。再后来自己做官的经历,就产生了改革变法的想法。
但是要知道打破常规旧制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所以王安石在这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打击。守旧派的强烈反抗让王安石很难着手改革,王安石不得已甚至罢了宰相的官位。
这只是开始,后来王安石还罢了一次相。经历上一次罢相之后,王安石又被任用。但是好景不长,王安石的变法派并没能够占据大势。数年后,改革派彻底被守旧派*,一切所定下的新法全部被废除了,王安石的变法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王安石在主持变法时与皇帝大臣高谈阔论,通晓古今的他侃侃而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6:26
寻求生花笔
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
“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
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只是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
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
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寻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
“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的笔呢?”
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笔了!”
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许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少年王安石故事之二--智胜厨师
王安石小时候,住在临川城内的盐埠岭,离他家不远的街口有一家面馆。王安石每天上学都要从这家面馆门前经过,并经常在这里吃早点,久而久之,和面馆的老板伙计都相识了。
有一天,王安石又到这家面馆吃面。进门后,拣了个座位坐下,老板、伙计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给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见后进门的人都吃上了面,便问跑堂的伙计:“师傅,我的面做好了么?”伙计答道:“就来。”不大一会儿,只见跑堂的伙计手中拿着一双筷子交给王安石道:“伢仔,你的那碗面做好了,大师傅说要自己去端。”王安石也不计效,径直来到厨房,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对王安石说:“伢仔,这碗面是我特意为你做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不泼了一滴汤,算你白吃,不要钱。”王安石问:“此话当真?”大师傅说:“偌大的一个面馆,还出不起一碗面么?”好一个王安石,主意还真不少,只见他用筷子轻轻地往碗里一伸,把面条挑了起来,碗内自然只剩一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起汤碗,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面馆里的人都翘起大拇指称赞道:王安石真神童啊!
*******
少年王安石故事之三--"害"爹挨雨淋
王安石从小聪明伶俐,邻居们都夸他心眼多,脑瓜灵。他爹听了,自然喜上眉梢,甜进心里。
有一年秋天,正下着毛毛细雨,他爹穿着单衣,坐在屋里,于是把王安石叫到跟前说:“安石啊,大家都说你聪明,我不信。如果我坐在屋里,你能叫得我站到院子里去挨雨淋,才算你真聪明。”王安石知道父亲在考自己,就笑着说:“爹,落雨天当然是坐在屋里,我怎么能叫你站到院子里去淋雨呢?”他爹说:“哪你不算聪明。”王安石接着说:“爹,你要是站到院子里,我就能把你请到屋里来,你信不信?”他爹连声说着“不信”,就走到院子里去了。
王安石在屋里来回走着,就是不喊爹进屋来,让他爹挨淋雨。他爹等了好久好久,实在不耐烦了,催问他为什么还不开始?王安石说:“爹,这不是‘叫你站到院子里挨雨淋’了吗?”他爹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还真有两下子。”王安石说:“爹,快回屋里来,要不淋雨受凉会生病的。”他爹立即回来了,王安石又说:“爹,又‘把你请到屋里来’了。”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8:17
历史上的王安石可以说是一位奇才,同时也堪称一位怪人。说他是奇才,因他自幼就天资聪慧,写文章落笔如飞,见了的人无不佩服他的文章。当时的文学家欧阳修,更是对其大加赞颂。王安石的议论也是高深新奇,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议论同样深受当时世家大族的一致称赞。正因为此,王安石的声望才日渐显著,以至于传到了最高统治者宋神宗的耳中。
然而,王安石的“怪”却也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据说,王安石日常起居饮食极其俭朴,俭朴到了“邋遢”的地步。衣服脏了不洗,甚至于脸上有很多污垢也不清洗。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随手抓到什么就吃什么。最为可笑的一次是宋仁宗设宴,王安石竟面不改色的吃掉了茶几上一盘鱼食。诸如此类的事情,王安石不知做了多少。当时世人都称赞他贤德,唯有苏洵认为王安石是个不近人情的人。事实上,王安石的确是一位不近人情的人,这从他的脾气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王安石的脾气很是厉害。脾气厉害的人,大多很固执。而王安石的固执是出了名的。宋代有篇故事叫《拗相公》,说的就是王安石。“拗”,是固执、不驯服的意思,如执拗、拗脾气等。王安石的执拗劲一上来,不但会和人争得面红耳赤,就是他的顶头上司皇上,他也毫无畏惧。如果换了一个人,还不吓得半死?
