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飞向太空:仰望星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2 11: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7 19:58
神九飞天,又一次激发了国人对浩瀚太空的想象。万有引力让地球万物得以根植大地,但昂起的头颅总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仰望星空。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有很多关于飞天的记载,这些居住在地球上的最有智慧的生命,做出各种努力,想冲破束缚,飞向太空。
飞天的梦想 悲剧的崇高
在地球上,鸟类的历史远远长于人类,世界上有多个民族的图腾是鸟,可见远古人类对飞翔的渴盼。《庄子》首篇《逍遥游》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鱼,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意境之壮美,想象之雄浑,至今令人惊叹。
古希腊神话里,代达罗斯给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各做了两只翅膀:收集羽毛,然后用蜡固定。飞行之前,父亲告诉儿子:“必须在半空中飞行。你如果飞得太低,羽翼会碰到海水,沾湿了会变得沉重,你就会被拽进大海里;要是飞得太高,翅膀上的羽毛会因靠近太阳而着火。”两个人鼓起翅膀渐渐地升上了天空。
这是人类神话中令人向往的一幕,虽然最后以悲剧收场:父亲飞在前头,他像带着初次出巢的雏鸟飞行的老鸟一样,小心地扇着翅膀,不时地回过头来,看儿子飞行得怎样。开始时一切都很顺利。但伊卡洛斯兴高采烈,他感到飞行很轻快,不由得骄傲起来。于是,他操纵着羽翼朝高空飞去,可是惩罚也终于飞来了!太阳强烈的阳光融化了封蜡,用蜡封在一起的羽毛开始松动,最后他掉进汪洋大海中。父亲后来在一座岛上掩埋了儿子的尸体。为纪念他的儿子,从此,埋葬伊卡洛斯尸体的海岛叫做伊卡利亚。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飞天故事,阿拉伯有飞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飞天故事,则是嫦娥奔月,所以这次神九飞天,中国第一个女宇航员刘洋自然而然地被冠以“嫦娥”头衔。在世界航天界,最有名的中国古人却是一个名叫“万户”的明朝士大夫,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万户飞天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这位为自己的梦想而献出生命的中国人。原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写道: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一直到今天,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
无论是伊卡洛斯还是万户,人类飞天的想象或实践,都以悲剧结局,而活着的嫦娥,其形象也是幽怨清冷。这或许寓示着未知的太空对人类雄心的惩罚,但不容否认的是,悲剧是崇高的。
外星人,并非人类的想象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仅12分钟的短片引起热烈追捧,这部短片名叫《月球旅行记》,今年是其诞生110周年,此次放映的是其彩色修复版,这不仅是乔治·梅里埃的代表作,也是与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齐名的影史开山之作,同时也是科幻片鼻祖。《月球旅行记》改编自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与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描写了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的情景,包括“科学大会”“制造炮弹”“月球登陆”“探险者之梦”“与月球人搏斗”“海底遇险”和“凯旋而归”等段落。
这部电影堪称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它使得电影上升为施展幻想的平台和提供娱乐的工具。梅里埃生前或许不知道,他和他的电影将会被永远怀念。孩童时代的雀跃感在成年后如此稀罕,人们不会忘记属于电影的最初记忆。
“月球人”,是人类电影史上首次出现的外星人形象。在影片中,“月球人”——英文名Selenite,一种生活在月球上的外星人,显然是半人半虫——出现了,但他被一名天文学家轻松消灭(“月球人”被棍棒或伞击打后就会爆炸)。但更多的塞勒尼特人出现了,由于数量太多,天文学家们已难以招架。这些外星人将天文学家们押解到他们的首领面前。一名天文学家冲到首领面前,从宝座上揪下它,并摔到地上,使其爆炸。后来天文学家们跑回了他们的太空舱,一路上还在消灭追赶他们的“月球人”……这也是电影史上首次表现人类与外星人之战。
在后来的电影中,人类对抗外星人的影片,不胜枚举,相形之下,描写人类与外星人友好的影片,要少得多。可见人类对外太空生命的好奇与恐惧。人类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塑造各种外星人形象,目前在北京,正在进行一场“外星人”展览,这是由英国大英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生命科学与媒体公司共同推出的以探索和解密外层空间生命科学为内容的科学展,外星人基本上都拥有一个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得惊人的头颅,还有一双大眼睛。
