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和隼,枭,雕,鹞有啥不一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2 05: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7:11
一、科不同
1、鹞:鹞亚科。
2、枭:草鸮科。
3、隼:隼科。
4、雕:雕亚科。
5、鹰:鹰科。
二、形态特征不同
1、鹞:翼的初级飞羽黑色,与其它部分色差很明显,腰部有月形白横斑,为本种显著特征。幼鸟全身浓褐色。雌幼鸟*色淡有黑褐色细纵斑。
2、枭:比鸽子还小一些,上体褐色,有黑色和黄褐色斑;后头部有黄白色斑,*淡褐色有暗褐纵纹,头上有两簇小型耳羽。
3、隼:雄鸟的颜色更鲜艳。美洲隼体长约30公分(12吋);*白色或淡*,上体红褐色和石板灰色相间。
4、雕:比鹰大得多,翅膀宽大,身体粗壮,羽毛有褐色有近灰色的。它强健有力,在空中盘旋,能看见地上的任何东西。
5、鹰:背部棕黑色;胸以下密布灰褐和白相间横纹;尾灰褐,有4条宽阔黑色横斑,尾方形。飞行时,双翅宽阔,翅下白色,但密布黑褐色横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
三、分布范围不同
1、鹞:分布于南美洲,特别是安地斯山以东地区。
2、枭:遍布中国东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3、隼:南北美洲,欧洲,西北非,除阿拉伯外的中东,亚极圈,温带亚州。
4、雕: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新疆。
5、鹰:阿尔巴尼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等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8:29
隼
隼是隼形目隼科鸟类统称,中小型猛禽,特征是喙侧有锯齿突,脸上经常有深色斑纹。扑翼频率快,翅膀尖长,翅型与其他三者不同,尾长而灵活,飞行灵活而迅速。
红隼又叫红鹰、茶隼等,是小型猛禽,体长31一38厘米,体重173—335克。翅狭长而尖,尾亦较长,外形和黄爪隼非常相似,雄鸟头部为蓝灰色,背部和翅膀上的覆羽为砖红色,并具三角形黑斑。腰部、尾上覆羽和尾羽为蓝灰色,尾羽上还具有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眼睛的下面有一条垂直向下的黑色口角髭纹,是它与黄爪隼的最明显的区别之一。*的颏部、喉部为乳白色或棕白色,其余*均为乳*或棕*,具黑褐色纵纹和斑点,脚、趾*,爪黑色。另外,它的尾羽的形状呈凸尾状,与燕隼、猛隼等的圆尾不同。
红隼在国外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东北部,也门,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地,在我国几乎编布全国各地。它是最常见的隼科动物,全世界共有11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在新疆为留鸟, 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为留鸟或夏候鸟, 北京为冬候鸟或旅鸟, 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其他地区均为罕见的冬候鸟。春季多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陆续迁到北方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末迁离繁殖地。普通亚种分布于除新疆外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大多为留鸟。
红隼栖息于山地森林、森林苔原、低山丘陵、草原、旷野、森林平原、农田耕地和村庄附近等各类生境中,尤以林缘、林间空地、疏林和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旷野、河谷和农田地区较为常见,但在茂密的大森林中少见。迁徙时常集成小群,特别是在秋季。每天拂晓开始活动,飞翔时两翅快速地煽动,偶尔进行短暂的滑翔。栖息时多在空旷地区孤立的高大树木的树稍上或者电线杆上。叫声单调而尖锐,很象一种响铃的声音。主要以蝗虫、蚱蜢、吉丁虫、蠡斯、蟋蟀等昆虫为食,也吃鼠类、雀形目鸟类、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推动物。觅食活动在白天,主要在空中觅食,或在高空迎风展翅,或在地面低空飞行搜寻食物,有时煽动两翅在空中作短暂停留观察猎物,一但发现猎物,则折合双翅,突然俯冲而下直扑猎物,抓获以后就地吞食,然后再从地面上突然飞起,迅速升入高空。有时也采用站立在山丘岩石高处,或站在树顶和电线杆上等候的方法,等猎物出现在面前时才突然出击。
