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缺爱的孩子怎么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2 15:3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16:47
小时候缺爱的孩子要想去爱别人,就要先使出洪荒之力把自己从那个讨好的躯壳中拔出来,从新把自己养成有自我,有价值感,有核的人,然后才能去爱别人,影响别人,活出价值,成为合格的妈妈和爸爸,将魔咒从此截断,不让悲剧重演。
一个孩子在幼年时期的主要抚养人,特别是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和养育的方式,对孩子成年以后是否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特别重要的。
最严重的孩子就是一开始就缺乏主要照顾人的及时回应和感情的依靠,如被遗弃的孩子或者孤儿,虽然被送往福利机构,衣食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在孩子最缺乏安全感需要全心照顾的时候,显然是缺乏一个像妈妈般的照顾人,在成年后面对社会人际关系时,就会有强烈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的感觉。
从小被父母送到老人处养育的孩子或者是留守的孩子,显然比起第一种来,他们的境况要好很多,有老人照顾,能够体会到亲情。在长到五六岁回到父母身边时,很多会出现与父母的冲突和难以相处的问题,缺乏幼年的亲密体验,这种隔阂在后期是比较难以通过自我的调试进行弥补的,往往要通过个人咨询或者家庭治疗,经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来疗愈。
孩子从小就被妈妈养育,一直呆在父母身边,但是母亲由于个人原因忽视对孩子的共情和情绪、体验的反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成为母亲的依靠,有的孩子成为察言观色者,时刻关注母亲情绪的微小波动,把取悦母亲当做己任。
在成年后,容易发展成没有边界的讨好型人格,个人的价值建立在满足别人的要求基础上,活成空心人,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所以说一个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对于其后来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16:47
那么,缺爱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有哪些表现呢?说实话,有些特征藏都藏不住。
1、患得患失
想要拥有,又害怕失去,无法真正地信任与依赖他人,缺乏爱人的能力。渴望别人对自己好,当别人自己好时,又怀疑别人不是真心的,潜意识里会认为没有人真正关心自己,对自己好一定是另有所图,总是对人充满怀疑和敌意,很难收获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2、独来独往
社恐,不喜欢与人交流,总是独来独往,显得很不合群。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关心,常常感到自己被忽视,长大后就会变成“透明人”,没有安全感,认为自己可有可无,甚至不配被爱,与人交往时总是感到无形的压力,容易紧张、焦虑,久而久之,就变得胆小、孤僻,没有正常的交际圈。

3、自卑敏感
小时候父母很少肯定自己,不是批评就是责骂,永远不满意,永远嫌弃,长期缺少认可,就会在心里埋下自卑的种子,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没有自信。而且十分敏感脆弱,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语气,都会十分在意,在心里反复揣摩:是不是自己又做错了?是不是自己惹人讨厌了?习惯自我否定,一步步跌落黑暗的深渊。
4、习惯性讨好
缺爱的孩子很善于察言观色,因为他们也渴望爱,所以小时候对于父母会百般讨好,十分乖巧懂事,对父母言听计从,从不反抗,以此获得父母的关注,长大后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常常以别人的情绪和需求为先,压抑自己真实感受,不敢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对于别人的请求,即使不愿意做,但也不会拒绝,而是硬着头皮上,事后内心又十分后悔、痛苦。

真正的爱,是父母给的安全感
缺爱的孩子,一生都会过得很艰难。童年带来的内心匮乏感,会在他们的人生中时不时制造障碍,造成惨痛的代价。
作为父母,谁不想自己孩子一片坦途,一生无忧?要让孩子不缺爱,父母首先要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爱,是高质量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仅限于吃喝拉撒和学习成绩,还要学会接纳孩子好的坏的情绪,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思想,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爱,是坚定不移的肯定。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不要气急败坏,觉得没有达到自己内心的期望就指责和打骂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特征,父母要主动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赞扬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安慰和鼓励他们,然后和他们共同应对,找到优化和解决的办法。

写在最后:
父母不要口口声声说着“为了孩子好”,却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不顾实际地要求、*孩子,经常挑剔、否定孩子,这样做不是真正的爱,只会把爱变成伤害,让孩子的内心变得贫瘠,终其一生都在渴求爱、寻找爱。
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学会如何去爱。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爱浇灌,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