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二」佛陀以前的印度文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2 14: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6:03
佛陀以前的时代虽然尚未产生佛教,但是古代印度的人文背景与宗教背景却为佛教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们不妨从文明的发展与宗教的发展两方面来了解。
早期印度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两个阶段:
兴起于 印度河流域 的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余的三个分别为 两河流域 的古巴比伦(今伊拉克境内)、 尼罗河流域 的古埃及、 黄河流域 的中国。
印度河文明是一个已经消失的古代文明,现*古学认为其居民主要是 达罗毗荼人 ,他们肤色较黑,是印度最早的居民。印度河附近的城市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青铜器、印章和农作物遗迹,可见当时已经有了农业、手工业与商业贸易。
上图中,左侧肤色较黑的是 达罗毗荼人 ,右侧肤色较白的是后来入主印度的 雅利安人 。
雅利安人 (Aryan) 是 原始印欧人 的一个分支,在梵文经典中,这一词被用于指称「贵族阶层」。
古代印欧人原居于今天俄罗斯西南部乌拉尔山脉附近,从公元前1700年到公元前1100年,曾有两次大规模向西、向南的迁徙,有几支向西进入欧洲,分别是后来的 希腊人 、 凯尔特人 、 日耳曼人 、 意大利人 和 斯拉夫人 。
一部分向南进入中东,在伊朗高原一带建立了波斯帝国,演变为今天的 伊朗人 。
另一部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越过 兴都库什山脉 (今阿富汗境内),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来到印度河流域。
在印度河流域,雅利安人遇到了原住民的顽强抵抗,经过了长达6个世纪的漫长战争,雅利安人从 印度河流域 向东扩张到 恒河流域 ,并统治了大量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占人口少数的外来民族如何统治多数的原住民呢?这不得不从 种姓制度 说起。
种姓 即“瓦尔纳”,原是颜色之意,雅利安人肤色白,占统治地位,土著居民肤色黑,被统治,由此分出两个种姓来。开始只有 雅利安 、 达萨 两个种姓,后来在雅利安人中又分出 婆罗门 、 刹帝利 、 吠舍 三个种姓。达萨一般转为 首陀罗 ,从而形成四大种姓, 贱民 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
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吠陀经典中记载,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用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双臂变为刹帝利,双腿变为吠舍,双脚变为首陀罗。
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祀的特权。代表原人的口。
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赋税的特权,是统治者。代表原人的双臂。
吠舍是农人或牧人,任务是生产食物,并提供各种祭品。他们代表原人的双腿。
首陀罗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负责提供各种服务。他们代表原人的两脚。
在四个种姓之外还有更低等级的 贱民 (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多由罪犯、战俘或是跨种姓婚姻者及其后代组成。他们的身份世代相传,不能受教育也几乎没有社会地位,只能从事非常基层的工作,例如清洁秽物或屠宰等。
印度种姓制是古代世界最典型的等级制度,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种姓制度导致了阶级的固化,一天做什么就世世代代做什么。中国古代通过科举制度来跨阶层的选拔人才,人民受到压迫时还会出现农民起义,这在古代印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婆罗门男只能取婆罗门女,首陀罗男只能取首陀罗女,跨越种姓通婚的后果很严重,会导致贱民的产生。
古印度很重视祭祀活动,认为宗教活动是很神圣的,低种姓的首陀罗没有资格参加。
种姓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尤其是贱民,严禁碰触高种姓人的身体,走路要边走边清理自己的足迹,就连影子也不可交叠,以免玷污他人。
今天的印度虽然废除了种姓制度,种姓歧视是非法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种姓制度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的约束力十分有限。
以上就是佛陀诞生以前印度文明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