繁殖期为5一7月。通常营巢于悬崖、山坡岩石缝隙、土洞、树洞和喜鹊、乌鸦以及其它鸟类在树上的旧巢中。巢较简陋,由枯枝构成,里面铺垫有草茎、落叶和羽毛。每窝产卵通常4一5枚,偶尔有多至8枚和少至3枚的。如果巢卵被破坏,通常还要下补偿性的一窝,但产卵的数量则明显减少,通常为2一3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赭色,密被着红褐色的斑点,但也有的仅在钝端被有少许红褐色斑。通常每隔1天或2天产1枚卵,产完第一枚卵后,雌鸟就不再离巢,时而卧伏于巢内,时而站立在巢口外突出的岩石上。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承担护卫任务,每隔一段时间就飞回巢区附近的石壁上或树冠上,偶尔也替换雌鸟孵卵,孵化期28一30天。雏鸟为晚成性,刚孵出时体重仅13一14克,全身被有稀疏的白色绒羽,头大颈细,呈爬伏状态,勉强能够摇头,10天后变为淡灰色绒羽。雏鸟由亲鸟共同喂养大约30天左右离巢。
鹰
鹰是隼形目鹰科统称,一般指鹰属的各种鸟类,如苍鹰、雀鹰等。体型中等或偏小的昼行性猛禽,特征是喙侧有刀刃状圆突,体普遍较大,扑翼慢,翼型宽,雌鸟比雄鸟大。捕捉活食,每次繁殖数量超过2只;
苍鹰雄鸟体长约50厘米,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翅和腿)五部分。苍鹰除头部为黑色外,上体其余部分主要为苍灰色;*灰白,并密布暗灰色横斑和近黑色羽干纹。雌鸟羽色近似雄鸟,但体型较大。苍鹰嘴弯曲而尖锐,爪锐利而钩曲;翼大善飞,性情凶猛。昼间活动,多栖息山林和平原地带。主要捕食野兔、野鼠等。冬季迁徙南方。幼鸟经驯养可供狩猎用。
雕
雕是鹰科雕属、鹰雕属、海雕属和林雕属大型猛禽的统称。比鹰更大的昼行性猛禽,同样具锐利的嘴和趾爪,捕食更大的猎物(包括兽类),每次繁殖数量不超过2只;
雕 雕是大型猛禽,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幼畜等大形哺乳动物,...性凶猛,喜食野兔、雉、鹑以至大形哺乳动物幼麝等。巢营于高山悬岩上或峭壁的树上,迁徙时在我国东北常能见到。
鹫
鹫为鹰科部分腐食性种类和美洲鹫科的通称,过去有时也雕鹫不分。是一类大型猛禽,有很强的嘴勾,趾爪不锐利,适合吃死亡动物;
鹫鸟,黑色,多子。师旷曰,南方有鸟,名曰羌鹫,黄头赤目,五色皆备。――《说文》
鹫,雕也。――《广雅》
生奇材木箭竿就(鹫)羽。――《汉书·匈奴传》。注:“大雕也。”
产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若干种大型猛禽,与鹰类、雕类和隼类都有亲缘关系,但爪较弱,头多秃,主要或全部以腐肉为食,构成鹫科(Aegypiidae)和新域鹫科(Cathartidae),其中 包括一些最大的飞禽。如:鹫羽(老雕的羽毛。又叫“鹫翎”)
枭、鸮
猫头鹰:学名鸮、枭。俗名秃鹪。栖丛林或山崖,夜出昼没,声叫凄厉,人闻不吉,常被驱赶,夜间捕鼠为食,益鸟。
鹞
鹞 是中型猛禽,喜在近水沼泽地区栖息及繁殖。我国常见种类有白尾鹞、白头鹞及鹊鹞。
白尾鹞(Aircuscyaneus)又称灰鹰,体形似雀鹰,雄性全身灰色,腹和翼下面为白色。翼的初级飞羽黑色,与其他部分色差很明显,腰部有月形白横斑,为本种显著特征。幼鸟全身浓褐色。雌幼鸟*色淡有黑褐色细纵斑。栖于开阔田野及池沼畔边,也常栖落在地面上,飞行迅速而轻捷,喜低飞捕食地面草丛中的动物。嗜食鹑等小型鸟类,有时也食昆虫及其他啮齿动物。繁殖于东北和新疆西部,迁徙时,遍布全国境内,为旅鸟和冬候鸟。
白头鹞(Circusaeruginosus)雄鸟上体黑色,*色淡,头颈部有黑褐色纵斑。翼背面的初级飞羽基部有灰色部分。张开翼时初级飞羽先端的黑色羽十分鲜明。雌幼鸟全身暗褐色,有纵斑。白头鹞比白尾鹞大,而且腰部无月牙形白斑,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区别开。栖于沼泽地低湿地带或水边有苇草的地带,嗜食昆虫蚱蜢、蝼蛄、蛙及小鸟等,有时也盗食卵和雏鸟。繁殖于东北及河北省北部,在华北一带为旅鸟,在华南一带为冬候鸟。