但外星人的标准照,人类至今仍不知道。从能够摆脱地球引力开始,人类就试图寻找太空中其他生命。1977年,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1号”搭载在一枚泰坦3号E半人马座火箭上发射升空,从此开始漫长与孤独之旅,至今已经35年。不久前,科学家通过分析来自“旅行者1号”的数据得出结论:这艘航天探测器正位于太阳系边缘,即将飞往星际空间,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探测器。
“旅行者1号”上携带了人类向外太空文明的问候:其中包括115幅图像,以及多种大自然的声音。包括波浪、风、雷以及包括鸟鸣及鲸鱼的歌声在内的动物叫声等;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55种人类语言中包括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非常冷僻的语言,以及四种中国的语言(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吴语)。问候语为:“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还有一个90分钟的声乐集锦,主要包括地球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及27首世界名曲,其中有中国古琴曲《流水》、莫扎特的《魔笛》和日本的尺八曲等。其中还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问候,内容是:“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正努力生活过我们的时代,进入你们的时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7 19:58
神九飞天,又一次激发了国人对浩瀚太空的想象。万有引力让地球万物得以根植大地,但昂起的头颅总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仰望星空。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有很多关于飞天的记载,这些居住在地球上的最有智慧的生命,做出各种努力,想冲破束缚,飞向太空。
飞天的梦想 悲剧的崇高
在地球上,鸟类的历史远远长于人类,世界上有多个民族的图腾是鸟,可见远古人类对飞翔的渴盼。《庄子》首篇《逍遥游》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鱼,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意境之壮美,想象之雄浑,至今令人惊叹。
古希腊神话里,代达罗斯给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各做了两只翅膀:收集羽毛,然后用蜡固定。飞行之前,父亲告诉儿子:“必须在半空中飞行。你如果飞得太低,羽翼会碰到海水,沾湿了会变得沉重,你就会被拽进大海里;要是飞得太高,翅膀上的羽毛会因靠近太阳而着火。”两个人鼓起翅膀渐渐地升上了天空。
这是人类神话中令人向往的一幕,虽然最后以悲剧收场:父亲飞在前头,他像带着初次出巢的雏鸟飞行的老鸟一样,小心地扇着翅膀,不时地回过头来,看儿子飞行得怎样。开始时一切都很顺利。但伊卡洛斯兴高采烈,他感到飞行很轻快,不由得骄傲起来。于是,他操纵着羽翼朝高空飞去,可是惩罚也终于飞来了!太阳强烈的阳光融化了封蜡,用蜡封在一起的羽毛开始松动,最后他掉进汪洋大海中。父亲后来在一座岛上掩埋了儿子的尸体。为纪念他的儿子,从此,埋葬伊卡洛斯尸体的海岛叫做伊卡利亚。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飞天故事,阿拉伯有飞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飞天故事,则是嫦娥奔月,所以这次神九飞天,中国第一个女宇航员刘洋自然而然地被冠以“嫦娥”头衔。在世界航天界,最有名的中国古人却是一个名叫“万户”的明朝士大夫,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万户飞天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这位为自己的梦想而献出生命的中国人。原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写道: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一直到今天,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
无论是伊卡洛斯还是万户,人类飞天的想象或实践,都以悲剧结局,而活着的嫦娥,其形象也是幽怨清冷。这或许寓示着未知的太空对人类雄心的惩罚,但不容否认的是,悲剧是崇高的。
外星人,并非人类的想象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仅12分钟的短片引起热烈追捧,这部短片名叫《月球旅行记》,今年是其诞生110周年,此次放映的是其彩色修复版,这不仅是乔治·梅里埃的代表作,也是与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齐名的影史开山之作,同时也是科幻片鼻祖。《月球旅行记》改编自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与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描写了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的情景,包括“科学大会”“制造炮弹”“月球登陆”“探险者之梦”“与月球人搏斗”“海底遇险”和“凯旋而归”等段落。
