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死亡教育”会有什么危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2 23: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0:52
校门口,一年级的磊磊刚出校门便看到妈妈,他和老师打完招呼便向妈妈跑去,一见到妈妈,磊磊便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讲班里发生的趣事,正说得起劲,磊磊突然停下来,一脸认真地问:“妈妈,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不能复活,对吗?”
听到孩子的话,磊磊妈感觉到有点吃惊,于是她问孩子怎么会这样问,原来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近日发生的两则新闻,一则是11岁男生为证实手游复活情节携妹妹跳楼受重伤,一则是12岁男生因玩手机与父亲发生矛盾,从楼顶跳下身亡。老师通过新闻事件告诉他们,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
遇到这样适时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老师,是学生们的幸福,小编为这位充满智慧的老师点赞。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在中国,谈论“死”似乎是很忌讳的事情,人们总是对“死”避而不谈,死,本是人生中避不过的关卡,却因人们“谈死色变”,使得“死”在人们眼中变得越发神秘。
在《论语·先进》篇中,谈到生死,孔子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如何“生”都没弄清楚,干嘛去研究“死”呢?仿佛“死”是一件不重要的事情。
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父母们挖空心思,给孩子补文化课、艺术课、情商课、逆商课,“死亡教育”成为稀缺品,无人问津。
忽视“死亡教育”,是因为“死”根本无足轻重吗?不,“死亡教育”对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家长一定要重视。
一、为什么家长跟孩子总是“谈死色变”
1、内心恐惧
没有人喜欢谈论“死亡”,好像提到它就会离死亡更进一步,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因为害怕面对死亡,所以尽量避免提及。
2、受长辈影响
很多父母会用长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女,以前,长辈大多给孩子讲长幼尊卑,讲传统思想,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却从来不谈论“死”,受长辈对自己教育的影响,父母把长辈拒绝谈论“死”的做法延续下来。
3、不知如何谈
父母从小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不知道该用何种方式给孩子讲,而且市面上很少有关于“死亡教育”的书籍可供参考,再加上父母对“死亡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造成避而不谈的结果。
家长对孩子“谈死色变”,主要与三种心理有关,有父母自身的恐惧心理,也有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的矛盾心理,还有受长辈影响的沿袭心理。“死亡教育”是孩子的成长必修课,教孩子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那么,如果孩子缺少“死亡教育”,会对他的未来产生哪些影响呢?
二、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1、对死亡产生恐惧
孩子缺乏“死亡教育”,就会觉得死亡是很神秘、不可言说的事情,对“死”产生出恐惧心理,害怕谈论和面对死亡,如果孩子身边出现与死亡相关的重大事件,孩子很有可能因为恐惧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很久都走不出去。
2、容易轻生
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认识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忽视生命的价值,一旦遭受到某种刺激,一时想不开,很容易轻率做出放弃生命的举动,或危及他人生命的行为。
3、对生命麻木
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并不知道生命的价值何在,对生命的存在与离开持可有可无的态度,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对生命的到来或离去表现出麻木、无感,如行尸走肉一般,感情冷漠淡薄。
养育孩子不只是提供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尊重生命,而在我们的科学和教育体系中,却没有关于“死亡”的教育,在缺乏参考的前提下,家长们应该怎样给孩子做好“死亡教育”呢?
三、家长如何才能给孩子上好“死亡”这一课
1、父母要正视“死亡”
父母要摒弃原有对“死亡”避而不谈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到“死亡”是可以拿来讨论的,是可以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
父母可以搜索关键字“死亡教育”,查阅相关书籍或视频,来增加正确认知,为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做好准备。
当孩子主动提到与“死”相关的问题,父母不要刻意回避,或表现出惊恐夸张的表情,像对待其他问题一样,正常回答孩子的疑问,告诉孩子死亡的*,人并不会像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那样死而复生。
2、利用机会,适时教育
第一,当孩子看到树叶飘落、花朵凋零、宠物离世时,也是父母开展“死亡教育”的最佳时机,父母要告诉孩子,花开花落、生老病死,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命短暂,所以更要格外珍惜,父母还要让孩子知道,生命的长度并不是固定,主动权在自己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和广度。给孩子更多的爱
爱孩子,本身就是一场教育,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选择轻生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幸福,他们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只能在外部世界寻求关注和肯定,逐渐迷失自我,当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让孩子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孩子就不会轻易选择放弃生命。孩子感受到爱,体验到“生”的幸福,就更能认识“死”的痛苦,从现在起,多陪陪他吧!
孔子的言论应改为“未知死,焉知生”,只有懂得敬畏死亡,才能更懂得珍惜生命。歌德曾说过,能够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起来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愿每一位孩子都能活出生命的意义,能成为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