鹊鹞(Circusmelanolellcos)体比白尾鹞小。雄性上体黑或灰白色,雄幼鸟体色变化较大。雌鸟全上面赤褐色,下面淡色,有赤褐色与黑褐色纵条纹;尾灰褐色,有几条黑带。常栖于近水草原及低湿地带,以昆虫、蜥蜴、蛙、小鸟为食,繁殖于我国东北长白山等地,迁徙时沿海地区可见到。
鸢
鸢属鸟纲、隼形目、鹰科。又名“老鹰”、“老鸢”、“黑耳鸢”、“鹞鹰”,拉丁学名为Milvus korschun。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是一种常见的留鸟。
鸢体长55~67厘米。上体及两翅的表面,几乎全为纯暗褐色。头顶至肩部各羽贯有黑褐色羽干纹,翼上覆羽大都缀有棕白色行端。尾部呈叉状,与其它猛禽有明显差别,尾羽呈土褐色,并有黑褐色的横纹。耳羽几乎呈纯黑褐色,颊、颏及喉部均为灰白色,并有褐色羽干纹。*其余部分为棕褐色,稍缀有褐色花纹。眼部和嘴部呈暗褐色,蜡膜及脚、趾为*,爪为黑色。
鸢通常栖息于山丘岩石的表面和山谷间的树木上,几乎各种生活环境都能见到。喜在高空滑翔成圈,视力敏锐,一旦看到地面上的猎物就毅然冲下。主要以草兔、田鼠等小型动物为食。
鵟
鵟(kuang)是体型较大的鹰隼类猛禽,一般多在空旷地区的高空盘旋,俯视地面的猎物,发现后,疾速俯冲抓食。在我国最常见的有普通鵟、大鵟及毛脚鵟三种。
普通鵟(Buteobuteo)俗称土豹,体形似苍鹰,上体暗褐色,*淡暗褐色,尾较短,展开成扇状。飞翔时翼较宽,翼先端稍向上,从下面看翼下面初级飞羽的先端翼角部分有暗褐色斑。常在开阔的农耕地飞翔,飞时缓慢,平时主要捕捉田间野鼠为食,对农业有益。繁殖于西伯利亚及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每年九月下旬开始迁徙,冬时迁至我国南部、云南及海南岛。
大鵟(Buteohemilasius)体型比普通鵟大些,体色较淡,特别是体下面及头部色淡而发白。大腿的羽毛为褐色,与普通鵟的白色羽不同。飞翔时从下面看初级飞羽先端黑色,基部白色,次级飞羽淡灰褐色。尾羽上面色发白,有细的褐色斑条。多栖于山地,性凶猛,嗜食啮齿动物野兔等。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东北部朝阳、内蒙古等地,冬季迁徒华北以至长江流域一带。
毛脚鵟(Buteolagopus)体型很似普通鵟,上体暗褐色,尾和翼也为暗褐色。胫部及脚上布满羽毛,是本种的鉴别性特征。栖于原野、耕地等开阔地带,常和普通鵟在一起,以啮齿类为食,常见于东北中南部,新疆西部,以及山东、江苏等地。
鹰属隼形目,老百姓常说的“老鹰”,其实是对隼形目中鹰、隼等鸟名的通称。
隼形目最早出现在第三纪初,距今7500万年前,是最古老的今鸟鸟种之一,大致可分为鹫、雕、鹰、隼等。其特点为:属昼行性鸟类,大多白天活动和觅食;翅长而尖,飞行迅速,大多数种类善于在高空翱翔;平时则栖息于高树上或岩崖处,伺机猎食。
鹫是鹰科中体形巨大的种类,全世界有27种,而我国就有5种,它们是秃鹫、胡兀鹫、拟兀鹫、高山兀鹫和黑兀鹫,其中高山兀鹫和胡兀鹫是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种。鹫是所有猛禽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们主要以动物的尸体为食。由于长期食尸的原因,撕扯动物用的那张钩嘴,发育得格外强壮而坚硬,哪怕死象的厚皮它们也能奋力撕开,拖出内脏后吞食;由于不再捕食活动,它们的脚爪已大大的退化,脚大而无力,趾直而粗,爪变得短而扁平,不再锐利,只适合于在陆地上行走,而不适合捕猎;头顶和脖颈的上部裸露而无羽或少羽,是由于常常要深入动物的体内,吞食内脏容易将羽毛染上血而粘连在一起,所以逐渐退化了;鹫抗有害病菌的能力也极强,由于腐尸中有许多有害病菌,为适应环境,其在体内已产生了许多专门的抗体。鹫虽然不像其他猛禽一样会勇猛的捕食猎物,但正是因为它们能及时地清除大自然中*的动物尸体,从而有效地*了疾病的传播和保证了水源的清洁,因此它们素有大自然“清洁工”的美誉。
雕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雄鹰”,为隼形目猛禽中最强有力的种类,除了鹫以外的大型猛禽都被动物学家们统称为雕。它们的体形和飞行特征和鹫非常相似,然而由于雕的主食为活物,所以其脚大而强壮,有大而尖锐的钩爪,嘴强壮而厚,头部均长满羽毛,有些种类还长有冠羽。由于它们的体形较大而笨重,所以不善于空中捕猎,但能出其不意地从空中俯冲而下,猎取地面或水面的动物。由于体壮而力大,它们不仅能猎取雁、鸭、山鸡、兔等小型动物,还可猎取比它们体形还大还重的大型兽类,如鹿、山羊、狐等,真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空中霸王”。
