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说教是种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2 2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3:14
2016-08-30 氺庆
提到“说教“这件事,我想大家脑海里浮现最多的景象莫过于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课堂上老师的一成不变的大道理灌输......,而我也特地的百度了一下“说教”这一个词的释义:
其实说教这件事,我们要么在做,要么在“被做“,或正在做的路上,如果你有意识的注意,你就会发现。特别是已为人父人母的。(至于我们这种职业的,多少也有点)
为什么喜欢说教,或许各有各的原因和出发点。但总结一下说教的一些常见形式与场景,就不难理解说教的动机了。
几种常见的说教:
1.父母对子女
2.老师对学生
3.长辈对晚辈
4.上级对下级
第1类说教很容易能理解动机,可怜天下父母心,总之一句话都是为子女好,希望子女成为优秀的人,希望子女过好的生活,所以这样的说教我们有时候不认可、不接受,甚至反抗叛逆,但初衷绝大多数人是能够理解的。
第2类说教,在中国式教育成长的我们,见得最多也最为习惯,老师自然是出于教育的目的来进行说教的,至少绝大部分老师是出于这样的目的,采用说教进行感化和引导学生,但有些老师说教的内容、方式和具体达到的效果则不一定会令人满意。
第3类说教,是指除父母、老师以外的亲友长辈的说教。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人情关系的社会里,绝大部分人多多少少是要被亲戚、邻居、父母的好友等长辈们说教的。这里有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情,也有是通过说教这样的方式来强化亲友间的这种依附关系,或通过说教的方式来显现在亲友关系中个人地位、面子的一种方式。
第4类则是在职场中多见的。这种形式的说教一般出于两种目的:一是推进工作,二是巩固地位;而且多见于层级比较严密的团体组织之中。
在这四类常见的说教中,有些说教也并不一定完全基于这几种关系中才存在,某些说教或是一种个人的诉求体现。比如喜欢将自己未实现的想法愿望灌输给他人,一种心理的诉求表达;完美主义患者,喜欢吹毛求疵,追求极致,从而喜欢对人说教,等等。
喜欢说教的弊端
其实对于喜欢说教的弊端,对于绝大部分被说教过的人来说,是有些许体验的。
一方面,说教的时候,很多内容无非是那些大道理,特别在父母、长辈、老师说教的时候,多了,容易使人产生厌烦、反感的情绪,会影响说教者与被说教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说教者如果经常喋喋不休,显得很啰嗦,容易传递负面情绪,使人容易产生焦虑,缺少生活的洒脱和快乐,使人产生距离感,久之,逐渐会被人群边缘化。而有时很多的说教,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或*,比如: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光说不执行;将自身的*类想法进行灌输,试图使人认可,进而同化,给自己塑造信徒。久之,那些说教在他人看来只是些无用的说辞和*表达,缺乏可信度和使人效仿的内在力量。
而对于被说教者,长期在说教的环境中成长并深受说教的影响,容易缺乏独立的主见和个性,容易畏畏缩缩;而叛逆心强的,心里则会深受说教的折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往坏的方向发展,叛逆变本加厉。
如何避免过多的说教
对他人进行教育时,首先要注意与对象间交流的平等性。就算要说教,也应当以平等心态,和善的语气提醒或建议,这样效果或许更好,更让人容易接受。特别是长辈对后辈教育式的说教。其次关注受教者所处的状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尽量的避免受教者的对立情绪。另外要避免过多的喋喋不休和啰嗦,适时适当的提醒,注重自身言行的一致性,为自己言行负责,亲历亲为的示范效果会更好。
特别在家长、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不要把过多的说教当成一种教育手段,特别是在说教效果不佳时,不要过*绪失控,而采用严厉的方法进行惩罚或言语粗暴,一但迁怒教育对象,以后任何形式的说教都不会有好的效果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