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3 05: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19:24
文 | 纪中百事
编辑 | 纪中百事
1950年初,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举国上下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欢乐中。
浙江省宁波镇海县的一名老汉,带着几名邻居,趁夜色渐浓拿着锄头和铁锹上了山。
老汉带着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坟墓堆旁,简单交代了几句,就让大家开始挖开这个墓。
一起过来的人也没敢问太多,只知道大家正在挖的墓是老汉二儿子的。在动土的时候,有人看了一眼墓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
老汉的名叫张爵谦,而他的二儿子名叫张静泉,照理说墓碑上应该刻上静泉张公墓这几个字。
可仔细定睛一看,墓碑上却只写着泉张公墓。这恰恰少掉的一个字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还是说这个墓根本不是张家的吗?
众人看后很是疑惑,不过大家来不及多想,凭张爵谦平日在村子里的为人,大家知道他应该不会撒谎。
在大家你一锹我一锄的挖掘下,不一会就把棺椁刨了出来,张老汉和邻居一起掀开棺盖,众人又一次发现了一件怪事。
原来,大家好不容易挖出来的棺椁里面,只有一个看起来黑乎乎的木盒子。
张爵谦没有理会大家好奇的眼光,他径直地跳进墓里,把这个木盒子拿了出来。
众人看到后议论纷纷,大家都在说这是个什么宝贝,居然让张老汉这么痴迷。
而后他打开盒子,又揭开里面用层层油纸包裹的东西看了一眼,长舒一口气,急急忙忙地把东西抱回了家。
回到家后,他急忙吩咐自己的大儿子,把这个箱子火速送到上海刚刚成立不久的史料委员会。
东西送到上海后,工作人员打开包裹后,当场都震惊了。来不及耽误,主任拿起电话,第一时间向*首长汇报。
张老汉从墓中到底是什么东西?又为什么能够惊动组织领导呢?
这一切还要从墓主人张静泉的经历说起。
时间回到1898年5月,20多岁的张爵谦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经过了反复考虑,老张给儿子取名守和,字静泉。
和上个世纪大多数的农民家庭一样,家里的生活收入,主要依靠的是人丁的耕种来实现。
所以在张静泉出生之后,家里相继又添了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不过在20世纪初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宣告覆灭。
之前固定的 社会 阶层发生了变化,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们来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教育上的革新。
可以说清朝灭亡后,上到权贵子弟,下到普通百姓都有了上学的机会。而作为家里几代都为农民的张爵谦,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是由于家里实在是拮据,自己穷尽所有也只能把孩子供到中学。可张静泉依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虽然没有继续读书的机会,他从小还是有机会接受了新时代的思想。1913年,看到家里实在是家徒四壁。
十五岁的张静泉主动和父亲商量后决定退学,打算去离家里比较近的大都市上海租界内打工。
因为他上学的时候读书成绩好,再加上从小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这让他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洞察力和领导力,很快在工人阶层中脱颖而出。
而他出众的能力很快也被组织注意到,上海的一些地下党员也开始与他接触。到了1921年,张静泉在打工之余不断学习,他学识得到了更高的提升。
而组织也经过了长时间的考察,发现张静泉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再加上他的思想觉悟也在不断地提升。
后来经过他人介绍,张静泉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那一年他只有23岁,可以说是当时年龄最小的组织成员之一。
加入了党组织后,为了方便*,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张人亚,从此便开始他惊心动魄的*旅程。
他一心为*操劳,几乎很少回家,也正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组织一直把他当做上海最早一批的先进人士,深受组织信赖。