在一年上元节的傍晚,王安石陪着国家最高领导人皇上回宫。在骑马进入宣德门时,守门的保安大声呵斥阻止王安石,并鞭打王安石的坐骑。这下子惹恼了王安石,上奏章要逮捕和惩办这些保安。实际上,保安这样做并无过错。人家职责就是保护皇上,你一个臣子在应该止步的地方就该止步,怎能无视最高领导的权威和安全?可王安石就是不管这些。脾气上来了,管你是对还是错。最后弄得皇帝也没有办法,还是杖打了那些保安。即便如此,王安石依然生气了好几天。
王安石的脾气不好,那么王安石的儿子脾气如何呢?或许是继承了老子的遗传基因,王安石的儿子和他的老子几乎没什么区别。王安石的儿子叫王雱,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载,(王雱)自幼敏悟,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王雱的聪明由此可见一斑。他在20岁前,就已经著书数万言。
王雱和王安石一样,不仅自幼聪明且志存高远。他积极支持父亲王安石的变法。为确立变法的理论依据,还亲自参与修撰了《诗》、《书》、《周官》三经新义。可以说,王雱在当时是王安石的左膀右臂。但是,由于父子两人的脾气都很大,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悲剧也就由此产生。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吕惠卿和王安石是生死对头。王雱为了帮助父亲,和他的手下将别人列举吕惠卿的事项夹杂在其他文书中,下达给皇帝批准审讯的制狱,而王安石对此并不知情。当其他官吏将此事告诉了吕惠卿后,吕惠卿立即报告皇帝,控告王安石违背君命欺骗皇上等,还揭发王安石在私人书信中写上“不要让皇上知道”的话。神宗皇帝将这些材料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心中恼怒,对皇上说根本没有这些事。回了家,马上问儿子王雱。王雱说了这些事的情况,王安石听了,火气一上来,就狠狠的臭骂了儿子一顿。
可王雱也不是什么好脾气。心想自己招谁惹谁了,我不是一心一意的帮你吗,你竟然还骂我?老子毕竟是老子,儿子是无法和老子争辩的,只能憋着一肚子的火。而王雱背上正长着痈疽,心中的怨气无处发作,最终导致痈疽发作,竟然就此一病呜呼而死。当然,也有史书传王雱是因*抱负受挫而犯了精神病。但《宋史》的记载较为真实可信。王安石后来也因丧子之痛不堪承受,多次托病请求辞职。神宗那时也开始厌恶王安石了,于是再次罢免了王安石的职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10:25
寻求生花笔
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
“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
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只是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
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
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寻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
“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的笔呢?”
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笔了!”
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许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少年王安石故事之二--智胜厨师
王安石小时候,住在临川城内的盐埠岭,离他家不远的街口有一家面馆。王安石每天上学都要从这家面馆门前经过,并经常在这里吃早点,久而久之,和面馆的老板伙计都相识了。
有一天,王安石又到这家面馆吃面。进门后,拣了个座位坐下,老板、伙计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给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见后进门的人都吃上了面,便问跑堂的伙计:“师傅,我的面做好了么?”伙计答道:“就来。”不大一会儿,只见跑堂的伙计手中拿着一双筷子交给王安石道:“伢仔,你的那碗面做好了,大师傅说要自己去端。”王安石也不计效,径直来到厨房,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对王安石说:“伢仔,这碗面是我特意为你做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不泼了一滴汤,算你白吃,不要钱。”王安石问:“此话当真?”大师傅说:“偌大的一个面馆,还出不起一碗面么?”好一个王安石,主意还真不少,只见他用筷子轻轻地往碗里一伸,把面条挑了起来,碗内自然只剩一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起汤碗,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面馆里的人都翘起大拇指称赞道:王安石真神童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12:50
王安石是一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