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都有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3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5:39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黄狗头上出角——尽出洋(羊)相
黄连甘草挑一担 - 一头苦来一头甜(比喻有苦有甜,苦乐不均)
黄连树上结苦瓜 - 一串串儿苦(比喻受苦的人很多)
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事(屎)也是事(屎)
黄鼠狼的腚——放不出什么好屁来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黄鼠狼觅食——见机(鸡)行事
黄鼠狼下崽 - 一窝不如一窝(比喻一代不如一代)
会计上门——找你算帐
豁牙子拜师傅——无耻(齿)之徒
豁子喝米汤——无耻(齿)下流
豁子嘴照镜子——当面出丑
火柴没头--光棍儿
脊梁长疮,胸口贴膏药——不顾后患
见了火的蜡烛——软不拉耷
见了骆驼说马肿——少见多怪
饺子皮太薄——难免要露馅
叫花子过烟瘾——讨厌(烟)
叫化子扭秧歌——穷快活
街上卖笛——自吹
姐妹俩赛钱——比夫(富)
京戏走台步——慢慢蹭
九斤重的公鸡一官高势大
九毛加一毛——十毛(时髦)
九牛爬坡——个个出力(比喻人多心 ,劲往一处使。)
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九十老翁学武术——心有余力不足
癞*爬脚面-不咬人疙应人
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大太过年 - 一年不如一年(比喻一年比一年不景气)
老虎出山遇见豹 - 一个比一个恶
老虎的*---摸不得
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老鹰抓小鸡 - 一个忧悉一个喜
老子纳妾儿姘居 - 一窝一不正经
老子偷猪儿偷牛 - 一辈强一辈
老子偷猪儿偷牛 - 一个更比一个凶
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六个指头划拳——出了新花招
六十岁尿床——*病
六月的火炉——谁凑和你
六月的债——还得快
六月间的庙堂——鸦雀无声
六月里吃生姜——伏辣(服啦)
六月里穿皮袄——反常(比喻跟正常的情况不同。)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手)(比喻因循守日,不求进步)
六月里的粪——沤到了劲
六月里的韭——臭死狗
六月里借扇子——等着吧
六指儿搔痒——多这一道子(比喻做多余的事情。)
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猫儿念经——假充善人
茅房的砖头-又臭又硬
孟姜女寻夫——不远千里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泥菩萨摔跤——散架了
泥菩萨洗脸——失(湿)面子
炮打林中鸟 - 一哄(轰)而散
炮筒里装针 - 细心;心细
炮仗捻的脾气 - 一点就着
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
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
七寸脚装三寸鞋--硬装
七个和尚一把伞--遮盖不了
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
七石缸里捞芝麻——费功夫
七仙女嫁董永——采取主动
七仙女走娘家--云里来,雾里去
七仙女做梦--天晓得
骑牛找牛——老糊涂
汽车坏了方向盘--横冲直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5:40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 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这牛屎铺里肚子不好的大有人在)
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土杏儿--苦孩(核)子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门神老爷吃甘蔗--指教(纸嚼)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小豆做干饭--总闷(焖)着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这网上需要提倡这种打法)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这网上不少专业近视小炉匠)
小姑娘梳头--自便(辫)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5:40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人穿长袍——拖泥带水
按倒牛头喝水——办不到
八个麻雀抬轿——担不起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白毛乌鸦——与众不同
半夜吃黄连——暗中叫苦
半云天里聊天——高谈阔论
宝玉出家——一去不回
厕所里照镜子——臭美
程咬金上阵——三板斧
出门坐飞机——远走高飞
吹灯讲故事——瞎说
打开天窗——说亮话
大路上的螃蟹——横行霸道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二两棉花——免谈(弹)
发大水放排——随波逐流
风中鹅毛——无影无踪
隔年的皇历——翻不得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白娘子吃了雄黄酒——现原形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百年的大树——根深蒂固
斑马的皮肤——满是道道
曹操与马超——弃袍割须
菜地里的韭黄——不见天日
冰雹打人——祸从天降
壁虎断尾巴——脱身之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5:41
we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