我国雕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白腹海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蛇雕、草原雕、白肩雕、金雕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要属金雕了。金雕在雕中是体形最大的种类之一,其性格不但十分凶猛残忍,而且飞行迅速,常沿直线或圆周滑翔于高空,巡视着地上活动的猎物。金雕视觉锐利,可在千米高空看见地面草丛中的一只兔子,一旦被发现,就很难逃脱它的利爪。它通常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高原或山区树林中,很少到平原上来。以大型鸟类,甚至鹿、羊、狐等中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金雕通常为一夫一妻制生活,有很强的领地性,每对金雕有数十平方公里的疆土,一旦有别的金雕侵入,就会展开一场空中撕杀。
鹰是隼形目中中型猛禽的统称,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家族,所有名字中带有鹰、鹞、鸢等字样的猛禽都属于此类。它们的体形中等,身行灵活,是世界上飞行最优美的鸟类,它们既能像信天翁一样借助于气流在高空中持久地盘旋、翱翔,又能灵活而迅速地向猎物极速俯冲,有的种类甚至能在森林中穿梭自如。鹰由于体形中等,捕食的猎物大多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所以腿部比雕稍短,嘴部也短小些。
鹰的种类相当繁盛,有苍鹰、雀鹰、松雀鹰、凤头鹰、黑鸢、栗鸢、鹊鹞及草原鹞等多种,以苍鹰较为普遍。苍鹰是一种除*外,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型猛禽。为森林鸟类,栖息在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山麓。以啮齿动物、鸟类及小型动物为食。捕猎时往往用直线滑翔追击猎物,有时也会隐藏在枝叶间伺机捕食。
隼为小型猛禽,一般比鸽子稍大一点,全世界有60余种,我国共有10种,较有名的有游隼、猎隼、燕隼、红隼等。它们翅长而尖,飞行迅速有力,在猛禽中,隼的体积最适合于捕捉猎物,当它在空中俯冲捕取猎物时,时速可达250公里以上,而且性格也相当凶猛。隼以在空中飞翔捕猎为生,多雨的天气对它们的生存不利,在春夏季节,它们大都聚集在北方西伯利亚地区的针叶林中繁殖,等到南方雨季过后,会随着水禽、涉禽、鸣禽浩浩荡荡的迁徙队伍跋涉南下,到南方的林区越冬。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鹰是鸟类中的强者,是苍穹的主宰,胸怀大志的文人才子性喜咏鹰,尤以杜甫为首。“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鹰的正义勇武顿时跃然纸上。
鹰在大自然中少有天敌,但鹰的雄姿、鹰的傲然早已远去,别说城镇就连边远的山区鹰的踪影也难得一见了,造成它们数量锐减、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直接来自人类种种错误的行为。首先,鹰在过去都被视为伤害家畜、家禽的害鸟,而遭到大量的捕杀。其二,中小型鹰、隼自古就常被人们作为狩猎的助手,被人捕捉训养。“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现今人们虽不再捕猎,但很多地区的人们还是将训养鹰、隼来作为娱乐或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大量饲养,导致鹰大量被捕杀,走向灭亡。其三,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鹰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鹰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这些农药和化肥,最终会通过鸟、鼠、鱼等小动物来到鹰的体内聚积起来,当浓度越来越高,最后就能达到致命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鹰的繁殖或使鹰不孕。这一切都直接导致我国鹰的数量极剧减少、濒临灭绝,因此我国已将鹰都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加以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