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22
原因:庄子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亲人亦余悲戚,生者惟长歌当哭,安慰儿女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再后来,庄子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化者相游了,他的心情很平静。
五十二篇古本《庄子》佚文说:庄周病剧,弟子对泣之。应曰: “我今死,则谁先?更百年生,则谁后?先不得免, 何贪于须臾?”
庄子鼓盆的行为看似荒唐,但是如果将他所阐述的思想和我们现代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庄子宣扬的生死之论对于现代压力过大的我们也不失为缓解情绪的好方法。生死轮回,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平静地看待生和死的问题,在生得时候,要顺应快乐,活好每分每秒,死亡来临时,也坦然面对,肯定一生。
扩展资料:
在正真记载中,庄子与妻子感情深厚,庄妻也非常贤良淑德,这也在《庄子》一书中唯一提到过的《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庄子妻子死了以后,他的好朋友惠子去吊丧,发现庄子在鼓盆唱歌,非常生气地问道:“你妻子和你在一起一辈子了,为你生儿育女,操持家庭,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罢了,怎么还唱上歌了?”庄子回答说:“不是你想的那样,她刚死的时候,我如何不悲痛哀伤?
但是,我仔细想了想,在她还未出生时,她没有生命,她还没有形体,她还没有气息,在混混沌沌之间。只是因为有了变化才有了气息,有了气息才有了形体,形体再变化才有了生命。如今,她又变化而死。这生生死死不过是相当于春夏秋冬的变化呀!
现在,我的妻子还在在天地这个巨大的屋子之间,如果我嗷嗷地为她痛哭,我以为是不通天地之命,所以我这才停止哭泣的!”庄子并非不通礼仪,不懂事故,而是他追求的是天地之间的“道”,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天道之中,生和死只不过是正常的变化,不必因为生而欢喜,也不必为死感到忧伤,只是顺应天道而已。
在妻子丧礼上鼓盆放歌,看似不近情理,其实庄子是在用它自己的方式阐述生死观,死者只是顺从自然,变化其他而已,生者还要继续生活继续放歌。
相对于传统的儒家而言,庄子在阐述自己的生死哲学观上显得有点惊世骇俗,但是庄子的生死哲学相比较儒家的魂魄更加贴近自然更加大气辽远。人生只不过是从没有气息的状态变化到有气息的状态,从有气息的状态变化到有形体的状态,从有形再变化为无气、无形,从无形到有形这样的过程,生和死则是相互辩证,生死齐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鼓盆而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22
因为以庄子的世界观来说,这(妻子的去世)是一件好事。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外篇·至乐》。庄子的生死观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齐死生“。所谓”齐死生“,意为,生与死都是一样的,只是自然的一个过程。
那么,人们为了一个人的出生而高兴,如,哪一家里有了新生儿,大家都会感到很喜悦,为此相互祝贺。但是,如果有哪家里亲人去世了,人们反而会感到哀悼。
但以”齐死生“的观念来看,生与死,都是生命存在与循环的一个过程,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
扩展资料:
庄子的生死观:
庄子主张修养的最高目标为远到至人、神人的胸襟,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因而能够泯合天人,冥绝生死,而至于“心斋”、“坐忘”的胜境,此时一切外在生死成毁的变化,都不能扰乱他内心的宁静。故能齐万物、外生死。此为内圣之道修养的极致,虽非常人所能,但宜心向往之。
庄子的人生是平淡的、寂寞的、理智的、安详的,他一再提及“形如枯槁,心如死灰”视生若死,视死如生。变化是必然的,死亡只是人生戏剧中的最后一幕。那是从某一种存在转化为另一种存在,来自无,复归于无,这就是他的生死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鼓盆而歌
百度百科-庄子·外篇·至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23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惠施)前往庄子家吊唁 ,只见庄子岔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着歌。惠子说:“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歌,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对的,我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仅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仅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气息。
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她静静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随之而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达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扩展资料
在庄子的哲理中,生与死同为自然现象,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般;人「生」的从无到有,人“死”的从有到无,也都是自然的变化。就此而言,站在宏观的宇宙变化理论看来,生不足以喜,死不足以悲。否则就是不知命。
人之生,也就伴随着死,一个生命的消失,就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宇宙间只不过是一口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但聚与散,只是现象,气的本体则没有所谓的聚散,无聚散之气,是生命的本原,从现象看来,有生灭之相,但灭而不灭,所以说“死也生之始”。
庄子认为,既然生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既然生必然要转化为死,死也要转化为生,既然生有生的意义,死也有死得价值,那么人们对生死的态度就应该是坦然地面对它,安然地顺从它。在庄子看来,生是时机,死是顺化,人只有能够坦然地随顺生死之化,才算是真正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庄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23
因为 庄子说:“我的妻子,推察起来,开始并没有生命。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形体产生的气候征兆。在浑沌混杂之中,逐渐酿成了产生形体的气候征兆,进而具有了形体,进而具有了生命,进而又有了现在的死亡。生生死死,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运行。推察起来我的妻子本不是我的妻子。不只她不是我的妻子,而且我自己也不为我自己所有。现在我的妻子死了,她人已经安静地回归浑沌混一的初始状态,躺在天地万物的大房子里,如同秋去冬尽,等候春天重新来临。而我却嗷嗷地在她身后痛哭,我自以为是我不懂道理了,所以就又止住不哭。”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24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看到庄子不但不哭,不伤心,反而敲着盆子唱歌。惠子责问他,你妻子和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年老死去,你为何没有一点儿情义?庄子辩解说:“她刚死时,我何尝不悲伤,但转念一想,她本无生命,亦无形体,甚至连呼吸之气都没有。后来,从若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气,气又成形,形变了生命。现在生命又变成死亡。这个过程,犹如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我妻虽死,但她已回归自然,静静安息在天地的怀抱里,我何必还要悲伤,这就是生命的道理!” 庄子对生死的认识,认为生命源于自然,最后回归自然。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