后来因为*需要,在中国*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凭借着各种关系,张人亚被任命为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主任。
在打工的那段时间,曾经去过金银首饰店做学徒,他深知当时的资本家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剥削。
于是俱乐部在他的带领下,积极展开了为工人争取权益的斗争工作。在这期间,张人亚在俱乐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并向当地的资本家提出了普通劳动群众的权益诉求,可是已经高高在上的资本家们,哪管那么多给自己打工人的想法。
他们选择无视这些要求,并且还联合起来打算开除张人亚和其他两名发起人的职务。而这一做法很快激怒了当时的工人们。
张人亚的要求正是广大工人百姓当时的心声,为了保护张人亚,工人们聚到一处,举行了大罢工,向资本家们*。
这场罢工整整持续了28天,看到这么长时间的僵持也不是办法,于是张人亚拜托宁波同乡会想办法找人从中间调停。
最后好不容易为工人争取到了经济利益。罢工虽然赢得了短暂的胜利,可是张人亚也从这次罢工中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他知道现在的罢工只是“小打小闹”,如果想真正地让工人们不再受剥削,翻身做自己的主人,那也唯有*可以实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张人亚在1924年10月前往莫斯科东方*主义者劳动大学继续深造。
回国后,他被调到商务印书馆下属的工人合作社,主要职责是从事先进报刊的印制和发行,与此同时还兼任组织内部图书的印制。
*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身居要职的张人亚更少有时间可以回家了。虽然家离得不远,可是太久没有回家的张人亚心里还是想家了。
直到1927年初,他决定抽出时间,向上级请示秘密返乡一趟。回到家后见到了几年未见的父母已经苍老了许多,张人亚的心里涌现出阵阵心酸。
不过父亲张爵谦倒是很体谅儿子,他知道儿子常年在外,一直都没有提过自己在做什么。
现在又这么意气风发地回来了,心里想着他八成是参加了*。不过为了儿子的安全,他也没有过问太多。
父亲只是和他说:“你在外面要好好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家里的事不用操心太多,我和你妈还有你妹妹们都过得很好。”
“咱家虽然没几个钱,但我们二老身体还硬朗,现在我们除了种地,还会出去在集市上卖点小吃,日子过得甚至比以前好了很多。”
看到父母和家人都相安无事,生活幸福,张静泉(也就是张人亚)的宽心了许多。于是在家里呆了3天后,准备尽早返回自己的岗位。
临走的前一晚,父亲又一次找到张静权,说有件事想跟他商量。父亲告诉张静泉,你弟弟也到了该出去闯一闯的年纪。
他想让自己的小儿子和张静泉一起去上海,好让他有一份差事,锻炼锻炼自己的胆识。
当然父亲想到更多的还是,如果张静泉真的*了,那以后的路不知道有多少危险,兄弟俩在一起多少能有个照应。
张静泉考虑后答应了父亲,就这样他带着自己的弟弟张静茂一起回到了上海。到了上海后,张人亚接到上级通知,让他主办一份新的报刊。
报刊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党红色先进思想。随后张人亚就和弟弟一起着手主办了著名的平民日报。
在兄弟二人齐心协力的经营下,报纸的发行量日益增加,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在 社会 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报纸宣传的内容严重影响了当时蒋介石*的利益,于是他恼羞成怒,很快就派人查封了报社。
同时他们还抓走了弟弟张静茂,而张人亚本人因为当时没有在报社,侥幸逃过了一劫。
为了隐藏自己的踪迹,张人亚几经辗转到了上海地下组织。后来他又托人解救了张静茂,兄弟二人终于保住了一条命。
可是让兄弟二人没想到的是,蒋介石随后发动了恐怖的“四一二”反*政变,大批的党内人士被逮捕杀害。
面对着“白色恐怖”的加剧和生命的威胁,张人亚没有惧怕,他依旧小心翼翼地收集并保管好党内的各种珍贵资料和文件。
面临和*的打压和搜捕,上海地下党决定暂时撤出。而在张人亚奉命离开上海之际,他开始发愁起来。
原来他无法携带如此大量的文件,又担心他们落入反动派之手。
思来想去,最终他决定把这些文件藏起来,可是这些文件可以藏到哪呢?后来他决定把文件带回老家,交给父亲保管。
192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个穿戴严实,行踪诡异的神秘男子来到了霞南村,有人看到他神色匆匆背着一个包袱,消失在了夜色中。
男子趁没有人注意*进到了张爵谦的家里,听到院里有声音,张爵谦起身出来查看。
本以为是从外面来的贼,他已经拿着铁锹,准备揍这个不速之客。可是张爵谦走进定睛一看才发现,这不就是自己的二儿子张静泉吗?
