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过马路被撞倒,儿子的表现很亮眼,该感动还是该担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2 16: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23:09
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位妈妈牵着儿子过马路,走的是斑马线,这时候一辆白色 汽车 冲了过来,直接就撞在妈妈身上,两人被撞出1米开外,好在两人并无大碍。
小男孩起来检查了妈妈并无大碍后,转身冲到停下来的白色小车旁边,连续几脚揣在车头上,还用手指着司机说着什么。
小家伙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这么大的孩子,知道关心父母,而且能够这个时候站出来为妈妈“出气”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有网友在感动之余纷纷谴责白车司机不礼让行人,认为责任完全在司机身上。
但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这位妈妈的做法也有欠妥之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视频中妈妈被撞的时候反向也有车流,也没有减速的意思,后面才有行人陆续通过斑马线,这说明要么这里没有红绿灯,要么是红绿灯交替时间(相关新闻报道此处并无红绿灯)。
而这位妈妈在过马路的时候几乎就没有往右手边看,根本没注意到有一辆白色 汽车 没有减速直接开了过来。
司机负主要责任无疑了,但这位妈妈是否也该更加注意呢?毕竟还带着孩子!
其次,孩子在妈妈被撞之后踢车的表现。我们肯定了他的勇敢和果决,但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过于简单粗暴呢?
孩子的思维是单纯的,但也恰恰是因为这种单纯,才让我们联想到孩子的父母可能有类似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为孩子还没学会伪装,美丑善恶都会直接展现出来。
所以我们在感动之余,也应该有担忧,有反思。
关于儿童安全的话题我们一直都是非常关注的,儿童安全教育也是每一个父母都在严格执行的。
我们虽然无法每时每刻待在孩子身边,但当我们在孩子身边的时候是否更应该以身作则呢?
因为我们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妈妈推着婴儿车闯红灯,婴儿车成了她闯红灯的“保护措施”;让不满12岁的孩子在路上骑自行车、玩滑板;住在马路边上的家庭不阻止孩子们在马路上追打嬉戏……
这些都是笔者亲眼见过,而且最后一个还有“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当时不光孩子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我也快吓傻了!想象一下您驾车正常行驶中,突然从路边的屋里冲出来两个孩子跑到马路上,你会是个什么心情?
没有人愿意制造交通事故!
据年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2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1%的死亡交通事故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而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有10万人(2019年数据),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亲善大使、国际 汽车 联合会道路安全高级别小组发言人杨紫琼发表过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她提到:道路交通事故是全球10岁以上儿童和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们的交通设施不够完善这是无法忽视的,也是短时间不可能就能解决的,就算是解决了,作为家长也仍然应该给孩子做正确的交通安全教育。
孩子的行为处事方式大多“继承”自父母,他不是不明是非,只是自己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
这个小男孩在妈妈被撞倒地确定妈妈没有生命危险之后的表现,也让笔者想到很多交通事故中责任双方的“丑态”:相互指责、撇清责任,好像谁声音大谁就可以不用负责!
明明走保险或者走法律程序直接能解决的问题,何必恶言相向甚至动粗?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事情了,何不理性思考,认真面对和解决当下问题呢?
我们向往那种优雅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我们心态上不一定能跟上,不论是出于受到惊吓产生不良情绪还是出于推卸责任的处事态度。
而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也会在这方面有所忽视,家庭中丈夫的不宽容不担当、妻子的爱抱怨喜指责都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因为在比较小的孩子的眼中是还没有是非对错的概念的。
勇于担当和自我保护看似矛盾却是共存的,勇于担当属于自身范围内的责任能让人更受人尊重,这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
应该尽可能早的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和处事方法。
这件事情中孩子的表现让人感动也让人担忧,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专注早期教育,分享 育儿 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关注,一起研究 育儿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