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0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51
一、谈话导入法
老师通过和幼儿交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主题内容,进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入活动。如儿歌《下雨了》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当你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得非常开心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这时候,你们会怎么做呢?你们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做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下雨了》。”
二、谜语导入法
通过猜谜语能够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常识课《认识青蛙》教学导入语:“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猜一样东西,‘大眼睛,宽嘴巴,白肚皮,绿衣裳,地上跳,水里划,唱起歌来呱呱叫,专吃害虫保庄稼。’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这是什么动物?对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青蛙!”
三、情境表演导入法
通过情境、舞蹈、手偶等表演形式导入活动,这种情境表演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故事的情境中。如礼仪活动《小手真干净》的导入形式:“今天,老师听到毛巾架上有哭泣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举起脏毛巾),这条毛巾宝宝对我说:‘看,我身上好脏啊!谁的小手没洗干净?’小朋友们,你们会洗手吗?”

四、故事导入法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音乐活动《粗心的小画家》的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他很喜欢画画,他画只鸭子尖嘴巴,画只兔子圆耳朵,画匹大马没尾巴,你们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呢?对,今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仔细观察,千万不能马马虎虎。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五、悬念导入法
采用悬念的形式导入活动,可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追根问底的热情,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如故事活动《每一次》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喜欢你们的妈妈吗?你们和妈妈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出示熊宝宝头饰)”有一只可爱的熊宝宝,它最喜欢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是怎么玩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六、演示导入法
借助实物、玩具、图片、贴绒等道具演示的形式导入活动,直观形象,幼儿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如音乐欣赏活动《糖果舞会》导入时可以说:“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礼物袋,你们猜里面有什么?”(出示糖果袋)“你摸到了什么?这颗糖果宝宝摸上去什么感觉?”老师接着说:“新年快到了,硬糖先生和软糖小姐举办了一个新年舞会……”
七、实验导入法
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操作形式导入活动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又对幼儿理解、掌握活动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识课《认识水》的导入:教师提起水壶,往玻璃杯里倒水,然后提问:“你们看老师把什么倒在杯里?水有颜色吗?(估计有的幼儿会说水是白色的,有的幼儿会说没有颜色)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你们看完了就知道了。”
八、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故事活动《为什么不能》的导入方式:老师将各种动物的头饰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再请幼儿进教室进行寻找,找到后,就模仿这种动物的动作,并说一说它有什么本领。如:幼儿找到小兔的头饰,就戴上并模仿动作,说:“我是小兔,蹦蹦跳跳。”

九、回忆导入法
让幼儿回忆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来引入活动。如故事表演活动《虎大王照相》教学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过‘虎大王照相’的故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你们愿意吗?”
十、观察导入法
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幼儿会留心注意事物。如科学活动《认识小蝌蚪》,导入时可以这样说:“小朋友,老师在桌上准备了许多盆,盆里装了许多小蝌蚪,他们长什么样子呢?老师要请小朋友去看看,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还要牢牢记住它们的特征。”通过观察的形式导入活动,能使幼儿对所学知识理解快,掌握牢。
导入环节虽然不是活动的主体,它所占据的时间也较短,但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决定了导入方式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只要老师站在幼儿的角度,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就一定能设计出极具吸引力的导入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5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富有教育学经验的教师一定会认同:导入作为教学的起点,犹如一支乐曲的引子,一出戏剧的序幕,一篇演讲的开场白。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灵感和创造力,帮助教师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它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但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学导入存在以下问题:
1. “没有导入”的导入。“没有导入”的导入是无效频次最高的“导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用这种没有导入的“开门见山”是欠缺妥当的,它在激发幼儿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沟通师幼情感等方面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 错位的导入。错位的导入即指教师设计的导入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幼儿掌握的已有实际经验不符或是导入内容与教学基本环节缺乏联系,从而发生脱节的现象。在一节名为“妈妈喜欢什么”的中班讲述导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六一儿童节是谁的节日吗?”(小朋友的)“六一儿童节,妈妈都给小朋友们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啊?”此时幼儿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然而,紧接着教师又立刻问道:“那你们知不知道三月八日是谁的节日啊?”由于话题的立刻转变,许多幼儿都没有反应过来,教学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3. 喧宾夺主的导入。喧宾夺主的导入是指教师过分注重导入环节,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开始环节中,以致在接下来的教学基本活动环节中,幼儿的兴趣点都无法转移到学习中来。在一节名为“迎春花”的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采用实物导入,为每一组幼儿都准备了迎春花,让幼儿实际观察。活动中,当教师分发迎春花时,幼儿显得异常兴奋,幼儿拿到花后便热烈地讨论开了,场面变得很难控制。导入环节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虽然十分重要,但它仅仅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是为了确保教学主要环节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如果这个“砖”被装饰得太过显眼和华丽,必然会掩盖“美玉”的光芒。
4. 口诀式“导入”。笔者在实践观察中还发现,教师常以口诀的形式“导入”新课:活动伊始,教师发出口令:“123”(坐坐好),“小手放在”(小腿上)。“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这种口诀“导入”纯粹是出于生物受到某种习惯*后形成的条件反射。在教师的口诀中,幼儿常常是以机械应答的形式迅速集中注意。在心理上,他们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没有丝毫的准备,这样就更谈不上学习动机了。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是教学活动的第一环,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和自身优势进行精心的设计,以保证幼儿在活动伊始就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为接下来教学基本环节的展开作好铺垫作用。教师的导入语要能够把幼儿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与教学活动无关的心理活动及外部行为迅速得到抑制。此外,导语还需要能够激起幼儿学习的动机,给幼儿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幼儿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另外,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还必须具有启发性、新颖性和艺术性。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会给幼儿带来某种暗示,教师应把握好开始的时机,给幼儿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也让他们从感官上得到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