老汉本想一把抱住儿子寒暄几句,可谁知只见儿子神色慌张地递给了父亲一个包裹。
并叮嘱父亲说,请务必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包裹保存好。张爵谦本来有着一肚子的问题要问儿子。
可儿子却打住了父亲的疑惑,只是紧张地说了句:“我很好,他也很好,过段时间再联系。”然后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站在院子里的张爵谦看着儿子亲手交给自己的东西,觉得这个包裹的重要程度一定非同小可。
他决定先偷偷埋在自家的菜地里,第二天他还是不放心,于是就把这个包裹用层层油纸包了起来,找来了一个废弃的木盒放了进去。
其实在三年前,张爵谦曾经给自己的儿子张静泉找了一门亲事,儿子本来想拒绝,可是他拗不过父亲。
张静泉还是抽时间回家里成了亲,可是作为*战士的他,不可能一直把妻子带在身边。
没有办法,他只有跟妻子说自已要去上海做大生意,实在不方便一起过去。就这样他一个人又一次回到了上海。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后自己的妻子因为肺病不幸去世了。这让常年在外的张静泉很是悲伤和自责。
现在儿子突然回家,又如此紧张地给了自己这么一个包裹,对儿子一定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如果保管不好,还有可能危及到全家人的性命。
随着外面的*斗争形式越来越紧张,张爵谦知道现在外面的环境风气云涌,儿子的情况究竟如何真的不好说了。
于是为了掩人耳目,他就跟邻里说自己的儿子失踪了,估计现在凶多吉少,已经不在人世了。
经过了几番考虑,张爵谦想了一个万全之策,他决定给儿子修一个衣冠冢,把这份重要的物品藏到张静泉的棺椁内。
他找来了四方邻里,跟大家说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可以帮他一把。
邻里们也没有怀疑什么,只是觉得张老汉为人老实憨厚,平时里对村里人挺好的,于是许多人都过来帮忙。
衣冠冢建好了,张爵谦把儿子亡妻的墓也迁到了这里。然后他偷偷地把之前儿子交给自己包裹,藏到了新建的衣冠冢里。
其实当初在修建墓碑的时候,张爵谦还是希望着有朝一天儿子可以回来。于是就故意在石碑上少刻了一个字。
可是让他意料不到的是,这一等就是二十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上海和浙江相继解放。
新时代终于来临了,可是依旧是没有儿子的消息,张爵谦坐不住了,他决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他来到了上海,找到自己小儿子张静茂和之前认识张静泉的人,和他们一起寻找儿子的下落。
然而他们用尽各种办法,依旧没有任何消息。后来张爵谦回到家里,想到自己的儿子可能真的为了*牺牲了。
他一人默默地来到了衣冠冢,失声痛哭了好久。一想到儿子生前可能是*人士,现在*已经胜利,那么之前儿子交给自己的东西应该可以重见天日了。
于是便有了,开头张老汉挖墓的那一幕。而他取出的那个包裹,经过上级和专家鉴定,里面的所有物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
这里面有*二大的会议草案和议案,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党最高的纲领和章程,由于当时特殊的 历史 背景,真正留下来资料没有几份。
除此之外,里面还有《*党宣言》《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等等2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另外还有两本已经*保存完好的*图书。
这些文物,对于弥补我党近代 历史 的部分空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每一份资料都被永久珍藏于*一大会址纪念馆,以及国家博物馆,足可见其珍贵程度。
珍贵资料已经交给了国家,可是直到1956年,张爵谦去世,始终没有打听到自己儿子的消息。
直到2005年,张静茂的孙女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瑞金临时*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上面赫然写着,《追悼张人亚同志》。原来在离开上海后,张静泉(张人亚)去到了安徽。
在那里,他一直奋斗在第一线帮助当地的穷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为了组织筹集资金,他还带领过队伍上山剿匪,让当地的老百姓都渐渐摆脱了贫困。
可是后来因为过度操劳,他意外染上疾病。1932年12月23日这位*战士最终还是没有熬过病痛的折磨,告别了这个他热爱的人间,享年34岁。
时间飞逝,红色依旧。深切悼念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献身的英烈和伟人们,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因为他们,我们才有现在的国际地位!因为他们,中华民族才又一次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曾经的那段扣人心弦的往事不应该被遗忘,而应该被讲出来让更多人铭记。铭记那个时代的英雄,铭记为我们奉献一生的人。
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对于当代新一代青年来说,从小应该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人民*战士永垂不朽, 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冲不淡我们对英雄的缅怀。
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开满鲜花,绿树成荫,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要懂得所肩负的 历史 责任和使命。
当代 社会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可是世界依旧不太平。局部的战争依旧会零星爆发,国家的安全依然需要战士们的守护。
正是他们在第一线的坚守,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
如今肆虐的疫情, 让许多国家都陷入了危机。可是中华民族在这场灾难中依然砥砺前行,而这一切的根本保障,就是背后一些人的默默付出。
不论是街道上被烈日烘烤的的大白,还是在医院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更应该被世人所学习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