这部电影堪称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它使得电影上升为施展幻想的平台和提供娱乐的工具。梅里埃生前或许不知道,他和他的电影将会被永远怀念。孩童时代的雀跃感在成年后如此稀罕,人们不会忘记属于电影的最初记忆。
“月球人”,是人类电影史上首次出现的外星人形象。在影片中,“月球人”——英文名Selenite,一种生活在月球上的外星人,显然是半人半虫——出现了,但他被一名天文学家轻松消灭(“月球人”被棍棒或伞击打后就会爆炸)。但更多的塞勒尼特人出现了,由于数量太多,天文学家们已难以招架。这些外星人将天文学家们押解到他们的首领面前。一名天文学家冲到首领面前,从宝座上揪下它,并摔到地上,使其爆炸。后来天文学家们跑回了他们的太空舱,一路上还在消灭追赶他们的“月球人”……这也是电影史上首次表现人类与外星人之战。
在后来的电影中,人类对抗外星人的影片,不胜枚举,相形之下,描写人类与外星人友好的影片,要少得多。可见人类对外太空生命的好奇与恐惧。人类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塑造各种外星人形象,目前在北京,正在进行一场“外星人”展览,这是由英国大英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生命科学与媒体公司共同推出的以探索和解密外层空间生命科学为内容的科学展,外星人基本上都拥有一个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得惊人的头颅,还有一双大眼睛。
但外星人的标准照,人类至今仍不知道。从能够摆脱地球引力开始,人类就试图寻找太空中其他生命。1977年,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1号”搭载在一枚泰坦3号E半人马座火箭上发射升空,从此开始漫长与孤独之旅,至今已经35年。不久前,科学家通过分析来自“旅行者1号”的数据得出结论:这艘航天探测器正位于太阳系边缘,即将飞往星际空间,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探测器。
“旅行者1号”上携带了人类向外太空文明的问候:其中包括115幅图像,以及多种大自然的声音。包括波浪、风、雷以及包括鸟鸣及鲸鱼的歌声在内的动物叫声等;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55种人类语言中包括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非常冷僻的语言,以及四种中国的语言(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吴语)。问候语为:“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还有一个90分钟的声乐集锦,主要包括地球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及27首世界名曲,其中有中国古琴曲《流水》、莫扎特的《魔笛》和日本的尺八曲等。其中还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问候,内容是:“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正努力生活过我们的时代,进入你们的时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7 19:58
神九飞天,又一次激发了国人对浩瀚太空的想象。万有引力让地球万物得以根植大地,但昂起的头颅总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仰望星空。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有很多关于飞天的记载,这些居住在地球上的最有智慧的生命,做出各种努力,想冲破束缚,飞向太空。
飞天的梦想 悲剧的崇高
在地球上,鸟类的历史远远长于人类,世界上有多个民族的图腾是鸟,可见远古人类对飞翔的渴盼。《庄子》首篇《逍遥游》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鱼,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意境之壮美,想象之雄浑,至今令人惊叹。
古希腊神话里,代达罗斯给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各做了两只翅膀:收集羽毛,然后用蜡固定。飞行之前,父亲告诉儿子:“必须在半空中飞行。你如果飞得太低,羽翼会碰到海水,沾湿了会变得沉重,你就会被拽进大海里;要是飞得太高,翅膀上的羽毛会因靠近太阳而着火。”两个人鼓起翅膀渐渐地升上了天空。
