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44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1 14:07
1、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营养来源,摄入过多肯定会发胖,但是不能不摄入。很多饮食都会提供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蔬菜水果和面食。
2、如果想控制体重,首先必须保证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三大营养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都要摄入。在满足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水的基础上,可以适量的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
3、碳水化合物,尽量选择热量比较低的青菜,蔬菜和五谷杂粮类的食物。饮食控制的同时,如果想减肥,还必须配合适当的活动和锻炼。
懂视网 时间:2022-10-16 20:02
1、大多数会让人长胖,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容易引起机体发胖的物质,而且含热量和含脂肪量都比较高,吃了以后就会导致脂肪堆积还会引起体重上升。
2、在减肥期间的人群就应该在生活中减少吃含碳水化合物,比较丰富食物,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03:38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富含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如米饭、面制品、马铃薯等会使人发胖,这是不正确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
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类产能营养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1g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可产生约17kJ(4kcal)能量,而1g脂肪则能产生约38kJ(9kcal)能量,也就是说同等重量的脂肪约是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2.2倍。另外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容易摄入更多的能量。
动物实验表明,低脂膳食摄入很难造出肥胖的动物模型。从不*进食的人群研究也发现,当提供高脂肪食物时,受试者需要摄入较多的能量才能满足他们食欲的要求;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时,则摄入较少能量就能使食欲满足。
因此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面制品,不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使人发胖。
许多人认为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唯一来源,不了解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在体内经糖异生途径也可转变为血糖,所以他们严格*主食,并大量食用高蛋白质及高脂肪的食物,盲目鼓励吃动物性食物。这种做法只注意到即时血糖效应,而忽略了总能量、脂肪摄入量增长的长期危害。无论是碳水化合物还是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都会变成脂肪在体内储存。食物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在体内更易被利用,食物脂肪更易转变成脂肪储存。
作者: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朱珍妮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03:39
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脂肪的热量相对高,所以“容易”让人胖。 如果能源物质有多余,会储存起来。从长期来看,不管是碳水化合物过量还是脂肪过量还是蛋白质过量,都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要供能物质,并且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它分为单糖、二糖、低聚糖、多糖四类。平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在米、面等主食中含量较高。
碳水化合物跟脂肪和蛋白质都是身体能量的提供者,每燃烧1克的碳水化合物,就能释放出4大卡的热量。如果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身体囤积的能量会增加,人就容易肥胖。
减肥期间主食, 我们知道,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因此,有的人会为了减肥而不吃主食。如上所述,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对减肥不利。减肥期间主食不能不吃。
扩展资料: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是人体必须的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主要供能物质,并且有调节细胞活动的重要功能。机体中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葡萄糖、糖原和含糖的复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与其摄入食物的碳水化合物种类和在机体内存在的形式有关。
1、膳食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
2、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组成和多种活动;此外还有节约蛋白质、抗生酮、解毒和增强肠道功能的作用。
根据中国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实际摄入量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建议,与2002年重新修订了我国健康人群的碳水化合物供给量为总能量摄入的55%-65%。
同时对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也作了要求,即应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淀粉、不消化的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等碳水化合物;*纯能量食物如糖的摄入量,提倡摄入营养素/能量密度高的食物,以保障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及改善胃肠道环境和预防龋齿的需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碳水化合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03:39
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这是不对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03:40
主要是看他的脂肪含量高不高,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发胖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8 03:41
这是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