这是人类神话中令人向往的一幕,虽然最后以悲剧收场:父亲飞在前头,他像带着初次出巢的雏鸟飞行的老鸟一样,小心地扇着翅膀,不时地回过头来,看儿子飞行得怎样。开始时一切都很顺利。但伊卡洛斯兴高采烈,他感到飞行很轻快,不由得骄傲起来。于是,他操纵着羽翼朝高空飞去,可是惩罚也终于飞来了!太阳强烈的阳光融化了封蜡,用蜡封在一起的羽毛开始松动,最后他掉进汪洋大海中。父亲后来在一座岛上掩埋了儿子的尸体。为纪念他的儿子,从此,埋葬伊卡洛斯尸体的海岛叫做伊卡利亚。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飞天故事,阿拉伯有飞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飞天故事,则是嫦娥奔月,所以这次神九飞天,中国第一个女宇航员刘洋自然而然地被冠以“嫦娥”头衔。在世界航天界,最有名的中国古人却是一个名叫“万户”的明朝士大夫,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万户飞天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这位为自己的梦想而献出生命的中国人。原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写道: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一直到今天,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
无论是伊卡洛斯还是万户,人类飞天的想象或实践,都以悲剧结局,而活着的嫦娥,其形象也是幽怨清冷。这或许寓示着未知的太空对人类雄心的惩罚,但不容否认的是,悲剧是崇高的。
外星人,并非人类的想象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仅12分钟的短片引起热烈追捧,这部短片名叫《月球旅行记》,今年是其诞生110周年,此次放映的是其彩色修复版,这不仅是乔治·梅里埃的代表作,也是与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齐名的影史开山之作,同时也是科幻片鼻祖。《月球旅行记》改编自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与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描写了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的情景,包括“科学大会”“制造炮弹”“月球登陆”“探险者之梦”“与月球人搏斗”“海底遇险”和“凯旋而归”等段落。
这部电影堪称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它使得电影上升为施展幻想的平台和提供娱乐的工具。梅里埃生前或许不知道,他和他的电影将会被永远怀念。孩童时代的雀跃感在成年后如此稀罕,人们不会忘记属于电影的最初记忆。
“月球人”,是人类电影史上首次出现的外星人形象。在影片中,“月球人”——英文名Selenite,一种生活在月球上的外星人,显然是半人半虫——出现了,但他被一名天文学家轻松消灭(“月球人”被棍棒或伞击打后就会爆炸)。但更多的塞勒尼特人出现了,由于数量太多,天文学家们已难以招架。这些外星人将天文学家们押解到他们的首领面前。一名天文学家冲到首领面前,从宝座上揪下它,并摔到地上,使其爆炸。后来天文学家们跑回了他们的太空舱,一路上还在消灭追赶他们的“月球人”……这也是电影史上首次表现人类与外星人之战。
在后来的电影中,人类对抗外星人的影片,不胜枚举,相形之下,描写人类与外星人友好的影片,要少得多。可见人类对外太空生命的好奇与恐惧。人类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塑造各种外星人形象,目前在北京,正在进行一场“外星人”展览,这是由英国大英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生命科学与媒体公司共同推出的以探索和解密外层空间生命科学为内容的科学展,外星人基本上都拥有一个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得惊人的头颅,还有一双大眼睛。
但外星人的标准照,人类至今仍不知道。从能够摆脱地球引力开始,人类就试图寻找太空中其他生命。1977年,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1号”搭载在一枚泰坦3号E半人马座火箭上发射升空,从此开始漫长与孤独之旅,至今已经35年。不久前,科学家通过分析来自“旅行者1号”的数据得出结论:这艘航天探测器正位于太阳系边缘,即将飞往星际空间,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探测器。
“旅行者1号”上携带了人类向外太空文明的问候:其中包括115幅图像,以及多种大自然的声音。包括波浪、风、雷以及包括鸟鸣及鲸鱼的歌声在内的动物叫声等;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55种人类语言中包括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非常冷僻的语言,以及四种中国的语言(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吴语)。问候语为:“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还有一个90分钟的声乐集锦,主要包括地球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及27首世界名曲,其中有中国古琴曲《流水》、莫扎特的《魔笛》和日本的尺八曲等。其中还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问候,内容是:“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正努力生活过我们的时代,进入你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